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七上诗歌背诵

发布 2021-12-19 11:38:28 阅读 9727

七年级上册补充诗歌(2024年9月)

注:期中考试前学习1-10首,期中考试后学习11--20首。

1、《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1.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2.琼琚(jū居):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3.匪:非。4.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5.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2、《大学》节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赏析:面对死亡,坦然而歌者,真正豪迈也。然透过豪迈,一股脉脉的温情也从字里行间渗透出,“虞兮虞兮奈若何”,英雄亦多情!

英雄无奈,慷慨而歌,纵使失利,亦是豪气干云,此等气魄,何人能及!项羽非常认命,天赐失败,便不复再有颜面去见江东父老,英雄气概略见一斑。

4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①上孤烟②。

复值接舆③醉,狂歌五柳前。

评析】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

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

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

诗起句工对,颔联反而不对,实属不入格。喻守真疑为首联与颔联颠倒错乱,如若对调,则平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义上比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山”;“临风”句是听,接听“秋水”。

此说有独到之处。

5、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开元时的宰相,又是盛唐前期开一代诗风的人物。他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译诗】兰叶繁盛芬芳在春天,桂花皎洁飘香在秋季。在不同的季节吐露生机,点缀春意,充实秋景。林中居者,闻到芳香攀花折枝。散发飘香是它们的天性,不是为了希望别人将其攀折。

【赏析】这首诗以比兴手法,寓意于高雅清香的春兰秋桂,不慕求虚荣,不阿谀权贵;芳香出于自然,不是为了博取别人欣赏。以此来自励、自娱,透露出诗人洁身自好,坚贞清高,不与佞臣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

6、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赏析]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这首名篇。

就艺术上看,此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

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合为一,诗味浓郁,诗意盎然。

7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 春江花月夜: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始创于陈后主。滟滟:

动荡闪光貌,这里指月光。芳甸:春天的原野, 郊外之地叫做甸。

霰:雪珠。流霜:

比喻空中月色朦胧流荡。汀:水边沙地。

青枫浦:一名双枫浦,在今湖南济阳济水中。这里泛指荒僻的水边之地。

扁舟:小船。明月楼:

代指明月照临的楼头的思妇。玉户:门的美称。

捣衣砧:古人洗衣,置石板上,用棒槌棰击去污。这石板叫捣衣砧。

捣,反复捶击。鸿雁:古人说鸿雁能传送书信,事见《汉书·苏武传》。

光不度:意谓飞不过这片无尽的月光,也就是书信不到之意。鱼龙:

这里是偏义复词,龙字无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以鱼书指书信, 这句意思同上句,水成文,也就是虚幻同水花之意。闲潭:

幽静的水边。 潭通浔。 下文“江潭”的“潭”同。

碣石:山名,在河北。 指北方。

潇湘:水名,潇水在湖南零陵入湘水,这一段湘水叫潇湘,指南方。乘月:

随着月色。

【鉴赏】 这是一首著名的离情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发出了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

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轮的运行为线索展开。从起句到“皎皎空中孤月轮”,写了月亮升起时江边花林景象,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彩图。图中,春潮涨起, 与大海相平, 一轮明月冉冉而生,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于是,春江景物笼罩在月色之中:

江流环绕芳野, 花林闪着银光; 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 不见飞动; 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 江天共一色纯洁无瑕,明月皎皎在清空中孤单清静……

静穆的月,引发了诗人一连串诗意的哲理性问题, 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 “但见长江送流水”,正是诗人对月的苦苦思索,年年岁岁,月是终古不变,而对月之人却代代更替,上演了无穷无尽的一幕又一幕。宇宙无限,而人生有限, 由无数个有限人生组成的延续不断的人类,如长江水一般长流不逝,而个体的人生却是如流水匆匆而逝,这明月就始终永恒地注视着一切,静默不语, 它在期待何人呢?……

想到这里,诗人的视线追随着一片白云,飘于青枫浦上,他又起了一种感慨:生命短暂,应该珍惜,而天下,又有多少思妇游子,在重复着千百年来的两地悲愁呢!于是,很自然地,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诗歌转入到了抒写离情。

这其中,前半部分写思妇,她在楼上徘徊,月光如思情相随而形影不离,照着她的妆镜台,照着卷帘,照着捣衣砧……让她想随月光飞去离人身边,然而鸿雁不可传书,鱼龙不可捎信,皆因路途太遥远,它们帮不上忙。后半部,则写了游子的悲愁,他在梦中见春花凋零,悲伤青春过半,归期未卜,梦醒时,落月西斜,徒然映照着似流逝青春的东去长江水。春江花月夜将尽了,斜月藏入海雾中,天南海北,无限路途,游子的心坠入了人生的迷雾中,他怆惘不知,这样的月夜中,有几人能幸运归去?

而他只有看着落月,将满怀愁情借落月余辉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在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入墨,在叹幽忧别情中收尾,抒发了对人生有限的无可奈何的感喟,又交织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哲理性的思索,景、情、理水**融,别有一种清丽雅致的神韵。

张若虚字不详,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唯知曾任兖州兵曹。

神龙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齐名,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今仅存诗二首。

8、无题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首句以“昨夜”明点追忆旧事。先说明宴会时间,再说宴会地点,三四句以他物作比,“身无彩凤”写昨夜之情,在宴会上恨无彩凤之翼飞到所爱的人的身旁,“心有灵犀”指犀角**白色,两头相通,故曰一点通。两心相印,虽身无飞翼,并不能阻挡两人情感的默默交流。

“彩凤”、“灵犀”成爱情暗喻,形象婉蓄,色彩明丽,富**性。五六句从两人的默契转到对整个宴会的描绘,“送钩”是行酒时所作的一种藏钩的游戏,“射覆”是行酒时的一种酒令,在覆器下放杂物,令猜射之。这二句描写隔座行藏钩之戏,分拨猜测谜底,极写宴会的热闹欢快气氛,为相恋的欢悦涂上了更加丽艳的色彩,与恋人欢快之情和拍。

七八句从恋情的欢悦转入“听鼓应官”,欢情一落千丈。诗人“嗟”叹自己为“听鼓应官”,而官身却“类转蓬”,象蓬草那样飘泊不定,因而两人后会难期,欢情难再,怎不令人感伤。这是一种反结法。

前面极言欢情,结尾时欢情化为乌有,反衬诗人对这段恋情的难以磨灭,刻骨铭心。婉转轻快与沉郁顿挫两种风格融为一体,一气呵成,美不胜收。

9、把酒问月——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影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来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赏析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于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其中也显示出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

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

10、《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释] 1.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

2.玉勒:美玉镶的带嚼子的马笼头。

3.雕鞍:雕绘花饰的马鞍。玉勒雕鞍,代指华贵的车马。

4.游冶:指留连妓馆,狎艳游乐。

5.章台路:原为汉代长安城西南街。唐许尧佐《章台柳传》写章台妓女柳氏故。

6.事,后遂用为游冶之地代称。

7.乱红:凌乱的落花。

评析] 本词描写闺中**的伤春之情。本词描写闺中**的伤春之情。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

幽恨怨愤之情自现。此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辞意深婉,尤对**心理刻划写意传神,堪称欧词之典范。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

幽恨怨愤之情自现。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玉勒”二句写意中人任性冶游而又无可奈何,女子怎能不怨?

下片前三句用狂风暴雨比喻封建礼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门掩黄昏”四句喻韶华空逝,人生易老之痛。结尾二句写女子的痴情与绝望,含蕴丰厚。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两句一直为后人激赏。“花不语”正讲少女与落花同命共苦,无语凝噎之状。

“乱红”飞过青春嬉戏之地而飘去、消逝,正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也。“乱红”意象既是下景实摹,又是女子悲剧性命运的象征。

11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简析】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

最后点出“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但是,作者描写这样一位孤独者,用意何在?

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七上诗歌欣赏

诗歌欣赏。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评析 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 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

七上诗歌练习

观沧海。1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2 诗中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几个诗句是写想象的?3 诗中哪几个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4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一句中的 临 是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观沧海 ...

七年级上句子背诵

1 我有一个好朋友。i h e a good friend 2 他叫tom green 他姓green 名字是tom his name is tom green his last name is green his first name is tom 3 我是一名中学生。我在七年级二班。i am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