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发布 2022-02-06 18:20:28 阅读 7167

岩汪湖镇中学。

“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特色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一所学校都是独特的”,创建学校自身的特色,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适用能力,根据学校目前的发展现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岩汪湖镇中学。

“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特色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一所学校都是独特的”,创建学校自身的特色,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适用能力,根据学校目前的发展现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校决定在西洞庭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指导与支持下开展“湿地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其意义在于以“湿地文化”校本课程研究为载体,实施德智一体化,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依托生态校园创建,教育学生树立终身的环保观念,树立终身保护湿地的理念,寄希望于 “小手牵大手”活动,影响湿地周围村民携起手来共同建设美好的湿地家园。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贯彻落实“提高质量效益”为宗旨,以“湿地文化”为特色,树立“育人为本、和谐发展、张扬个性”理念,把学生培养成为“行为规范、基础扎实、志向高远、体魄健美”的合格少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文化品位和综合素养,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而实现“创文明环境、树良师形象、育创新人才、兴特色学校”的目标。

二、特色建设优势分析。

一)外部条件分析。

汉寿县岩汪湖镇中学与国家湿地保护区管理局相距不到五百米,中心小学与管理局大院只有一墙之隔,两所学校是管理局最中心的学校;湿地管理局领导高度重视我校生态校园建设,管理局有高水平、事业型强的专业指导队伍,湿地保护知识教育资源得天独厚;学校位于沅江之滨,洞庭湖西岸,当地自然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湿地自然生态景观丰富;由此而生发的湿地文化,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是值得我们开发和利用的一笔宝贵财富;但是,我们也感觉到学生和家长湿地知识欠缺、湿地保护潜伏着危机,联合创建湿地保护示范学校势在必行。

二)师资条件分析。

我校有一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都是专科以上文化程度,教师队伍老、中、青比例适当,教师们富有爱心,教学水平较高。基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开展“湿地文化特色学校建设”,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学习教学的本领,还能学会育人的本事,这无疑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三、特色建设目标。

一)、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以地方资源为基础,符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发展为特点的特色学校创建的途径。从而增强学校的办学动力和活力,为学校创造发展的良好条件,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力求走上一条个性化特色的道路。

二)、通过特色学校的建设,培养学生对湿地文化的浓厚兴趣,感悟湿地文化,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现代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学有特长,帮助他们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学会竞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通过特色学校的建设,建设一支具有主体创造性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促进学校整体素质的发展。

四、创建措施:

一)、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以校长室为首,由教导处、团委会、班主任教师组成的创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工作。同时聘请相关专家、社会人士、上级领导担任顾问,为创建工作提供支持。

组长:戴学文。

副组长:杨开杰陈立明

组员:熊标刘亚朱富国高文军徐学黄学文。

二)、构建校园湿地宣教氛围。围绕“湿地文化”这一主题,精心构建校园环境,建设湿地微缩景观、湿地文化橱窗、湿地文化墙壁等,并利用条幅、班会、板报、广播等加强**宣传。校园文化围绕这一主题布置,以“湿地风光”、“湿地鸟类”、“湿地旅游”、“湿地特产”为主线,从专题的角度,渲染湿地文化,创设良好氛围,为特色建设提供基础。

三)、开发校本课程。紧扣“湿地文化”这一主题,编撰校本教材。

成立校本教材编撰小组,负责编撰教材。教材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核心目标,体现目标、内容、形式上的综合性,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教材分为几个板块:

湿地风光、湿地鸟类、湿地旅游、湿地特产。

四)建立长效机制。建设好湿地文化学校,要把她作为学校的一项实质工作来抓,从宣传着手,不走过场,实打实的搞好学校的宣传功能和教育功能,校园有特色,学校有活动,班级有评比,要让湿地文化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田。

五、特色建设构想。

一)、宣传湿地文化。通过对湿地的认识和理解,挖掘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对湿地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会用心体会身边的湿地文化。

向着这一目标,我们结合学校的校园建设,在“人创造环境”的同时,发挥“环境创造人”的育人功能。

1、利用宣传窗开设“家在湿地”专栏。每月一个主题,所有的内容都由学生搜集,教师具体指导。主题多样,教导处、团委会负责评选每期的优秀编辑、美工、作者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刊出质量,扩大阅读面。

2、利用黑板报开设“湿地风采”专栏。我校每个教室后都有黑板报。两周一期的板报,内容丰富多彩,如:

湿地逸事、湿地趣闻、梦里湿地、我为湿地狂、湿地人家等等。为学生架设一座亲近湿地,了解湿地,感受湿地,热爱湿地的桥梁。

二)、打造系列活动。学生在湿地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中学习、生活,他们赏湿地、论湿地、画湿地、赞湿地,在**中得到情感的提升,在争鸣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我们适时为学生搭建起一个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画、唱、写、做,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1、找:成立“湿地文化科学院”,开展湿地观鸟活动,了解它们的名字、习性、特点等;寻找、收集家乡湿地植物,分清门类,并制作标本。

2、画:成立了“小小鱼儿书画院”,由美术老师担任辅导员,书写对湿地的赞美,利用美术课和第二课堂进行素描和野外写生。家乡的草木虫鱼鸟都成了学生心中的“天鹅”。

3、写:创立“未来星创作室”,其宗旨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让孩子们用笔描绘家乡,用心感受家乡湿地的壮丽、优美,书写对家乡、对湿地的热爱之情。

4、做:成立 “芦苇工艺品工作室”,邀请民间艺人和美术老师为各班培训几名骨干,再由他们辐射培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芦苇制品、芦苇工艺品,把观察到的画出草图。

用芦苇制作简单工艺品。

6、唱:成立“小小鸟合唱团”,由**老师负责教唱赞美湿地的歌曲,表达对湿地的热爱之情。

湿地的人,湿地的情,湿地的景,一切都离学生那么近,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升华,去提炼,把他变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在校园里就是一种文化——校园文化。

学校特色的开展将以“湿地文化”为切入口,依托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资源,采取学习中实践、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方法,通过各学科教学、主体教育活动、湿地文化实践活动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活跃,并把经验、知识、技术、思想、理论、方法等传给学生,培养学生交往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同时这一过程将给学生的一生发展夯实乡土文化根基,给学生打下爱国、爱乡、爱民的情感底色。

汉寿县岩汪湖镇中学。

湿地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岩汪湖镇中学。内涵发展 质量提升 特色建设 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一所学校都是独特的 创建学校自身的特色,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适用能力,根据学校目前的发展现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校决定在西洞庭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指导与支持下开展 湿地文化特色学校建设 其意义在于以 湿地文化 校本课程研究为载体,...

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牛车河乡瓦儿岗完小。在全面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 内涵发展 质量提升 特色建设 是当今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一所学校都是独特的 创建学校自身的教育特色,也能够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同时也符合家长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这一愿望。根据学校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校开展 桂园文化特色学校建...

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培养 五自 小主人。x x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方案。创建背景 桂林街道有一个全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村 山羊畲族村。我校是一所汉畲联办的小学,具备民族教育的独特资源。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弘扬民族精神,培养 五自 小主人。x x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方案。创建背景 桂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