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模拟卷语文卷

发布 2022-01-14 06:25:28 阅读 6209

考生须知:1.本科目考试时问150分钟,满分150分。

2.试题的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原创】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然是夜间,各种色象都隐退了,一切色彩斑斓的词汇也就失去了效能;又在下雨,空间十分逼仄(zè),任何壮举豪情都铺展不开,诗句就不能不走向朴实,走向自身,走向情感。

b.这凋零与新生,原是同一个世界,涧(jiàn)底的冰雪融化了,与春景里枝头的花开,原是同样的美。或者,溪涧中的雪是滋润过花的雨水与露珠;也或者,那灿烂的花颜是吸了冰雪的乳汁而辉煌的吧!

c.我并不是为寻秋意而看月,更不是为觅新愁而访秋月,蓄意沉浸于悲哀的生活,是丹德所不许的,我看见月而感秋色,因秋窗而拈(zhān)新愁;人是一簇脆弱而富于反射性的神经!

d.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住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的挑剔(tī)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的力量和精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感谢生活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我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嚣、污染和拥挤,泊进了这一汪月色,际遇了这处明丽如梦的风景。【甲】陶醉在月华天籁中,我甚至忘记了我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进入这月色的,也没有想到要走出这月色,走出这个熙熙攘攘的梦境。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仅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缕月光,稍不珍惜,就会去日苦多,万事成蹉跎。

【乙】君不见,此月方从远古来,历沧桑,经兴衰,送千古风流,看花开花落……大王月,霜晨月,关山月,红缕月,俱往矣!【丙】山河沉寂无言,酣然入梦;人不惜月月自明,吾辈该如何把握这一缕月光。初冬月高悬不语,娟然如洗。

2.【原创】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放逐b.际遇c.甚至 d.熙熙攘攘。

3.【原创】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b.乙c.丙。

4.【原创】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企业依规要求寄件人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并对所寄物件进行验视,必然会增加企业成本,延迟运行效率。这种制约企业效率的规范,在快递企业眼里自然不受待见。

b.为进一步提升**公信力和政务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发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实施意见将公务人员“未按公开承诺内容履职的行为”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

c.俄能源部长诺瓦克在会谈中称,输送至欧盟的天然气将得到保障,“不会受到威胁”。基辅方面也表示,目前过境乌克兰自俄至欧的天然气“一切如旧”。

d.据此间**报道,官司缠身的法国极右翼政党国**线主席、2024年**候选人玛丽娜·勒庞目前正受到当局的税务稽查,其中欧洲议会“空饷门”的涉案金额或高达700万左右欧元。

5.【原创】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4分)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要进一步落实好今年提速降费各项措施,在移动流量的资费上,除了取消流量漫游费,还要降低移动流量每g每个月的资费水平,这两项措施加在一起,到年底前要比去年下降30%以上。苗圩还表示,要继续推动家庭宽带和企业宽带费用的下降。

北京青年报记者随后从运营商处获悉,对于流量漫游资费的取消,预计工信部很快会统一披露时间表,相关的工作将统一进行部署。

对于即将到来的通信降费最新举措,有业内资深分析人士指出,取消流量“漫游费”,受益人群覆盖范围将会非常广泛,“从月移动资费10元到月移动资费150元的用户,都可能成为受益者”。

6.【原创】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体现对春的喜悦之情。要求:左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语言生动。(5分)

春雨蜜蜂摇曳放飞。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中国文化的内涵(季羡林)

1)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

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2)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

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特征的东西。

”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3)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

—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4)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

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5)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6)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

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

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7)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8)冯友兰先生说:“**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

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

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9)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节选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狭义的文化包含于广义的文化中,深义的文化则是普遍地存在于狭义和广义文化的领域中的共同的东西。

b.中国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民族心态或哲学范畴去**,作者认为深义的中华文化存在于“知”与“行”两部分文化的后面。

c.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d.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潜存于佛道二家背后的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8.下列对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佛教文化中也有“知”与“行”两个方面,其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不带伦理色彩。

b.原始佛教并不强调“孝”,而是特别强调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教义,而后在中国纲纪文化冲击下,不得不歪曲原义以求得生存。

c.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为求生存而做出某些伪装,披上伦理的外衣,这显示了中国纲纪伦常等传统道德的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

d.佛教虽然讲的大多是地狱、轮回等所谓的“鬼学”,但自古以来对中国百姓日常生活。

9.本文题为“中国文化的内涵”,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内涵”的观点。(4分)

2024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第二9教 育i资7源 网s2010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考生须知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 语言文字运用 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倔强 倔头倔脑孺子 懦弱孱头 潺潺b.沏茶 休戚相关重创 怆然玷污 沾染c.沽名 怙恶不悛...

2024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本卷参照 2018年高考考试说明 和 年浙江省高考卷命题 考生须知 1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 班级和姓名。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自己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一 语言文字运用 共20分...

2024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题前,在答题密封区内填写学校 班级和姓名。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案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 语言文字运用 共20分 1.不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原创 a.无论是国外 抑或国内 vr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