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文言文虚词一

发布 2022-01-14 07:50:28 阅读 7293

2024年高考文言文虚词专题复习(一)

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以”“而”的用法。

2、重点突破“以”解释为“因为”时的介词性与连词性。

3、重点突破“而”字的“并列”“承接”“递进”“修饰”的区别。

4、构建思维导图记忆。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以】一)介词。

1、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3、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5、秦亦不以城予赵。

6、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7、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8、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10、卒以吾郡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11、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12、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二)连词。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2、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3、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4、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5、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6、但以刘日薄西山(《六国论》)

7、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特别注意: “以”字作“因为”讲时的连词性与介词性。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4、但以刘日薄西山。

高考链接:判断词义是否相同。

11年浙江卷逸则富以康醉则更相枕以卧。

12年浙江卷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4年浙江卷则数更法以御之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三)助词。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2、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3、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4、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1、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2、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五)通假。1、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七)固定搭配。

1.【以为】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2.【是以】

是以肠一日而九廻。《报任安书》

3.【无以】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 劝学》)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陈情表》)而】 一)用作连词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2、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4、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6、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7、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9、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1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3、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14、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15、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16、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17、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1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1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假字。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辨析并列、承接、递进关系。

蟹六跪而二螯( )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辨析修饰、承接关系。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连接高考:判断词义是否相同。

2024年浙江卷) 然言出而罪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2024年浙江卷) 颐指而办吾尝跂而望焉。

三)固定搭配。

而已】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2024年高考文言文虚词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1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叹词。2 考纲划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以 因 于 与 也 则 者 之。其中 因 以 于 则 之 乃 而 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 老面孔 3 常见考法是采用课内与卷内句对照区分的题型进行考查,...

2024年高考文言文虚词四

2016年高考文言文虚词专题复习 四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把握常见的 何 乃 乎 若 焉 与 的用法与意义。2 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何 一 辨析下列语句中 何 的用法与意义。1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2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3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4 其间旦暮闻...

2024年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李兵 2016 11 17 一 考纲 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考试说明 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 所谓 用法 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 虚词包括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叹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