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阅读材料 诗歌

发布 2021-12-19 21:09:28 阅读 3939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张仲素。

阴積①茫茫塞草用,桔槔烽上暮烟飞。交河北望天连海,苏武曾将汉节归。

边上闻笳杜牧。

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②十九年。

注】①阴碛:塞外的沙漠。塞外寒冷,故称②争禁:怎么经受得起。

1)张诗一二两句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反映了边塞什么样的特点?(3分)

2) “游人一听头堪白”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3分)

3)两首诗都运用了苏武这一典故,但作用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1.(1)通过视觉,一静一动写茫茫的沙漠、枯黄的衰草以及飘动的暮烟。(2分)反映了边塞的苍茫、荒凉。(1分)

2)夸张。(1分)突出了笳声的凄怆,写出戍边之人生活的悲苦。(2分)

3)张诗流露了对苏武忠义的敬佩之情,赞扬(激发)戍边将士忠贞爱国;杜诗通过感叹苏武当年的艰辛不易,映衬边地生活的艰苦。(每点2分)

2.阅读下面一首律诗,回答下列问题。

登快阁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黄庭坚为宋代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江西诗派以杜诗为宗,处处追摹。本诗的颔联与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写到了“落木”、“江”这样相同的景物,但表达的意境却不尽相同。

试分析其异同。(4分)

这首诗的颈联两句都是用典的写法。“朱弦已为佳人绝”用了“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典故,请说出下半句“青眼聊因美酒横”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又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3分)

律诗的首尾讲究回护照应,试分析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是如何照应的。(3分)

2.⑴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特点,意境开阔;(1分)但与杜诗的沉郁顿挫、慷慨悲壮的意境(1分)不同的是,黄诗通过辽远阔大、空明澄澈的景物表现出一种如释重负,放达不羁的胸襟。(2分)

阮籍,(1分)善为青白眼。(1分)作者借此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1分)

“万里归船”既照应了登上快阁所见的澄江实景,又写出了作者心中对归隐而去的冀望;“此心吾与白鸥盟”表达的对人生忘机的超然和洒脱,又很好地诠释了“痴儿了却公家事”从烦琐的案牍中解脱出来的欢快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3—4题。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3.本诗前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比喻。(2分)把欧阳秀才的出游念头比作草木,一经产生九不断滋长,变得愈来愈强烈的出游念头就像一经萌芽就不断生长的花草树木。(1分)把游历生活比作梦。

欧阳秀才去江西后,行踪不定、丰富多样、难以**的生活就像一场变幻莫测、飘忽无定的梦。(1分)这两个比喻新颖贴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欧阳秀才对未来游离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过去的深长怀念,体现了作者的才思和艺术创造力。(1分)

4.本诗的送别对象不是一般送别诗中常出现的亲人或朋友,而是门人。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6分)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表达了对门人才华出众的赞赏,也是对门人的勉励,愿他振翅高飞,奋力进取。(2分)②“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表达了作为老师对门人的谆谆嘱咐,希望门人去江西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处和往来。(2分)③“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是希望门人不要放弃科举,并祝愿门人他日科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

(2分)

围绕“赞赏”、“嘱托”“期望”三点并结合具体诗句展开论述即可得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① 葛胜仲。

昏昏雪意惨云容。猎霜风。岁将穷。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清夜小窗围兽火②,倾酒绿,借颜红。

官梅疏艳小壶中。暗香浓。玉玲珑。对景忽惊,身在大江东。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

注]①此词是词人刚被贬官休宁(今安徽休宁县)时所作。②“兽火”指炉火。

本词开篇三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请鉴赏结尾“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的妙处。

1)本词开篇三句描写了这样的情景:一年将尽的严冬夜晚,雪意昏昏,云容惨淡,霜风猎猎,天地之间显得如此寒冷凄清、昏暗寂寥。开头三句,以景开篇,为抒情主人公勾勒出了一个严冬凄清寂寥的环境,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2)结尾处情景交融,在远山阻隔、暮雪重重的意象中,既有词人对自已被贬官后,友人疏远,人情淡薄的感叹,也有知己虽念旧,但关山重重,路途遥远,难相安慰的无奈。这结尾实则是词人对至交的怀念,然而却从对方入笔,更见情之深切。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残陆游。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请结合全诗赏析“依依”一词的妙处。(3分)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颈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依依,留恋不舍的样子。(1分)既有对即将逝去的大好春光的留恋,(1分)也有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不舍。(1分)

表达对南宋当权者苟求偷安不思振作的不满,(1分)抒发自己报国无门之叹和思念家乡之情。(2分)

暮春时节,苜蓿长得茂盛,侵占了官道;芜菁的黄花开了,飞入麦田渐渐消失不见。(1分)紧扣“春残”二字选取暮春季节田间的典型景物,(1分)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境,另一方面又暗含一种寂寥的情绪。(2分)

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首联与颔联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⑵诗人为什么觉得秋气味“萧条”?试结合诗句加以说明。(3分)

由“夕照红于烧”“萧条秋气味”两句可以联想到被誉为“秋思之祖”、“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的元代名家关汉卿《秋思》中的哪两句话?请将其写出来。(2分)

首联从色彩上着笔(1分),衬托出夕照之景和天空之清新旷远(1分);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从形状上着笔,勾勒出云彩的绚烂多姿(1分)。

诗人触景生情,看雁飞、听砧声触发思乡情怀(1分);人生未老却前途暗淡,倍感萧条伤感。(1分)。因此,虽是秋爽景明,而自己却感到满目萧条肃杀之气。(1分)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19届高三语文作文与阅读材料二

2019届高三语文作文与阅读材料二 人民论坛 精选。10.绿色是美好生活的底色。怎样看待生态环境?为什么要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领袖要求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的铿锵话语,诠释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当生态价值...

2019届高三语文作文与阅读材料二

2019届高三语文作文与阅读材料二 人民论坛 精选。10.绿色是美好生活的底色。李斌。怎样看待生态环境?为什么要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领袖要求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的铿锵话语,诠释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当生...

2019届高三语文作文与阅读材料一

2019届高三语文作文与阅读材料一 人民论坛 精选。1.选择做一粒种子。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 开花。把共产党人比作 种子 可谓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感召和激励着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去奋斗和奉献。在革命年代,一名党员就是一粒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