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八

发布 2022-03-26 15:58:28 阅读 6318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起源的**同艺术起源问题一样,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时至今日,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重新考虑这一课题,似可区分出诗歌的二重起源――圣诗与俗诗,分别加以**,从而避免许多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

简单地讲,圣诗即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如祭祀歌词、咒词、祝祷之词、招魂曲词等。圣诗起源之早,当与人类法术思维的成熟和语言的发生同步。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古印度的《吠陀》和《薄伽梵歌》、古伊朗的《阿维斯塔》、希伯来《旧约》中的《诗篇》、古埃及的《亡灵书》中的诗作,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中的颂神诗与创世史诗《艾努玛?

艾利什》、古希腊文明中大部分失传了的诗体启示录等,便都是因及时见诸文字记载而保存至今的圣诗。俗诗是与圣诗相对而言的,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俗诗的起源从理论上讲,当与圣诗不相上下,同样以人类语言能力的发生为前提。

但由于二者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大不相同,所以早期的俗诗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诗经》中的“颂”与“风”,大致上相当于这里所说的“圣诗”与“俗诗”,而“雅”则介乎二者之间。

圣诗与俗诗虽同样古老,但其内容和形式都各具特色,相互之间既有影响作用,又明显地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产物。圣诗的溯源研究实际上必然属于宗教文化的范围。俗诗的根源则在于世俗文化,尤其是民间的文化方面。

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过程,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逐渐向世俗化方向转变,也就是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向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诗转变。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脱胎而来的产物,它们同世俗的抒情诗歌并不同源。安德鲁?

兰的看法是,应区分民歌与史诗的不同**,他说:“民歌有长时期和普遍的流传是可以证明的;这些歌的起源,从民众嘴里和心里出来的,同那些艺术诗的起源,由于贵族为得到一种只有他们能有的那种史诗而生的,可以说是正相反。”

按照这种看法,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如果参考当代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安德鲁?兰所区分的两类源头实际上正是“圣”与“俗”的区别。

与史诗传统相对的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出自与宗教圣事远离的民间下层阶级。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说的正是下层民歌创作的情况,与“美盛德”的贵族宗教诗和史诗显然大异其趣。

(选自叶舒宪《中国诗歌发生学研究》)

1.下列对“圣诗”与“俗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圣诗与俗诗是学者运用当今的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来研究诗歌起源时清楚地区分出来的诗歌产生的两个不同的源头。

b.圣诗是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属于此类。

c.俗诗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比不上圣诗。

d.圣诗与俗诗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产物,但它们之间互有影响,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将诗歌的起源区分出圣诗和俗诗两个不同的源头,虽然避免不少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但还不能很肯定地说就彻底解决了诗歌起源的问题。

b.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由于它们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中,因而及时地被人们用文字记载下来得以流传,保存到现在。

c.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也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转向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性的俗诗,因圣诗与俗诗的区分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

d.安德鲁?兰认为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先河,他的观点恰好说明诗歌的起源有“圣”与“俗”的区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理论上说,俗诗与圣诗起源的时间应该差不多,它们都要以人类的语言能力的产生作为前提,但人们现在见到的有文字记录的早期诗歌基本上属于圣诗一类的作品。

b.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史诗性质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脱胎而来的产物,它们同世俗的抒情诗歌并不同源。

c.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是下层百姓在自己实际生活环境中创作的,歌者远离了圣诗作者那样的宗教目的,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d.在世界各大文明发展过程中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希伯来《旧约》中的《诗篇》、中国的《诗经》等,都是当时及时地被文字记载而保存至今的圣诗。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v,字庆甫,赵州宁晋人,世业农。祖忠,博究经史,乡党皆尊而师之。?

v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岁癸丑,穆王府署?v为其府尚书,赐其父母银十铤、锦衣一袭。

王既分土于陕、洛,表?v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季名士李国维、杨杲,咨访治道,商议古今,奏免征西军数百家及椒竹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真除?v为总管。

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v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

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v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

”或以事涉专擅,不可,?v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

”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朝廷以?v降官无名,乃赐虎符,授嘉议大夫、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v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

六年,置提刑按察司,首以?v为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朝廷大举伐宋,遣?

v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v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

”遂皆出,应期而办。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

v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v请曰:

“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

遣?v检覆庆元、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v能诗文,有《节齐集》。

(选自《元史》)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州宁晋人,世业农 [wb]业:从事

b.时诸王得自辟官属 [dw]辟:避开

c.真除?v为总管 [dw]除:授官

d.遂皆出,应期而办[dw]办:完成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陈?v体恤百姓的一组是(3分)

①又上便民二十余事

②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

③?v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

④遂皆出,应期而办

⑤伤残之民,宜从宽恤

⑥遣?v检覆庆元、台州民田

a.①②wb]b.①④

c.③④dw]d.②③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v出身于耕读之家,有良好的家学传统。陈?v年少好学,在母亲的大力支持下发奋学习,长大后博通经史,得到朝廷征召,有所作为。

b.陈?v初为河南府总管时,之所以首先拜会金末名士李国维、杨杲来咨询治理方法,是因为他为官谦虚好学;后来被正式封为河南西路总管,为官独守清廉。

c.陈?v任卫辉路总管时,在号称难于治理的地方,申明法令,建孔子庙,修比干墓,注重教化百姓,治理百姓有法,同时也深得百姓爱戴。

d.陈?v为官,无论是请求朝廷减免各种赋税,还是带领官吏捕捉蝗虫,还有释放百姓俘虏,总是把百姓放心上,尽力为百姓谋福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5分)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八

作者 试题与研究 高考语文 2016年第02期。本试题分第 卷 阅读题 和第ii卷 表达题 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大写意的困境与突围。林木。目前中国画界有个悖论让人十分好奇。一方面,对写意画,尤其...

2024年高考模拟2024年高考模拟试题

2008年高考精选模拟2008年高考模拟试题测试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个曾经濒临破产的公司,如今不仅向国家交纳了500多万元税金,而且已经还清了银行的贷款。b 现在我们的领导干部的表现是不是让领导满意呢?从 的报道来看并不是这样的。c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

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八

一 选择题。中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有学者如此概括和提炼中国四大地区的宏观差异 南方地区可称为 绿色中国 北方地区可称为 黄色中国 西北地区可称为 金色中国 青藏地区可称为 银色中国 据此回答1 4题。1.撒哈拉沙漠地区的纬度与 绿色中国 相近,但两者的气候大不相同,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