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师点评:2024年高考语文卷——新课标全国卷(1)
高考新动向。
稳中有变,凸显素养”,是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ⅰ的突出特征。“稳”体现在试卷构成、主要题型、考查要点三个方面,与去年、前年基本保持一致。“变”体现在某些试题上,如文言文阅读弃实词辨析,转考文化常识;古诗阅读中第8题考对比阅读,且另一首诗是考纲要求背诵的作品,试卷中并未呈现;大阅读之一的人物传记,文本由“他传”变成“自传”;第15题将沿袭多年的语句排序,换成了选句填空;作文虽然沿用了新材料作文的考查形式,但在文体上要求写一封书信,与往年迥乎不同。
这些变化,既有意料中的必然,也有意料外的惊喜,但大抵能出色地体现《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精神,更加注重对考生语文素养——如知识积淀、语言理解能力、信息整合能力、逻辑思维水平、思辨能力、价值判断水准、情感传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检测,预示着高考语文试题会在灵活多样地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道路上继续变革,启发考生在2024年的备考中,要持续关注社会热点,思考生活现象,丰富情感体验,扩大阅读范围,多进行言之有物、情理兼善的语言表达实践,以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试题新亮点。
1.文言文阅读的第5题,考查了文化常识。这一新考向并不出人意料,因为在2024年《考试大纲》的“题型示例”中已出现了此类题型,指出了备考方向。
当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掌握一些基础性的古代文化常识,是亲近传统文化、初窥传统文化堂奥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学生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必然要求。
2.诗歌鉴赏的第8题,出现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的新的对比阅读形式。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的文本辨析能力和利用旧知获取新知的能力,还暗考了对经典作品的背诵,新颖而巧妙。
3.人物传记由“他传”变“自传”。从文本来看,今年的传记文本跟前几年的传记文本相比,叙事性减弱,学术性增强,不易“读懂”。
从试题来看,综合性更强,如第(2)题;加工文本的程度更高,如第(3)题。不论是文本还是试题,都渗透出学术研究的气息。这既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也与2024年底在全国64所高中开始试水的中国大学先修课所提倡的精神暗合。
面对传记阅读的这种变化,考生可适当阅读一些不同类型的学术文章,以丰富阅读经验,获取初步的学术思辨、学术**的能力。
4.第15题由排序变成了选句填空,要求从四个语意相近的句子中,选择其一填入横线处。这道题是试卷的一个出彩点,没有所谓的“答题诀窍”,但能有效考查出学生处理文字材料时思维是否谨严周密,对语意的微妙区别能否敏锐发现并精确把握。
5.作文。这是今年语文试卷最大的亮点,既有传承,更有创新。
从传承方面而言,命题形式依然延续了常规的新材料作文;材料内容紧贴社会生活,体现了高考作文“关注社会,思考生活,品味人生”的一贯导向,也体现了高考作文特殊的“教化”“育人”功能;审题难度继续降低,写作空间更大,不管考生将这封信写给相关人员中的哪一位,只要所述的事情与之贴合,所讲的道理能够成立,都属于合题。更重要的是创新,即在文体上要求写一封书信。书信是一种自由的文体,可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灵活采用叙事、议论、抒情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需“套路”,甚至拒绝“套路”;书信更是一种讲求真情实感的文体,需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容不得浮夸与虚假。
它需要考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认真分析事理,然后妥帖地表达看法;需要调动积累,想方设法将场景描摹得鲜明生动,将道理阐发得令对方信服;需要发动情感,将其灌注于字里行间,让文字真正具有温度,从而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这种类型的写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写作,更是对多年来形成的那一套浮华空洞、无病呻吟、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的“考场八股”“拼装作文”的有力反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修辞立其诚”,今年作文的最大功绩,就是尝试着倡导一种有真感情、有真思考的真诚的写作。
这,应该是作文改革的大方向。
浙江省名师点评 2024年高考语文卷 浙江
二 特色题 第二十三题 第二十四题是经典文化阅读考查题。因为 论语选读 课程列入十八选六考查范围,与往年不同,这道题不考 论语选读 经典阅读的考查范围更大了,这是今年试题的一个变化,也是浙江这个人文大省高考语文的一大特色。今年这道题难度不大,第二十三题,要求考生回答孟子的 浩然之气 这个答案既可以从...
江苏省名师点评 2024年高考语文卷 江苏
高考新动向。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严格按照江苏省2015年 考试说明 要求命题,整个试卷的结构没有改变,比较平稳,稳中有变,知识点分布科学合理,难易适度,注重了题目的选拔性功能。语言表达题中的词语辨析 语病 语言连贯衔接,基本沿袭了去年或前年的题型,变化不大,而且选材改变了去年过于重文学性 重...
2024年河南省名校物理模拟试题一
物理试题一。一 填空题。1.小明在表演二胡节目时,往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改变琴声的 填 响度 或 音调 2.在 镜花水月 坐井观天 立竿见影 海市蜃楼 四个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说明光的反射的是我们把凸透镜当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物体应放在放大镜的位置。3.根据下表数据判断,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