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考试内容。
第一章导论。
一、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一)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行政管理学的创立及其发展状况。
二)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二、行政管理学在中国。
一)20世纪30年代即已引入的行政学。
二)解放初期的“行政组织与管理”及其中断。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管理学。
三、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
一)行政管理学本土化的必要性
二)行政管理应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
三)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发展行政管理学。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
一)行政环境的含义。
1.行政系统的界限。
2.行政环境的含义。
二)行政环境的构成。
1.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
三)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1.行政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依赖。
2.行政系统对外部环境的选择和塑造。
3.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
二、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
2)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
3)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
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2.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
2)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
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2.政体规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
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三、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文化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关于行政系统一般行为的期望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不同的国家对行政系统的管理范围有不同的期望。
2)不同的国家对行政系统的输入、输出有不同的期望。
3)对行政系统的认同程度决定着群众参与行政输入方式的差异。
2.关于行政系统首脑权力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血统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世袭。
2)唯意志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超人意志。
3)法治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权力来自人民委托,并通过体现民意的法律形式予以确认。
3.关于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人治观念认为,行政系统内外治理的好坏,关键在人,而不在制度。
2)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法治观念,又分为**主义的和民主主义的法治观念。
4.关于行政系统内部人际关系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特殊的人际关系观念。
2)普遍的人际关系观念。
5.关于行政道德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行政道德指导着行政系统成员的政治方向。
2)行政道德制约着行政系统成员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
3)行政道德影响行政系统成员的社会地位。
二)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民族环境影响**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机构设置。
2.民族环境影响行政系统的体制。
3.民族环境制约行政系统权力的行使。
4.民族环境关系着行政系统的凝聚力大小。
三)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宗教制约行政系统的机构设置和职权行使。
2.宗教推动或妨碍行政系统的管理活动。
四、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地球环境影响人类文明的形成于发展,制约行政系统的发展模式。
2.自然资源和国土面积影响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从而制约其行政系统的财力基础与功能发挥。
3.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结构,从而制约着其行政系统的部门设置与功能体系。
4.地理形状影响国家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行政系统稳定状况。
5.地理环境制约着**的国际战略及其相应的功能组织。
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国家间的密切交往,影响各国行政系统的职能、政策及机构。
2.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促使各国设立处理这些事件的临时机构。
3.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使各国相应设置了解决问题的职能及机构。
4.国际组织的出现,使各国**产生了与之对应的职能及机构。
5.国家行政系统的活动还要受到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行为准则的约束和调整,受到规范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的制约。
五、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
1.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
2.建立、健全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体制。
3.充分调动一切人财物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
1.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系统民主化、科学化与法治化。
2.自觉地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让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
3.自觉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作用,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
4.大力推动法治建设。
三)创建良好的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
1.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1)树立民主意识。
2)树立法律意识。
3)树立双向沟通意识。
4)树立政绩意识。
5)树立新的行政道德意识。
2.创建良好的民族环境。
1)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语言文字、风俗习惯。
2)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国家民族意识。
3)在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最好方式是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4)积极帮助各少数民族法治化经济文化事业,缩小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3.创建良好的宗教环境。
1)实现政教分离。
2)保护宗教活动的正当场所。
3)加强行政系统与宗教界的双向沟通。
4)宗教信仰自由与其他民主权利一样受法律的约束。
四)创建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
1.培养行政系统成员的国际意识。
2.发对侵略,发对霸权主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3.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全方位交流。
第三章行政职能。
一、行政职能概述。
一)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特点。
1.执行性。
2.多样性。
3.动态性。
二)行政职能体系。
1.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
2)经济职能。
3)文化职能。
4)社会职能。
2.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1)决策职能。
2)组织职能。
3)协调职能。
4)控制职能。
三)行政职能研究的意义。
1.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建立合理的行政组织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是改革行政组织系统的依据和关键。
3.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实现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
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四)当代资本主义的行政职能。
三、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
一)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
1.**职能转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职能转变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3.**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1.职能重心的转变。
2.职能关系的理顺。
1)理顺**与地方、上级与下级**间的职能关系。
2)理顺政企关系。
3)理顺**与市场关系。
4)理顺**与社会关系。
5)理顺**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3.职能方式的转变。
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
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第四章行政组织。
一、行政组织概述。
一)行政组织的基本概念。
1.行政组织的含义。
2.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1)组织目标。
2)机构设置。
3)人员构成。
4)权责体系。
5)法规制度。
6)物质因素。
3.行政组织的特性。
1)政治性与社会性。
2)法制性与权威性。
3)系统性与动态性。
4.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
1)行政组织与共产党组织的区别。
2)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区别。
3)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区别。
4)行政组织与民间组织的区别。
5)行政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
二)行政组织的类型。
1.领导机构。
2.执行机构。
3.监督机构。
4.咨询机构。
5.信息机构。
6.辅助机构。
7.派出机构。
三)行政组织结构。
1.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
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2)层次管理的原则。
2.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
3.行政组织纵向、横向结构的统一。
二、行政组织理论。
一)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
1.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2.新古典组织理论。
3.现代组织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行政组织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的组织理论。
2.列宁的组织理论。
3.***、***的组织理论。
三、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
一)编制管理的含义及其意义。
1.编制管理的含义。
2.编制管理的意义。
1)编制管理是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前提。
2)编制管理是防止官僚主义,密切**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手段。
3)编制管理有助于节省财政开支。
二)编制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1.编制管理的原则。
1)精简原则。
2)统一原则。
3)编制立法原则。
2.编制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2)经济方法。
3)法律方法。
第五章行政领导。
一、行政领导概述。
一)领导及其特点。
1.领导的概念。
2.领导的特点。
1)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
2)领导是动态的行为过程。
3)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
4)领导是体现高度权威的管理活动。
3.“领导”与“管理”:概念的异同辨析。
1)在广义或外延层次上二者具有相等性。
2)在狭义上两者具有本质差异性。
3)二者广义和狭义的混合关系。
二)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
1.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含义。
2.领导、管理专业化的意义。
3.领导、管理专业化的实现途径。
三)行政领导的含义和作用。
1.行政领导的概念。
2.行政领导的特点。
1)行政领导发生在行政管理活动中。
2)执行性是行政领导的重要特征。
3)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行政领导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3.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
2)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过程的战略核心。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行政管理学 考试大纲。2016年 一 大纲性质。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为便于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了解考试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二 考试内容。1 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 2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三 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基本...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 题型与分数。简答题 10 4论述题 20 2材料分析题 20二 大纲。1.第一章 管理与行政的联系与区别。2.斯蒂尔曼二世著 公共行政学 概念与案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11月版 第一章,p23 p40 斯蒂尔曼二世是如何论述反国家主义与美国公共行政研究之间关系的?3.第二章 里格斯农...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内容。第一章导论。一 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一 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 行政管理学的创立及其发展状况。二 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内容和方法。二 行政管理学在中国。一 20世纪30年代即已引入的行政学。二 解放初期的 行政组织与管理 及其中断。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管理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