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考题

发布 2022-02-07 17:12:28 阅读 3722

1.名词解释(4*5=20)

1.剥离战略:企业**分部,分公司或任一部分,以使企业摆脱那些不营利,需要太多资金或与公司其他活动不相适宜的业务。

2.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可用复杂性,规范性,集权型来描述)

4.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5.战略联盟:企业与其他企业在研究开发,生产运作,市场销售等价值活动中进行合作,相互利用对方资源。

6.目标管理是一种将组织目标转换成各个部门乃至个人岗位目标并以此为行动指南和考核标准的管理方法。

7.滚动计划是根据计划的执**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8.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9.管理层级即组织层级,是指由于组织任务存在递减性,从最高层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具体工作人员之间就形成一定的层次这种层次就称为组织层级。

10.直线职权是指管理者直接指导下属工作的职权,这种职权由组织的顶端开始,延伸向下至最底层形成所谓的指挥链。

11.参谋职权是指管理者拥有某种特定的建议权或审核权,评价直线职权的活动情况,进而提出建议或提供服务。

12.职能职权则是一种权益职权,是由直线管理者向辖属以外的个人或职能部门授权,允许他们按照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职能范围内行使的某种职权。

13.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明确组织活动的内容或重点,并据此对组织中的岗位、机构(岗位的组合)以及结构(机构间的权力配置)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发展的要求。

14.预算控制就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各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的利用,从而费用的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的约束。

15.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16.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企业出于义务的自愿行为。

17.加强战略:市场渗透是企业通过加强市场营销,提高现有产品或服务在现有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市场开发是企业将现有产品或服务打入新的区域市场;产品开发是企业通过改进或改变产品或服务而提高销售。

18.彼得原理是英国学者彼得经过研究发现,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里,每个人都崇尚爬到能力所不到的层次,后来他把这个发现写成了《彼得原理》一书。

2.详细论述题(8*5=40)

1.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是管理学家梅奥1924-2023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霍桑试验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实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实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

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了总结,写成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并阐述了人际关系学说。

2.崇尚道德的管理者具有的特征。

1)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

2)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该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3)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与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

4)不仅把人看做手段,更把人看做目的。

5)他们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

6)具有自律的特征。

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3.决策的内涵步骤。

内涵:所谓的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在本书中,我们采用路易斯、古德曼和范特对决策的定义:

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步骤:(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明确目标,(3)拟定方案,(4)筛选方案,(5)执行方案,(6)评估效果。

4、计划与决策的关系。

决策与计划是两个及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区别:这两项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

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他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的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联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觉得逻辑延续。

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2)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交织在一起的。

5、五力模型。

美国学者波特研究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研究(2)入侵者研究(3)替代品生产商研究(4)买房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5)**商的讨价还价的能力的研究、

6、计划的性质。

1)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4)计划工作要求追求效率。

7、组织设计的原则。

1)专业化分工的原则。

2)统一指挥原则。

3)控制幅度原则。

4)权责对等原则。

5)柔性经济原则。

8、职权的三种类型。

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

直线职权是管理者直接指导下属工作的职权,这种职权由组织的顶端开始,延伸向下至最底层形成所谓的指挥链。

参谋职权是指管理者拥有某种特定的建议权或审核权,评价直线职权的活动情况,进而提出建议或提供服务。

职能职权则是一种权益职权,是由直线管理者向辖属以外的个人或职能部门授权,允许他们按照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职能范围内行使的某种职权。

9、组织分权的影响的因素。

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影响因素:(1)组织规模的大小(2)政策统一性(3)员工的数量和基本措施(4)组织的可控性(5)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

1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激励的需要理论,也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有两个基本出发点:(1)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起激励作用。(2)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激励作用。

五个层次的需要:(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社交或情感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类需要实际上具有多样性,层次性,潜在性和可变性。

11.双因素理论。

这种激励理论也叫“保健-激励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

这一理论的重点是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

赫茨伯格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除工作外)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把传统的满意-不满意的观点进行了拆解,认为传统的观点中存在双重的连续体。

12.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2023年首先提出,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这种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它指出,人们将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

p260

13.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v.弗鲁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特定的行动。有效的激励取决于个体对完成工作任务以及接受预期奖赏的能力的期望。

根据这一研究理论,员工对待工作态度依赖于下列三中联系的判断:(1)努力-绩效的联系。员工感觉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而达到工作绩效的可能性。

(2)绩效-奖赏的联系。员工对于达到一定工作绩效后即可获得理想的奖赏结果的信任程度(3)奖赏-个人目标的联系。如果工作完成,员工所获得潜在结果或奖赏对他的重要程度。

在其基础上,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是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即m=v*e(m表示激励力,v表示效价,e表示期望值)。

14.强化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首先提出,这种理论观点主张对激励进行针对性刺激,只看员工的行为及其结果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突出激励的内容和过程,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甚至消逝。强化可分为两大类型:

(1)正强化,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2)负强化,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消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总之,强化理论强调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通过适当运用及时的奖励手段集中改变或修正员工的工作行为。

15.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的创始人是英国心理学家奥斯本。

特点: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

四项原则:1)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意见不作评论。

2)建议不深思熟虑,越多越好。

3)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

4)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倡导创新思维。时间一般在1-2小时,参加者以5-6人适宜。

16.平衡积分卡。

它是由2023年卡普兰和诺顿的文章“平衡积分卡:企业绩效的驱动”得出。

平衡积分卡是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

它的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

作用:(1)将企业的战略置于核心地位(2)使战略在企业上下进行交流和学习,并与各部门和个人的目标联系起来(3)使战略目标在各个经营层面达到一致(4)有助于短期成果和长远发展的协同和统一。

控制指标:财务方面,客户方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

平衡积分卡不仅仅是一种控制和业绩评价手段,而是一个战略管理方法。

17.价值链分析模型。

价值链分析模型是美国战略家迈克尔。波特提出,每个企业都是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价值活动的集合。企业的各种价值活动分两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

基本活动:输入物流,生产作业,输出物流,市场营销和销售,服务。

辅助活动: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

18.管理者角色理论。

19.管理者技能理论。

三.论述题(10*4=40)

1.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者保罗。赫塞和肯尼斯。布兰查德提出的。

这一理论把下属的成熟度作为关键的情境因素,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决定着领导者的成功。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人物行为和关系行为这两种领导维度,并且将每种维度进行细化,从而形成四中具体的领导方式:(1)指导型领导(高任务-低关系);领导者定义角色,告诉下属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以及在何时何地做。

(2)推销型领导(高任务-高关系)。领导者同时提供指导行为与支持行为。(3)参与型领导(低任务-高关系)领导者和下属共同决策,领导者的主要角色是提供便利条件和沟通(4)授权型领导(低任务-低关系)领导者提供较少的指导或支持。

09年管理学基础考题

山东省2009年专升本考试工商管理专业 管理学基础 试题。发表时间 2011 03 30 10 32 未知作者 格致专升本点击 55次。山东省2009年专升本考试工商管理专业 管理学基础 试题。一 填空题 填空题 10分,每空0.5分 1 管理的二重性是指。2 在年发表的 科学管理原理 中,最早总结...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题

2010 2011学年第2学期 信息管理学基础 课程试题。工程硕士 答题要求 本页为试题题目,答题时请用另外的a4纸手写作答。答题纸开头请注明课程名称 年级 专业方向 姓名 学号,并于10月1日之前交给班长,请班长统一收齐后放到我信箱 学院一楼收发室107 一 单项选择 2分 8 16分,本题作答时...

质量管理学思考题

1 为什么说质量是消费者权益的保障?答 消费者是产品的直接使用者,产品的 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权益。如果购买到的产品质量不合格,消费者的权益就会受到侵犯,甚至因为质量的不合格可能会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对消费者的生命财产都是巨大的损失。根据我国的 消费者权益保障法 和 产品质量责任法 都对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