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物理试题

发布 2021-12-28 03:17:28 阅读 8547

目录。一.直线运动 1

二.相互作用 7

三.牛顿运动定律 10

四.曲线运动 18

五.万有引力定律 24

六.功和能的关系 28

七.静电场 40

八.恒定电流 49

九.磁场 60

十.电磁感应 77

十.交流电 86

选修3-3 89

选修3-4 96

选修3-5 102

16(2011安徽).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所用的时间为,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b. c. d.

答案:a解析: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一段所用的时间为,平均速度为,即为时刻的瞬时速度;物体在后一段所用的时间为,平均速度为,即为时刻的瞬时速度。

速度由变化到的时间为,所以加速度,a正确。

8(2011海南).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xxk]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

d. 5~6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

解析:a,0—5s,物体向正向运动,5—6s向负向运动,故5s末离出发点最远,a错。

b 由面积法求出0—5s的位移s1=35m, 5—6s的位移s2=-5m,总路程为:40m,b对。

c由面积法求出0—4s的位移s=30m,平度速度为:v=s/t=7.5m/s c对。

d 由图像知5~6s过程物体加速,合力和位移同向,合力做正功,d错。

15(2011全国理综).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abd)

a. 一直增大。

b. 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 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 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解析:主要考查力和运动关系。当恒力方向与速度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当恒力方向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所以正确答案是abd。

24(2011全国理综)(13分)

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解析: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间t0)的速度为,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1,加速度为,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2。由运动学公式得。

设乙车在时间t0的速度为,在第。

一、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分别为、。同样有。

设甲、乙两车行驶的总路程分别为、,则有 ⑦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为 ⑨

3(2011天津).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 = 5t + t2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第1s内的位移是5m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1m 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考查,简单题。第1s内的位移只需将t=1代入即可求出x=6m,a错误;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b错;由题给解析式可以求得加速度为a=2m/s2,c错;由加速的定义可知d选项正确。

答案】:d23(2011四川).(16分)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分析交通违法事例,将警示我们遵守交通法规,珍惜生命。一货车严重超载后的总质量为49t,以54km/h的速率匀速行驶。

发现红灯时司机刹车,货车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2.5m/s2(不超载时则为5m/s2)。

(1)若前方无阻挡,问从刹车到停下来此货车在超载及不超载时分别前进多远?

2)若超载货车刹车时正前方25m处停着总质量为1t的轿车,两车将发生碰撞,设相互作用0.1 s后获得相同速度,问货车对轿车的平均冲力多大?

解析】(1)货车刹车时的初速是v0=15vm/s ,末速是0,加速度分别是2.5m/s2和5m/s2,根据位移推论式得

代入数据解得: 超载 m

不超载 m2)货车与轿车相撞时的速度为。

m/s相撞时动量守恒,有得 m/s

对轿车根据动量定理有解得 n

34(2011广东)、(18分)

1)图14是“研究匀变数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

od间的距离为cm

图15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其大小为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1)答案:1.20 a/2 0.933

1 要估读一位,②s=v0t+at2,斜率为a/2

18(2011北京).“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

a.gb.2g

c.3gd.4g

答案:b31.(12 分)如图,质量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拉至b处。(已知,。取)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用大小为30n,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31答案.(12分)

(1)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1分)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

1分)1分)

1分)2)设作用的最短时间为,小车先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匀加速秒,撤去外力后,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匀减速秒到达b处,速度恰为0,由牛顿定律。

(1分)(1分)

1分)由于匀加速阶段的末速度即为匀减速阶段的初速度,因此有。

1分)1分)

1分)(1分)

2)另解:设力作用的最短时间为t,相应的位移为s,物体到达b处速度恰为0,由动能定理。

2分) (1分)

由牛顿定律。

1分) (1分)

(1分)1分)

23(2011山东).(12分)

1)某**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和一个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

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h、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空气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

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___

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以下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

a.滑块的质量。

b.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c.长度测量时的读数误差。

d.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不同时。

答案:① c d

14(2011重庆).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s听到石头落地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a.10m b. 20m c. 30m d. 40m

解析〗〖答案〗b.,由此可知井深约为20m

1(2011安徽).一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如图所示。则物块。

a.仍处于静止状态。

b.沿斜面加速下滑。

c.受到的摩擦力不便。

d.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答案:a解析:由于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说明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与物块的重力平衡,斜面与物块的动摩擦因数μ=tan。

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使得合力仍然为零,故物块仍处于静止状态,a正确,b、d错误。摩擦力由mgsin增大到(f+mg)sin,c错误。

21.(18分)

ⅰ.为了测量某一弹簧的劲度系数,降该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自由端挂上不同质量的砝码。实验册除了砝码的质量m与弹簧长度l的相应数据,七对应点已在图上标出。(g=9.8m/s2)

2019卷江苏高考物理试题试题

2006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分析。江苏省镇江中学章宇虹2006.9.20.一 试题整体特点。1.试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知识点覆盖面广,能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考试说明中的十七大内容,除了电磁场和电磁波 十二 外,其余均考到,知识点达到40多个。能突出主干知识,如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 功和能的...

2023年高考物理试题

训练 班别学号姓名。一 选择题,共48分。14.如图所示,某种自动洗衣机进水时,与洗衣缸相连的细管中会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管中的空气压力,从而控制进水量 设温度不变,洗衣缸内水位升高,则细管中被封闭的空气 a 体积不变,压强变小 b 体积不变,压强变大。c 体积变小,压强变大 d ...

2023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

2012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一 单项选择题。13.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的水珠,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a 引力消失 斥力增大 b 斥力消失,引力增大 c 引力 斥力都减小 d 引力 斥力都增大。14.景颇族的祖先发明的点火器如图1所示,用牛角做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