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之炼字

发布 2022-01-14 11:08:28 阅读 5586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一、明其义。

诗义的理解,感情的把握,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要理解和把握诗义,须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犹如剥笋般,在递进中直达诗歌的真义。

具体来说,解诗句之义,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解诗题,得理解之线索;寻诗眼,定理解之基调;析结构,解意象,得全篇真义。

一)解诗题,得理解之线索――整体把握的基础。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题则是诗歌的眼睛。从这“眼睛”中,我们或可以、摸索到诗歌的大概目的,或可体会到诗歌的思想感觉,或可抓住描写的事物,或可明白在什么情境下写的诗等,而这些内容是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基础,以细致分析诗歌垫定了基础。

1、从题目可以推导出诗歌大概的目的。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看题目,我们可以知道是写给张丞相的,写给张丞相干什么呢?原来是求得功名。

书生“上”书丞相,目的可能是求得重用、提出治国之策略、表达不想出山的想法等,这些猜想内容,都是由“上”而得,然而继续诗,与“欲济无舟楫”联系,就知道“上张丞相”的目的了――想求得重用,希望丞相引荐。

2、从题目可以品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3、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题中的“喜”字揭示了全诗的思想感情。

诗歌正文没有“喜”字,但是却处处见“喜”: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显然是听出来的。

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分明是看见的。

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

3、从题目知描写对象。

例4、听邻家吹笙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听邻家吹笙”这个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写听笙的感受的。这样对“疑有碧桃千树花”的内容意思就能有准确的理解:

以花为意象描写听**的感觉。笙的声音如千树天上的桃花,是何等繁缛绚丽。象征着那笙声的明媚、热烈、欢快。

4、诗题中常见字词的理解。

诗题中的一些字,也有引导我们理解诗意的作用。

即事:就眼前有所触发的景物写诗,又称即兴。有这两个字的诗多是借景抒情。这样有利于学生判断写作手法。

例如,韩翃的《寒食日即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通过寒食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受宠权贵的讽刺之情。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带有“咏”字的诗,从内容上分为“咏物”“咏史”“咏怀”等类别。

例如,李贺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和诗或词。这类诗多是酬和之作。

例如,苏轼的《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这种写清景的闲适小诗,能给人清幽高洁的美感。

歌、行、吟,诗歌的名称。这类诗在理解时不要错将其作为动词。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琵琶行》《梁甫吟》《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等。

二)寻诗眼,定理解之基调――诗句鉴赏之纲。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只要抓住了诗眼,鉴赏诗歌时就能提纲掣领,准确理解诗义了。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诗眼,是我们解开诗歌内容的钥匙。

有了诗眼,下面的解读步骤必须统一于诗眼之下,不能脱离诗眼的范围。

由于诗眼是指一首诗歌内容的凝聚点,常常是诗中精练传神的词语,所以你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中心思想。

例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个“情”字,但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所以“深”是诗眼。这个“深”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

那么,如何找到诗眼呢?

清代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眼;有以数句为眼者,有以一句为眼者,有以一二字为眼者。”

这类词往往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或动作的词,它可以在诗句中,也可以就在诗题中。这样的字眼有利于我们准确捕捉诗意。

1、一篇之眼。

一篇之诗眼,是指能概括全诗的字词。寻找一篇之眼,往往从可以找那些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字入手,如“愁”“思”“凉”等字。

落日怅望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此诗的诗眼,在于“怅”,围绕这个“怅”,作者写了两个“惆怅”内容:一是客中久滞、思乡情切,二是年华渐老、感时伤逝。

2、数句之眼。

数句之眼,就是指那在一字能统领数句的诗眼。要寻找数句之眼,关键要分清诗歌内容的层次,每个层次的总起句就是数句之眼。

如***的《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其中“看”“怅”“忆”“记”四字,便各领数句。

3、一句之眼。

一句之眼其实属于炼字的范围,它往往能很好的表现中心,或准确或生动。

例如:***《清平乐·六盘山》后阕第一二两句:“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卷”字是炼字。用“卷”字来形容红旗迎风飘扬,就显示了红旗是革命战斗力量的象征。

对于一句之眼,寻找的方法往往从能准确生动地表现主题的字眼入手。一般有规律可循:

古人有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的说法,如“孤灯然(燃)客梦,寒件捣乡愁”(岑参),“危峰入鸟道,深谷写(一作“富”)猿声”(郑世翼),“万里山川分晓梦,四邻歌管送春愁”(许浑),“莺传旧语娇春日,花学严妆妒晓风”(章孝标)。因而主张五言诗要在第三字上着力,七言诗要在第五字上着力。

三)析结构,解意象,得全篇真义――诗句鉴赏的深化。

1、首尾照应解全篇。

所谓首尾照应,即结构上一开一合,此呼彼应,扣合严谨,能给人以严密完整的美感。照应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或从情景上或从时空上体现出来。

例如:早梅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分析: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

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

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也照应了题目中的“早”字。

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鉴赏指要】读完全诗,一定翻扣回题目或首联想想。同时注意诗句内部的照应。整首诗的中心意思往往就在照应在显现出来。

2、一字贯串解全篇。

一字贯串,元人范梈称之为“一字(即词)贯篇格”,也有人称之为“一字立骨法”。在这类诗篇中,这串珠的“红线”,立骨的“一字”,同警句、诗词之眼往往一致,段悉心体味。

例如崔灏《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

这首诗以“空”立意。首联突出了“楼空”,仙人乘鹤抵此楼后又飘然而去,此地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楼阁。颔联突出了“天空”,人去楼空,且一去不返,空旷的天际,只见白云片片飞,不见仙人乘鹤来。

颈联突出了“洲空”,即使风和日丽,鹦鹉洲上也是弥漫着萋萋芳草,一片寂寥。尾联突出了“家空”,诗人自己漂流他乡,久久不归,家空无主。茫茫江面,蒙蒙烟雾,更增添了绵绵愁思。

全诗紧扣“空”字,意脉清晰,表达了诗人一种空虚、惆怅、伤感的心境。

鉴赏指要】关键在于找出这“一字”。一字立骨的“字”不是指文章中的某些警句,而是指凝结着文章立意的关键性的一个词,甚至一个字。它是全文的精粹,主旨的浓缩;又是文章结构的聚点,全文环之而开合变化,因之而一动万随。

因此,这个词或这个字就成了文章中的纲,举纲而目张,以简而驭繁。设置这样“立骨”的字词,需要把凝结着立意的字词安排在最关键的层次。因为一篇文章无论形式如何千变万化,在其纵横交织的结构中必然有各种力量交叉的中心环节,这就是力点,也是一字立骨的设立之处。

并使这个相努或相近的字词反复出现,形成“意”脉,不必处处求显,但要能“东云出鳞,西云露爪”,使人反复揣摩。

另外也可以从意象组合的关系上来串联全诗:

1、意象延伸连古今。

所谓延伸性意象,是指“先以某种意象作时间上的延伸,再与其他意象组合起来。”(张其俊语)它对于我们理解那些抚今追昔、怀古伤今之作极助益。

以“鸟”作时间上的延伸。

大家熟悉的《乌衣巷》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借燕子运入昔日情形。燕子既看见过去王谢家的宝贵豪华,又看见了如今的衰败荒凉,抒发了世事沧桑之慨。

以“石”作时间上的延伸。

黄庶《怪石》诗云:“山阿有人着薜荔,廷下缚虎眠莓苔。手磨心语知许事,曾见汉唐池馆来。”

怪石曾见汉唐池馆的兴盛,也见过如今荒凉,盛衰之感寓于其中。

其他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等等,这类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诗句,都含有昔盛今衰之感。“山”、“石”、“燕”、“月”等都起着移远入近,运古入今,今古对照作用,触发着读者的感慨,这种诗篇往往寄寓着某种伤感情调,而且多是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

鉴赏指要】当“燕”“石”“花”“山”等词有“依旧”“曾”“昔”等字时,这个意象往就有了连接古今的作用了,或感叹物是人非、昔盛今衰,或通过昔盛今衰告诫统治者。

2、烘云托出明月来。

2023年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一送人东归。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 起调高 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说法,写出。你对首联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的理解和评价。二 鹊桥仙。1 这首词塑造了渔夫的形象,结合诗句分析这是个什么样的渔夫?2。唐代词人张志和也有两首写渔父的词。分别是 西赛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2015年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魏利蔷济宁一中。高考考点 1 鉴赏文学作品的 和。2 评价文章的和作者的。近几年高考题型分析 1 最常考题型 手法分析和主题 情感 的理解和分析。2 语言 炼字 语言风格 和形象两个考点,近几年较少考到,作为备选内容。1 鉴赏诗歌的形象。1 主人公形象。如 望江南 温...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掌握诗歌鉴赏术语

中国是诗的王国,诗经 楚辞 汉乐府 魏晋南北朝民歌 唐诗 宋词 元曲,历代诗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华民族的精神 中国人的思想性格都是经过两千多年的诗歌沉积而养成的。高考把诗歌鉴赏作为热点的试题来设定,也就在情理之中。鉴赏诗歌,当然就要了解一系列的鉴赏术语,方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准确把握。一 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