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2006.4.18
第ⅰ卷。一、(8分,每题2分)
1.下列选项中错误最多的一项( )
a 威慑(shè) 急遽(jù) 阙(què)秦妄自菲(fēi)薄。
b 供(gòng)应媲(bǐ)美载(zǎi)体强(qiáng)词夺理。
c 砧(zhān)板与(yǔ)会殷(yīn)红运筹帷幄(wò)
d 字帖(tiě) 诡谲(jué) 谨饬(shì) 少不更(gēng)事。
2.下列选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编造孱头振聋发愦仗义直言。
b 辩别涵概不容质疑无尚光荣。
c 缥缈迁徒贻笑大方直接了当。
d 惦记幅射截然相反刮垢磨光。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b、十七年的卧薪尝胆,2023年中国女排终以11战全成绩夺回世界杯冠军的称号。
c、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语言,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
d、他从小父母双亡,又没有亲属照料,一直过着茕茕孑立的生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龙门壶**没有到过,没有看到过燕荡龙湫,却看过黄果树的瀑布或许多偏僻地方的大瀑布。
b、如果人们只看到外在的文化形式的差异性而看不到内在的文明价值的一致性,就可能带来盲目的文化冲突,甚至把这种文化的冲突误认为是文明的冲突。
c、船已像离弦的箭一样迅速飞下,船头被巨浪劈开,旋卷着,合在一起,一下又激荡开去。
d、在甲板上,那里躺着我的船长,他已冷却,已倒下,已死去。
二、(9分,每题3分)
5.下列对《离骚》中诗句分析错误的选项是( )
a“朕皇考曰伯庸” 一句中的朕指我,古时不论贵贱都可自称朕,至秦始皇始定为皇帝的自称。
b“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两句都是比喻自己博采众善。
c“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中的“汩”是水流迅疾的样子,这里形容时光流逝得快。
d“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的意思是骑着骏马奔驰,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6.下列对课本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祖国山川颂》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采用全景式的描写和铺陈,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b《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意,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爱国之情。由于在这篇序文之前已经写过一篇自序,所以把这篇序叫做后序。
c《品质》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写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靴匠格斯拉,他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以此表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
**塑造靴匠格斯拉的形象,通篇用渲染烘托的手法,语言朴实无华,对店铺的描写和格斯拉的对话,倾注了真挚的情感。在不断地称赞他的手艺的同时,引导读者注意他的命运;而最好的手艺,最悲惨的命运形成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
d《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稳重阐释了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分析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和联系,文化传统的两重属性,指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揭示出文明对话的作用。《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的核心部分,着重地论述了作者涉足中国科学与文明的历史研究的原因,揭示自己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指导思想。
7.下列对课本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锯齿啮痕录》,以深沉哀痛的笔触表达了对过去年代的审视和批判。书中,先生以平实的文字叙述了自己20年右派生涯的艰难岁月,旁涉家人亲戚邻朋,也折射出了整个中华民族在那场大浩劫中的的共同命运。
b《原野》这是一首献给处在深重灾难中的祖国的赞歌,诗人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在作者的眼中,祖国的一切是那样的温暖清新,那样的和谐宁静,那样的美好亲切,甚至愿意以自己的身躯与祖国大地融为一体。诗歌采用委婉的抒情方式,传达出作者深挚的感情和悲壮的情怀。
c《秦腔》通过描写秦腔的历史,秦腔的表演程式,秦腔与西北农民的血肉联系,折射出八百里秦川的社会生活、民间习俗、文化心态与审美情趣,构成了一幅关中文化风景画。
d《巨人何以成为巨人》告诉我们:是因为觉醒了的人民开始对**产生怀疑并敬重有思想的人;伟大人物的诞生需要土壤,需要人民的理解和鼓舞,需要从人民的尊敬和鼓励中得到斗争的力量。文章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三、(13分, 8—10每题3分,11—12每题2分)
8.选出其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奉厚而无劳。
b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c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9.找出加点字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 )
a 忧劳可以兴国。
b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c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d 越国以鄙远。
10.指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
a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何故哉。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 徒以吾两人在也。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今这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c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则思三驱以为度。
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客何为者?b
视为止,行为迟。
绨骑按剑而前。
c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第ⅱ卷。四(26分)
13.课文默写。(8分)
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摄提贞于孟陬兮。
14.翻译下列各句。(8分)
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2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3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4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美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因李白赞美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分析一下这两句话好在什么地方。
有人认为“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一句的的情调过于低沉,与写景部分的意境不很相符,你同意吗?为什么?
1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祖国土。苏联*阿赫玛托娃。
我们不用护身香囊把她带在胸口,也不用激情的诗为她放声痛哭,她不给我们苦味的梦增添苦楚,她也不像是上帝许给的天国乐土。
我们心中不知她的价值何在,我们也没想拿她来进行买卖,我们在她上面默默的受难,遭灾,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
是的,对我们,这是鞋套上的污泥,是的,对我们,这是牙齿间的沙砾,我们把她任意蹂躏,磨成齑粉,——
这多余的,哪儿都用不到的灰尘!
但我们都躺进她的怀里,和她化为一体,因此才不拘礼节的称呼她:“自己的土地。”
这首诗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简要分析说明。
五(34分)
高考物理复习试卷
高三物理周练试卷1 一 选择题。每题2 分,共20 分 1 如图所示,一光滑小球静置在光滑半球面上,被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挡住,现水平向右缓慢地移动挡板,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 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且球面始终静止 挡板对小球的推力f 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的变化情况是 a f增大,fn减小 b f增大...
高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部分。常伴一轮明月 洗尘。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对月情有独钟,在那一轮圆亮的月上,国人倾注了太多太多的情感,不管识字与否,大抵都知道月中有舞动着寂寞广袖的嫦娥,有酿造了香溢天界桂花酒的吴刚,有孜孜捣药不倦的玉兔。我一直很喜欢被后世誉为 一诗立诗坛 的张若虚的那一首诗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
高考语文复习
从训练场到起跑线。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一 复习要有据 遵循 考纲 语文考查能力。a 识记 识别 记忆。b 理解 领会 解释。c 分析综合 分析解剖 归纳整理。d 表达应用 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 e 鉴赏评价 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考试内容。一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二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