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教育学真题

发布 2021-12-18 20:07:28 阅读 6818

2023年北京教师资****教育学考试真题(参***)

一、选择。1、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___

a、柏拉图。

b、涂尔干。

c、凯兴斯坦纳。

d、赫钦斯。

2、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___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d、科技。

3、“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___对教育的要求。

a、顺序性。

b、不平衡行。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4、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___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5、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属于___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6、《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__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

b、工作热情。

c、工作效率。

d、工作质量。

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___

a、认识的直接性。

b、学生的主体性。

c、教学的教育性。

d、活动的开放性。

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___

a、参观法。

b、演示法。

c、情景教学法。

d、欣赏教学法。

9、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的观点的前苏联教育家是___

a、克鲁普斯卡娅。

b、马卡连柯。

c、加里宁。

d、凯洛夫。

10、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___

a、说服教育。

b、品德评价。

c、指导实践。

d、陶冶政治。

二、填空。11、德国教育家赫巴特被西方教育史称为科学教育学___之父。

12、孔子提出“庶、富、_教__”的观点,认为是治国的三个要素。

13、_遗传素质___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年我国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学制,主要有“六三制”和_“五四制”__

15、_教育基本法律___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全面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它可以说是“教育领域的宪法”,是教育法规体系的“母法”。

16、我过实施素质教育,以_提高国民素质___为根本宗旨。

17、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_研究能力___

年教育部颁布《_教育规划纲要___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开始。

年清**在北京开办_京师同文馆___中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

20、我国小学的德育内容有统一的规定,它体现在2023年正式颁布的《_小学德育纲要___里。

三、判断说明。

2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答:错误。因为(1)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2)一个国家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22.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答:错误。因为(1)教育现代化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

(2)认为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教育设施现代化的观点是片面的。

2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答:错误。因为(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

(2)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生理基础、没有环境的配合,没有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发挥主导促进作用是不可能的。

2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答:正确。因为(1)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5.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有效的途径。

答:正确。因为(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也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2)教学是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途径。

四、简答。2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1)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3)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4)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5)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27.简述《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应承担的义务。

答:(1)遵纪守法的义务;

(2)教育教学义务;

(3)思想品德教育义务;

(4)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

(5)保护学生的义务;

(6)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

28.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答:(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合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等;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29.简述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

答:(1)班级组织经律管理;

(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

(3)班级文档管理;

(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

30.简述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答:(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上的问题;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

(4)研究的循环性。

五、论述。31.论述德语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答:(1)品德的发展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四种品德因素培养使其协调发展的过程。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认识和评价,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情即道德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是知行转化的催化剂。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了实现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习惯,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培思想品德形成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表现为“知行脱节”或“情通理不通”的现象。所以品德的发展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3)德育过程应该是全面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四方面全面、和谐、协调地发展。

32.案例分析。

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波伊尔定律”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 x

v=k”并解释说其中p代表压力,v代表体积,k代表一个衡量(衡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他边举例边板书:如果p=2个大气压,且衡量为8,那么体积就是4立方厘米。

2个大气压x4立方厘米=8

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4个大气压,体积就成了2立方厘米,4个大气压x2立方厘米=8,别的同学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刚还是搞不明白。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

”对于小刚,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的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小刚自己尝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波伊尔定律”

请分析马老师的教学符合哪一项教学原则?

答:(1)以上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生和我国成功教育经验总结而提出来来的。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3)在以上案例中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并且知道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这充分说明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后面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同时对于小妮老师对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

”而对于小刚。而对于小刚,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的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这也体现了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2023年北京教师资****教育心理学考试部分真题(参***)

一、选择题。

1.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处于(b)

a、0-2b、2-7

c、7-11

d、11-15

2.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c)

a、操作性行为。

b、辨别学习。

c、潜伏学习。d、获得。

7.谐音联想法属于学习策略中的(a)

a、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8.分析问题,抓住问题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问题解决的(b )

2019教育学真题

湖南省2011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高中 中专 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教育学 中学 一 选择题 1 被称为 教育学之父 的教育家是 d a 赫尔巴特 b 裴斯泰洛齐 c 布卢姆d 夸美纽斯。2 教学过程诸环节的中心环节是 b a 备课 b 上课 c 辅导 d 检查。3 教育目的观上,个人本位论 ...

教育学真题

13.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 a.信念 b.性格 c.理想 d.动机。14.产婆术 的发明者是 a.苏格拉底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15.学 思 行的学习过程理论的提出者是 a.孟子 b.孔子 c.老子 d.荀子。16.衡量学生会不会学的重要标志是 a.学习策略 ...

教育学真题

总分 11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15,分数 30.00 1.在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的是 a 大教学论 b 康德论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 教育漫话 分数 2.00 a.b.c.d.解析 解析 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 大教学论 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