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
2)晨昏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分界线是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分界线是昏线。
3)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
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
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4)时区与区时。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的**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
北京时间的含义:采用东八区的区时作为中国统一使用的时间(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时区差。
解题步骤:第一步,求两地时区差:同侧减,异侧加;
第二步,求出区时值,东加西减,知西求东用加号,知东求西用减号。
补充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自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1)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无偏向。(南左北右)
2)促使物体水平运动前进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3)地球自转偏向力对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堆积、侵蚀)都有影响,考点7: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是23026′。
2)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不同,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南北纬23°26′之间作有规律回归运动。
3)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4)黄赤交角与五带:
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寒带范围变大。
若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小。
考点8: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1)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2)四季形成的原因。
考点9: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考点10: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1)三大类岩石的比较表。
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就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考点11: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其地表形态(地貌)
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貌)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变位,最常见的两种基本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向斜)和断层(地垒、地堑)。地表形态即地貌是指地球硬表面的形态或外貌,也称地形。地貌(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是内力与外力形式相互作用下地壳物质运动的结果。
2)褶皱(地壳运动——挤压作用)与地貌。
3)断层(地壳运动——压力作用、张力作用)与地貌。
考点12: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从作用方式看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方式。
2)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景观图。
考点13: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能到达地面,被地面反射和吸收。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考点14: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1)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同时向外辐射红外线,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大气对太阳削弱作用有关,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大气保温作用有关。
考点15: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大气运动能量**是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
较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高空形成高气压;高空空气向外流出后,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较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高空形成低气压;外来气流由高空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3)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
4)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始终垂直于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向。
地转偏向力——使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摩擦力越大,风速减小得就越多,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
5)高空大气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6)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成夹角。
7)根据等压线图判断风力(风速)
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考点16:结合实例,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地球表面均匀,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2)气压带分布规律。
风带分布规律。
3)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4)主要气候类型。
考点17: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小高考地理复习
1.宇宙间的各种天体因 2.天体系统由低级到高级是。3.即人们观测到的宇宙范围。4地球的普通性 5类地行星,巨行星 远日行星 6.地球的特殊性 7.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原因 8.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9.太阳外部由里向外分成三层,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黑子出现在 周期为 10.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11...
江苏2023年小高考说明地理
地理。删除部分要记忆的知识点,强调学以致用。解读人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地理组陶莉。命题特点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相比2012年在命题指导思想 试卷结构及测试方式和时间上没有变化,只是在测试具体内容和要求里个别内容作了微调。1 在测试内容 气压带与风带 由 理解季风环...
小高考复习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物质的分类 结构 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一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混合物胶体。浊液 有机化合物。物质化合物。纯净物无机化合物。非金属。单质。金属 二 化学反应的类型 1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2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