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练习题

发布 2022-02-26 07:52:28 阅读 5402

一、单选题。

1.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是( )

a.管理过程学派b.权变理论学派

c.社会合作学派d.数学(管理科学)学派。

2.不是霍商试验的结论的是。

a.职工是“复杂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d.存在着霍商效应。

3.组织中的最高决策权交给两位以上的主管人员,也就是把权力分散到一个集体中去的管理制度是( )

a.个人管理制 b.委员会制 c.集权制d.分权制。

4.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作为理想组织体系基础的纯粹形态的权力是( )

a.传统的权力b.超凡的权力。

c.理性—合法的权力 d.传统—超凡的权力。

5.被后人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的伟大的管理教育家是( )

a.韦伯 b.法约尔 c.泰罗 d.梅奥。

6.管理各项职能中的首要职能是( )

a.组织工作 b.计划工作 c.控制工作 d.人员配备。

7.组织结构中,既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是( )

a.职能型组织结构 b.矩阵结构。

c.事业部组织结构 d.多维立体组织结构。

8.美国管理学家卡茨(robert·katz)认为,一个管理者至少拥有的三大基本技能是( )

a.学习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b.学习技能,技术技能和概念技能。

c.技术技能,学习技能和人际技能 d.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9.现代管理活动中,控制工作的首要目的是( )

a.研究现状 b.维持现状 c.扭转现状 d.打破现状。

10.“目标管理”方法最大的缺点是:(

a.不能很好地激励员工。

b.强调数量或短期目标,忽略质量或长期目标。

c.对员工绩效评估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差。

d.需要的时间短。

11.计划职能是指下述哪些活动:(

a.确定目标 b.管理 c.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 d.a和c

12.公司总经理把产品销售的责任和权力委派给一位副总经理m,但同时又要求各地经销部的经理直接向公司总会计师k汇报当天的销售指标,k可以直接向各经销部经理下达指令。总经理的这种做法违反了管理中的什么原则:(

a.责权对等原则 b.统一指挥原则

c.分权管理原则 d.专业管理原则。

13.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时,几千人都直接受他领导,因此他非常忙,以致于睡觉的时间都不多,他的岳父建议他把十个人分为一组,十个组成小队,十个小队为一个大队,只有大队长才直接被他领导,现在摩西既能工作好,又有时间休息,请问这主要应用了管理的什么原则。(

a.责权对等原则b.统一指挥原则

c.分权管理原则d.专业管理原则。

14.管理者设计工作关系的结构,并使管理者可以与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一起努力的过程,就称为( )

a.计划 b.领导 c.组织 d.控制。

15.某企业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其由营销副总经理直管的营销队伍也从5人增加到100人。最近,公司发现营销人员似乎有点松散,对公司的一些做法也有异议,但又找不到确切的原因。从管理的角度看,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最大可能在于。

a.营销人员太多,产生了鱼龙混杂的情况。

b.营销副总经理投入的时间不够,致使营销人员产生了看法。

c.营销副总经理的管理幅度太宽,以致于无法对营销队伍实行有效的管理。

d.营销队伍管理层次太多,使得营销副总经理无法与营销人员实现有效的沟通

16.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它反映的是( )

a.经济性和目的性b.必要性和目的性

c.经济性和必要性 d.有效性和经济性

17.人员配制工作原理中,体现“知人善任”思想的是( )

a.公开竞争原理b.责权利一致原理。

d.不断培养原理d.用人所长原理。

18.我们把“确保事情按计划进行”的工作称之为( )

a.领导工作 b.组织工作 c.协调工作 d.控制工作。

19.选聘主管人员的基本条件是( )

a.社交能力和学历b.工作经验和年龄。

c.个人目标和个人兴趣d.管理能力和管理愿望

20.管理学中的组织工作是指( )

a.设计组织结构并使之有效运行 b.设计组织结构安排工作岗位。

c.确定组织目标,选聘主管人员 d.防止出现非正式组织。

21·.“系统特性中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1+1>2”的效果”指的是系统的( )

a. 控制性b.目的性 c. 整体性d.开放性。

22.随着电冰箱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各冰箱厂家在改进产品设计,增加产品功能.改善售后服务等方面绞尽脑汁,不断推陈出新。这种竞争战略是( )

a. 集中化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分散化战略 d.总成本领先战略。

23.领导连续流的倡导者们认为一个适宜的领导方法取决于( )

a.领导人的素质 b.员工的水平

c.环境和个性 d.组织的类型

24.我国习惯上称之为“专家**法”的是( )

a.因果法 b.外推法 c.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

25.下面各项中,使科学.技巧.艺术和人的属性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的是( )

a.计划工作 b.组织工作 c.控制工作 d.指导与领导工作

26.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认为( )

a.保健因素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

b.保健因素改善后会导致积极的后果

c.保健因素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的情绪

d.激励因素不能产生使职工满足的积极效果

27.领导连续流的倡导者认为,一个适宜的领导方式取决于( )

a.群众水平b.性别 c.环境和个性 d.领导者的水平

28.控制工作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它的两个前提条件是( )

a.控制机构和成效衡量 b.拟定标准和成效衡量

c.控制标准和成效衡量 d.控制标准和控制机构

29.从组织工作角度看,下面哪种情况会造成组织工作的窒息?(

a.高弹性的集权b.中等弹性的集权。

c.低弹性集权d.无弹性集权

30.“主管人员越是能够了解下属的需求和愿望,并给予满足,就越能够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之能为实现组织的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原理属于( )

a.沟通联络原理 b.激励原理 c.直接管理原理d.目标协调原理。

二、名词解释题。

1、权变理论

2、管理的经济方法。

3、预算控制。

4、组织文化。

5、**。6、正强化与负强化。

7、决策。三、简答题。

1、简述决策为什么要遵循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2、比较内部招聘与外部招聘的优缺点。

3、简述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4、简述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四、论述与案例分析题。

1、 试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2、 联系实际谈谈领导艺术性的具体体现。

3、 案例分析题。

赵林是某汽车零件制造厂的副厂长,分管生产。一个月前,他为了搞好生产,掌握第一手资料,就到第一车间甲班去蹲点调查。一个星期后,他发现由于奖金太低,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不高,所以每天产量多的工人生产二十几只零件,少的只生产十几只。

赵林和厂长等负责人商量后,决定搞个定额奖励试点,规定每天每人以生产20只零件为标准,超过20只零件后,每多生产一只零件奖励2元。奖励方法实施后,全班二十三个人都超额完成任务,最少的每天生产29只零件,最多的每天生产42只零件。这样一来,工人的奖金额普遍超过了工资额,使其他班、其他车间的工人十分不满。

为了平息工人的不满情绪,他们又修改了奖励标准,每天的工作定额为30只零件,每超过定额一只零件奖励2元。这样一来,全班平均每天只生产维持33只左右,最多的人不超过35只,赵林观察后发现,工人并没有投入全力生产,在离下班还有一个半小时左右,只要30只任务完成,他们就开始休息了。他不知道应如何进一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赵林在激励员工时有哪些不妥之处?为什么?

2)你认为如何能做到有效的激励?

4、案例分析题。

甲研究所设备先进,人才济济,但却一直没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该所负责人王所长采用“重金悬赏”的方法。他坚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收效甚微。

为了更好地管理研究人员,他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迟到3分钟要罚款100元。为此,员工有时为准时到达,不惜打出租车上班。该所员工的出勤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在一次行业研讨会上,规模相近的乙研究所发布了几项重要科研成果,并介绍了经验。他们认为每个员工都希望做好工作,为此推行了“弹性工作制”以及研究人员自和组合,自主管理的方法。尽管乙研究所取得这样的成绩,但五所长仍然认为采用这种方法会失去控制,这种方法不宜推广。

问题:(1)请结合人性假设理论,判断这两家研究所对人性的假设分别是什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练习题

一 单选题。1.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 最好的 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是 a.管理过程学派。b.权变理论学派。c.社会合作学派。d.数学 管理科学学派。2.不是霍商试验的结论的是 a.职工是 复杂人 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一 单选题。1.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 最好的 管理理论和...

管理学原理练习题

管理学原理 练习题。一 选择题 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哪一项是对管理概念完整的概述?a.管理就是实行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和控制。b.管理就是决策。c.管理就是和别人打交道,把事情办好。d.管理是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 有组织 不断地进行协调的活动。2.被称为 ...

管理学原理练习题

一 单选题 1.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 a 人际角色 b 信息角色 c 决策角色 参 b 2.下列 不是划分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a 生产规模 b 法律角度 c 承担社会责任的范围 d 承担方式 参 a 3.不是企业制定伦理准则时所需要考虑的因素。a 目标 b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