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帮扶典型材料。
师岗中心小学。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或经商,于是,农村学校就出现了很多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城市竞争化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因各种原因这个群体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师岗中心小学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于2023年9月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让老师和留守儿童结对子,帮扶这些需要温暖的留守儿童,迄今为止虽然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却成就斐然,使很多孩子感到了温暖,也使很多孩子有了很大的转变。
李佳怡同学是三年级的学生,这是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他的父母都在南京打工,把他留在姥姥家。这个孩子本身就是在姥姥家长大的,由老人带大的孩子大多自立能力较差,这个李佳佳更是如此。从小一切事情都由老人代办,甚至包括吃饭、装书包等。
他穿的鞋经常是反的,棉裤的带子经常是班主任赵美玲老师帮他系的,书桌抽屉里经常是满满的被他撕成一条一条的废纸,地上经常是小碎纸屑。试想一个在生活各个方面都需要家长照顾的孩子,学习能自立吗?为了能帮他改掉这些坏习惯,赵美玲老师不知动了多少脑筋。
可是孩子在学校刚刚记住,回到家后又是如此。这样的孩子就是他的家人不对他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结果,只管吃饱穿暖即可。赵美玲老师与家长取得联系,姥爷说回家一定管,可他的爷爷来到学校后却告诉赵老师,让赵老师使劲训他姥爷。
原来家庭之间还有很深的矛盾,也严重影响了孩子。同时在学习上,李佳佳还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有时甚至不做作业;在校谎称作业做了落在家里忘带了;在家撒谎“作业在学校做完了”、“今晚没作业”;课堂作业拖拉,十次九次来不及。
王飒老师和其他老师在一起针对这个孩子的情况进行了“会诊”,通过分析总结,发现他属于“寄养教育”和“隔代教育”的偏差和乏力的综合症。“寄养教育”会引起“留守儿童”产生寄人篱下之感。有些照管者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寄养关系往往会使照管者与“留守儿童”之间产生心理阻隔,不能顺畅地沟通思想感情。
在实施“隔代教育”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中,大约50%是文盲或半文盲,祖孙之间年龄相差40岁以上,心灵沟通困难更大,加之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教育方法不当,大多数的照管者对待孩子常常是溺爱或是放任的态度。找到症结,赵美玲老师把他的姥爷请到学校,把孩子在校的情况如实与家长沟通,并说明此次请他的目的和想要做的是什么,希望取得他的支持和谅解,并向家长保证,无论怎样这个孩子老师都不会放弃的,会让他在班级中感受到他与其他同学是一样的,不会受到他人的岐视;同时赵老师还嘱托他多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有问题及时和老师沟通。老师的真诚与苦心终于打动了家长,李佳佳的爷爷答应一定会配合老师在家里管理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不管不问了。
于是王飒老师经常与孩子谈心,帮他搭配一个学习好的同桌;同时与数学老师交流,讲课就站在他的身边看着;如果发现他的一点进步就马上表扬他。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让他自备一个作业记录本,记下各科作业。然后是每天早晨由老师亲自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对于不会做的给予耐心指导。
最后王飒老师为他准备了一个档案袋,把作业装在袋子中。一段时间坚持下来,现在能坚持完成作业,作业的工整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成绩提高幅度较大,由原来的二十多分提高到五十多分,有时候还能考到六七十分,赵美玲老师不失时机的表扬并奖励了他,给他颁发了“成绩进步奖”,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他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师岗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就这样怀着一颗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心,使这些缺失家庭之爱的孩子在学校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帮扶典型材料
孙阳同学是班里的一名贫困生,她父亲因病去世多年,她是母亲一人带大的。由于她母亲没有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孩子有强烈的自卑感 学习兴趣低下,针对这种情况我从帮助她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入手 帮助她树立信心。进而提高学习成绩。首先,争取一些政策允许的补助和优惠。如积极班助申报取得免费午餐的机会,减轻家庭经济压力使...
帮扶典型材料
精品文档。驻 进民心。帮出实效。驻村工作队是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队伍,驻村工作队选派的强不强,工作做的扎实不扎实,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的成效和质量。为此,崇礼区坚持精选派 强培训 严管理 实督导,驻村帮扶工作 两率一度 即驻村干部在岗率 帮扶责任人入户率 因村因户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 明显提升,涌现出一...
留守儿童优秀典型材料
他,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均外出打工一年之久 他,一个品学兼优 富有爱心的孩子。他,就是我班徐寅宵同学。老师喜欢他勤奋学习 积极进取 同学喜欢他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长辈喜欢他孝敬懂事 乐观开朗。一 自强自立,顽强地学习。徐寅宵生活在一个地少人口多的家庭,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只留下他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