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 管理学原理 》课程(华文教学点)期末复习要点。
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
管理适用于盈利性组织、非盈利性组织、政治团体、宗教组织和学术机构。
管理者应该是在组织中有职位的人、承担责任的人、有权力的人和有听其指挥下属的人 。
管理职能是管理者开展管理工作的手段与方法。
经济环境具体包含有财政、物价、利率、需求和居民收入。
对顾客的责任包括提供安全的产品、售后服务、相关信息、必要指导和自由选择的权利。
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属于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是经济人。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
古典管理理论是否能够成功基于两个条件:员工的收入较高、工作量是可以完成的。
霍桑实验属于“行为科学理论”的一种。
计划作用有指明方向、提高效率、便于控制、降低风险和激励士气。
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的最大不同是参与决策的人数多少。
决策的问题性是指:决策是始于问题和解决问题。
战略制定的第一步是企业使命陈述。
在波士顿矩阵中属于“明星类”的企业是需求增长高而相对市场占有率高。
行业生命周期就是市场生命周期。
所谓产业竞争的五种力量,具体是指新进入者威胁、**商议价能力、购买者议价能力、替代品威胁和行业内竞争。
有关回答我们的业务与我们的任务的问题的是“使命。
设计我们在未来应该满足哪些顾客的需要的叫“愿景。
顾客对**差异变化越敏感,则其对替代品选择的可能就越大。
所谓劳动分工是指将工作划分成几个步骤,每人单独完成一个具体步骤。
所谓统一指挥原则是希望达到所有成员都有一个自己的领导的目标。
所谓部门化原则是规定同一部门员工完成相似的工作。
当组织管理工作简单、技术也较简单时,组织结构设计宜采用直线型组织。
当组织开展活动是需要更多的利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方能顺利进行宜选择职能型组织。
组织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有劳动分工原则、指挥链原则、集权与分权原则、管理跨度原则和部门化原则。
组织设计时,确定组织各部门的责任与权力的相关原则有指挥链原则、职责与职权原则和部门化原则。
管理方格理论属于领导行为理论。
强调领导应该善于用权、知人善任的理论属于领导品质理论。
勒温将领导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式领导、民主式领导和放任式领导。
个人魅力也会从一定程度上提升领导者对追随者的影响力。
认为没有一种理论、方法可“放之四海为皆准”这是领导权变理论。
设计奖励制度时考虑设立更多的集体奖,这种设想是建立在社会人假设基础上的。
激励体系是想要达到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相结合的目的。
在归因理论中,运气、机遇和任务难度因素属于引发成功的“外因”。
在组织中专门负责听取顾客意见并搜集后向领导汇报的团队是建议-参与型团队。
在组织中专门负责战略规划与设计的团队是计划-发展型团队。
团队形成的基本条件有适当规模、共同目标、互补技能、共同准则和相互责任。
团队管理的主要内容有调整团队规模、减少惰性和激励成员。
团队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将团队建设成绩优团队。
直接控制内容的控制方式有管理者素质控制和管理者技能控制。
在生产与销售中产生的资金收入应该属于现金预算。
负债比率是总资产与总负债之比。
所谓准时制库存系统是指**商对顾客采用的**原则是按时、按量和按质。
预算的作用主要是它用数量形式的财务标准为管理者提供依据。
创新是以市场为主导,关键是创新能力,第一步应该寻找机会。
创新的主体有全体员工、各级管理者、各方面的专家和领导者。
成功的创新需经历下列过程是寻找机会、提出构想、迅速行动、坚持忍耐。
创新既有一种创造力又有一种巨大的破坏力。
组织是指由人员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组织的基本特征:首先,组织都是由两个及以上的人员组成。
其次,每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最后,每个组织都具有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其目的是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个概念包含着三重含义:(1)管理是一个协同工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活动;(2)管理是与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就对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进行了区分;(3)效率和效果是管理活动追求的两大目标。
管理理论发展与演变的历史阶段。(1)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早期的管理思想大体上有两类:
一类偏重于有关管理职能、原则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另一类则偏重于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2)古典管理理论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为古典管理理论时期。
这个时期,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专门的管理阶层出现了。(3)管理理论发展的过渡时期:20世纪年代,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但是管理思想的发展没有因为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而停滞不前。
(4)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时期:20世纪50年代,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时期。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成为了时代的新主题。
(5)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是富裕而安全的,未来是可以计划的。(6)现代管理理论的深入时期:
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进入了一个不寻常的经济社会繁荣时期,管理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管理学作为一门学问也登上了各大高校的课堂。
目标管理的过程:(1)计划目标,就是建立每位被评估者所应达到的目标。(2)实施目标,就是对计划实施的监控,是保证制定的计划按预想的步骤进行,掌握计划进度,及时发现问题。
(3)评价结果,是将实际达到的目标与预先设定的目标相比较。(4)反馈,就是管理者与员工一起回顾整个周期,对预期目标的达成和进度进行讨论,从而为思考制定新的目标以及为达到新的目标而可能采取的新的战略做好准备。
目标管理的优点:(1)目标管理既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又具有激励员工的作用。(2)目标管理容易形成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机制。
(3)目标管理可以促进更好的管理。(4)目标管理使得管理人员详细考虑组织的任务和结构,使得各个目标都有负责人,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5)目标管理鼓励个人投入,激励员工专心于他们的目标。
(6)目标管理有助于开展有效的控制工作。
目标管理的缺点(1)目标管理忽视了组织中的本位主义及员工的惰性,对人性的假设过于乐观,使目标管理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大打折扣。(2)目标商定需要上下沟通、统一思想,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3)目标及绩效标准难以确定。
(4)目标管理会使得员工在制定目标时,倾向于选择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目标。
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度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战略管理过程主要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估和控制等几个步骤。战略管理日益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和重视,它对于企业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整合资源。(2)引导组织发展。(3)适应环境变化。
工作专门化是通过动作和时间研究,将工作分解为若干很小的单一化、标准化及专业化的操作内容与操作程序,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工作专门化的实质不是将整项任务交由某个人承担,而是将其细分为若干步骤,每一步骤由不同的人单独完成。过度专门化会导致非经济性的产生。
为了避免工作专门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些新的方式被引入工作中,如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等,这些方式有助于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率。
(1)组织文化的正功能组织文化的正功能可以概括为内塑成员,外塑形象。具体来说,组织文化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正功能:1)导向功能。
2)凝聚功能。3)约束功能。4)激励功能。
5)树立组织形象。(2)组织文化的负功能尽管组织文化存在上述正功能,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组织文化同时还可能成为组织变革和发展的潜在障碍。这些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变革创新的障碍。2)多样化的障碍。3)兼并和收购的障碍。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和改善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应变能力。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力可以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两大方面。外部动力:
1)经济的力量;2)技术的进步;3)社会和政治变革;4)就业人口的改变。内部动力:1)组织目标的改变;2)管理条件的变化;3)组织发展阶段的变化;4)组织成员社会心理及价值观的改变;5)组织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组织变革的系统模式:1)克金组织变革系统模型;2)莱维特组织变革系统模型。组织变革的阶段模式:
3)勒温的三阶段变革模型;4)科特的领导变革八步骤。行动研究模式:5)凯利的组织变革模式;6)卡斯特的组织变革模式。
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由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赫茨伯格将人的需要分成两类:一类是“维持”或“保健”因素,另一类是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的“激励”因素。
(1)保健因素。赫茨伯格将人们觉得不满意的因素,同时也是能够防止不满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2)激励因素。
赫茨伯格将人们觉得满意的因素,同时也就是能够给人们带来满足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赫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激励员工的作用,但能防止员工产生不满情绪。当保健因素得到改善后,员工的不满情绪会消失,但并不能导致积极的后果;而激励因素得到改善后,却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如同人们锻炼身体,改变身体自身的素质增进人体健康一样。
激励因素是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促使人们不断进取的内在因素。
斯达西·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公平理论反映了“每一个人都应公平地得到报酬”这种古老原则在激励方面的作用。
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公平理论对管理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影响激励效果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的相对值。其次,激励时应力求公平,使等式在客观上成立,尽管有主观判断的误差,也不致造成严重的不公平感。再次,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一是要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二是不要盲目攀比三是不要按酬付劳。
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
第一篇基础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人体群体活动的历史就是管理活动的历史。管理的产生 1 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2 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人类活动 作业活动 管理活动。2.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管理的必要性。2015.10论。1 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
《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
考试题型。一 判断题 1 10 10 二 单项选择题 1 15 15 三 简答题 5 4 20 四 计算画图题 10 2 20 五 案例分析题 10 15 25 六 论述题 10 1 10 复习要点。一 管理概述。1 管理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2 管理的基本职能。3 管理者的分类 按地位 及其职责。...
《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
考试题型。判断题 1 10 10 单项选择题 1 15 15 简答题 5 4 20 计算画图题 10 2 20 案例分析题 10 15 25 论述题 10 1 10 复习要点。管理概述。管理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结论1 从形式上看,管理学原理 考试题型。一 判断题 1 10 10 二 单项选择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