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遥感的广义概念: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2、遥感科学定义:把不同高度的平台使用传感器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地面并加以处理,从而达到对物体的识别与检测的全过程。
3、林业遥感:应用遥感手段获取林区地面物体的一整套技术。
4、传感器:收集地物反射或发射电磁波能量的装置。是遥感技术的核心部分。
5、遥感卫星地面站:是跟踪、接收、记录、处理遥感卫星数据的地面系统。一般由地面接收站地面处理站组成。
6、电磁波:交变的电场和交变的磁场交替激发,相互套环向远方传播的运动形式。
7、电磁辐射:电磁能量的传递过程(包括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称为电磁辐射。
8、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等于1(100%)的物体。
9、黑体辐射:黑体的热辐射称为黑体辐射。
10、气溶胶:弥散在气体中的悬浮混合物。
11、散射:电磁辐射通过不均匀物质时,辐射方向发生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的现象。
12、瑞氏散射:当微粒直径比光的波长小很多时(d<λ/10)发生的散射。
13、米氏散射:大气中的微粒及气溶胶等引起的散射。
14、大气窗口: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投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15、地物波谱: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的波长改变而改变的规律。
16、加色法:红绿蓝三种基色中两种以上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产生其他方法为加色法。
18、减色法:从白光中减去其中一种或两种基色而产生新色彩的方法。
19、航空摄影:利用安装在飞机上的航摄仪器,按照预定的计划从空中向地面摄影取得航空像片的全部作业过程就称为航空摄影。
20、中心投影:所有的投影光线都交于一点所形成的投影。
21、垂直投影:所有投影光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
22、立体效应:用立体镜对相片进行立体观察时,所感觉到的立体模型,随像对位置安放的不同而变化。
22、正立体效应:如果像对的相对位置与摄影时相同,用左眼看左像,用右眼看右像,这时所获得的立体模型与地形相似,称正立体效应。
23、反立体效应:获得的立体模型与实地正好相反,山脊线变成了山谷线,洼地成了山头。
24、零立体效应:相片的重叠部分与眼基线平行时,观察者对地面的立体感觉已不复存在,地面变成平面,这种情况称零立体效应。
25、灰度图像:图像中的每个像元的信息由一个量化的灰度级来描述。
26、二值图像:图像的每个像元只有黑或白两种灰度级,没有中间过渡。
27、伪彩色图像:把灰度图像的各灰度值按一定的线性或非线性函数关系映射成相应的彩色。
28、彩色图像:有红蓝绿三基色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各种色彩的图像。
29、几何校正:是指纠正由系统或非系统因素引起的几何变形。
30、遥感图像镶嵌:只将两景或多景遥感图像拼接起来,形成大图像。
31、遥感图像裁剪:是从一景或一幅镶嵌后的图像获取某个特定区域的小范围图像。裁剪方式--规则(矩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变形裁剪)。
32、像元级融合--指直接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而获得融合图像的过程。
33、特征级融合--指从各个传感器图像中提取特征信息,将特征集融合,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34、决策级融合--对来自多幅图像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或统计推理的过程。
35、目视解译:也称目视判读,是解释者根据遥感图像的特征信息,从遥感图像上分析、识别和提前特定目标信息的过程。
36、高光谱分辨遥感:利用很多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取有关数据。
37、像主点:航摄仪的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
38、像底点:指过投影中心所作的铅垂线为主垂线,主垂线与像平面的交点。
39、等角点:指主光轴与主垂线在主垂面上的角平分线与像平面的交点。
40、主纵线:主垂面与像平面的交线vv。
41、等比线:指垂直于主纵线vv,且通过等角点c的像水平线。
42、主动遥感:也称有源遥感,是指从遥感平台上的人工辐射源向目标发射一定形式的电磁波,再由遥感器接收和记录其反射波的遥感系统。
43、被动遥感:也称无源遥感,是指用遥感器从远距离接收和记录物体自身发射或反射太阳辐射的电磁波信息的遥感系统。
第一章概论。
2、遥感的特性:空间特性,光谱特性,时相特特性。
第二章遥感技术系统。
1、遥感技术系统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装置。
2、遥感平台:指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按高度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
3、遥感分类。
按平台高度:航天遥感h>80km ,航空遥感h<80km,地面遥感。
按电磁波段: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
空间应用尺度:全球、区域、城市。
4、传感器:是遥感技术的核心部分。一般由收集系统、探测系统、信息转化系统、记录系统组成。性能指标: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位尺寸。
时间分辨率:对同一目标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的时间间隔。
光谱分辨率:传感器所用波段数、波段波长及波段宽度。
辐射分辨率:传感器能分辨的目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辐射强度的最小变化量。
5、传感器工作形式:被动、主动。
资料获取方式:成像、非成像。
6、应用领域:军事、环境、林业、农业、海洋、气象。
7、主要遥感平台是什么,各有何特点?
地面平台:方便、灵活、信息易**、受天气影响。航空平台:
携带多种传感器,灵活观测路线复杂,信息易**,用于卫星上天前的实验计划。航天平台:飞行高度高,视野开阔,观察范围大,效率高,可以使用数年,平均费用低。
第三章遥感物理基础与彩色原理。
3、电磁波谱从左到右按波长增加排列为:宇宙射线—r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微波—无线电波和工业用波。
4、地物发射电磁波的能力以发射率作为衡量标准;地物的发射率是以黑体辐射作为参照标准。
10、大气对电磁辐射的影响。
吸收:水汽吸收带(0.62~2.13μm),二氧化碳吸收带(大于1.35),臭氧吸收带(0.2~0.3,0.6附近)。
散射:电磁辐射通过不均匀物质时,辐射方向发生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的现象。①瑞氏散射:
当微粒直径比光的波长小很多时(d<λ/10)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大气中的微粒及气溶胶等引起的散射。
③无选择性散射。
投射:大气折射--大气的折射率与大气的密度相关,密度越大折射率越大。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折射也越小。大气反射--主要发生在云层顶部,取决于云量。
11、大气窗口是选择遥感工作波段的重要依据。
12、地物波谱: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的波长改变而改变的规律。分4个波段:
反射光谱段(0.3~2.5μm)、反射-发射波谱段(3~5μm)、发射波谱段(8~14μm)、微波波谱段(离散点)。
13、彩色原理。
三基色:红、绿、蓝。
颜色性质由明度,色调,饱和度来描述。
加色:红+绿=黄,红+蓝=品红,蓝+绿=青,红+绿+蓝=白。
减色:黄=白-蓝,品红=白-绿,青=白-红,品红+青+黄=黑。
第4章航空遥感。
1、航空摄影基本参数:①相片倾斜角:飞机在进行航空摄影时,行摄仪的主轴oo在**的一瞬间与铅垂线nn所夹的角,称作航摄倾角。
②行高:也称相对航高,航摄仪物镜中心到测区平面平均高度的垂直距离。③相片重叠度:
相片重叠多少用相片重叠宽度与相幅边长之比来表示的重叠度。航向重叠-沿航线方向相邻两相片之间的重叠。旁向重叠-相邻两航线的重叠。
2、航空像片的投影性质。
投影种类①中心投影:所有的投影光线都交于一点所形成的投影。②垂直投影:所有投影光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
3、中心投影特征。
1)空间点在投影面上的中心投影仍为一个点。
2)空间直线在投影面上的中心投影一般为直线,但通过投影中心的空间直线其中心投影为一个点。
3)空间曲线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一般仍为曲线,但若空间曲线在一个平面上,而该平面又通过投影中心,其投影仍为直线
4、航空像片是地面物体在摄影胶片上中心投影后的构像,航片中心投影带来三大误差,分别是比例尺误差、倾斜误差和投影误差,因此使用前往往需要正射校正。
5、中心投影和垂直投影的差别。
1) 投影距离的影响:对于中心投影,航向越高,相片的比列尺越小。但垂直投影与距离无关。
2) 投影面倾斜的影响:在垂直投影中,投影面是水平的,各部分比例尺均一,在中心投影中,若投影面倾斜,像平面上产生比例尺变化,地物的相互位置也发生变化。
3) 地形起伏的影响:地形起伏对于垂直投影没有影响,但中心投影会有投影误差。
6、航摄相片上的主要点和线:①像主点-航摄仪的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②像底点-指过投影中心所作的铅垂线为主垂线,主垂线与像平面的交点。
③等角点-指主光轴与主垂线在主垂面上的角平分线与像平面的交点。④主纵线--主垂面与像平面的交线vv。⑤等比线--指垂直于主纵线vv,且通过等角点c的像水平线。
7、像对立体观察条件:①必须是由不同的摄影站向同一地区所摄取的2张相片。②两张相片的比例尺相差不得超过16%。
③两眼必须分别各看两张相片上的相应影像,即左眼看左像,右眼看右像。④相片安放的位置,必须能使相应视线成对相交,相应点的连线与眼基线平行。
8、立体效应:用立体镜对相片进行立体观察时,所感觉到的立体模型,随像对位置安放的不同而变化。①正立体效应--如果像对的相对位置与摄影时相同,用左眼看左像,用右眼看右像,这时所获得的立体模型与地形相似,称正立体效应。
②反立体效应--获得的立体模型与实地正好相反,山脊线变成了山谷线,洼地成了山头。③零立体效应--相片的重叠部分与眼基线平行时,观察者对地面的立体感觉已不复存在,地面变成平面,这种情况称零立体效应。
第六章遥感图像处理。
1、遥感图像的类型:①灰度图像-图像中的每个像元的信息由一个量化的灰度级来描述。②二值图像-图像的每个像元只有黑或白两种灰度级,没有中间过渡。
③伪彩色图像-把灰度图像的各灰度值按一定的线性或非线性函数关系映射成相应的彩色。④彩色图像-有红蓝绿三基色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各种色彩的图像。
2、大气校正:①利用辐射传输方程进行大气校正②利用地面实况数据进行大气校正③利用辅助数据进行大气校正④利用波段间数据分析法进行大气校止。
3、机会精校正步骤:①坐标系的选取②地面控制点的选取③对面控制点定位精度检查④选择空间变换模型⑤图像重采样输出⑥几何精校正的精度分析。
4、对比度增强方法:①线性拉伸--将原始图像灰度值动态范围按线性关系扩展至指定范围。②非线性拉伸--对数拉伸、指数拉伸、直方图均衡。
遥感课程复习参考
一 名词解释。遥感。黑体辐射。大气窗口。图像镶嵌。图像融合。二 简答。a 叙述遥感的基本概念 特点以及发展趋势?b 黑体辐射的性质有哪些?与遥感有什么关系?c 试述遥感常用的波段并分析选择这些波段的原因。d 以landsat 1为例,说明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点及其在遥感中的作用。e 请归纳比较lan...
2023年林业工作总结林业工作总结
2016年林业工作总结 一 一 年度工作主要任务 20xx年,我县林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统筹全县森林工程建设管理,完成年度森林重庆建设目标任务,创建市级森林城市。新造林13万亩,其中新造速丰林1万亩,特色经济林1.50万亩,城周屏障0.20万亩,退耕还林后续产业1.720万亩 荒山绿化5万亩,苗圃基...
遥感原理与运用复习2019版
太阳同步轨道,就是和太阳同步,让卫星与太阳保持相对的照射状态,能每次都在同一个本地时间飞越过地面上某一点,不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其最主要的目标是为了在成像时获取稳定的光照,最大限度的利用卫星,获取最清晰可辨的遥感影像,利于遥感影像的分析和处理。太阳同步轨道对遥感有什么意义?每次都在同一个本地时间飞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