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真题试卷

发布 2021-12-17 15:51:28 阅读 2786

1、 棉纤维的主要组成物是什么?它的耐酸碱性如何?

纤维素果胶蜡质与脂肪灰分蛋白质。

酸的作用:酸会使纤维素水解,或发生酯化反应,对棉纤维的破坏能力随强度、浓度、时间、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碱的作用:棉纤维在碱中一般很稳定,不会被破坏,当钠浓度达10%以上,才发生膨胀,此时若施加强力,则纤维会出现丝光外观,但当有氧或空气存在时,碱会使纤维发生氧化反应,而逐步降解破坏。

2、 试述蚕丝的结构和性能特征。

1、生丝的外观结构。

生丝的截面形状与茧丝不同。

2、细度与均匀度。

生丝细度习惯上用纤度表示,有实际纤度和平均纤度之分。另外,检验时还要计算纤度最大偏差。

3、机械性质:包括强力伸长、初始模量等指标。

4、类节和茸毛。

生丝上的疵点。

5、其他性质。

比重较小、抱合、光泽、颜色、耐光性等。

蚕丝纤维的组成:主要成分是丝素和丝胶,还有一些非蛋白成分,如脂肪、蜡质物、色素和矿物质(灰分)等蚕丝的分子结构: 蚕丝大分子是由多种氨基酸残基以肽键联结构成的长链,又称肽链。

丝素大分子中含较多的甘、丙氨酸,排列紧密,分子规整性好,呈反平行β折叠形状,有较高的结晶性,不溶于水。

丝胶大分子中含有较多的带亲水性侧基的氨基酸,且呈无规卷曲状,水溶性好一根茧丝由两根单丝平行粘合而成,外层为丝胶,内层为丝素。

一)化学性质。

1、与酸的作用:酸可促使蚕丝纤维发生水解,在弱的无机酸和有机酸中,丝素几乎不起作用,但在强无机酸中加热,即是浓度较低,丝的光泽和手感均受到损害,浓度高的无机酸中即使不加热丝素也会急剧膨润溶解。

2、与碱的作用:碱使盐键断开,多缩氨酸链缩短,胱氨酸水解。一般当溶液的ph值大于10时,会显著损伤丝素。

3、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作用。

氧化剂的主要表现在(1)氧化肽链中的氨基酸侧基(2)氧化n末端的氨基酸残基(3)氧化肽链。

还原剂对丝素一般起保护作用,能抑制丝素的氧化。

4、与盐的作用:盐能促使丝素纤维溶胀,在中性盐的稀溶液中发生有限膨润,但在某些盐的浓溶液中,会发生收缩甚至溶解。

5、与光的作用:光使肽键断裂,并促进丝素氧化,蚕丝的耐光性在纺织纤维中是最差的。

6、与微生物的作用:长期在潮湿环境条件下,容易霉烂变质,这是由于微生物分泌的酶使蛋白质水解的结果。

3、纤维的拉伸断裂机理是什么?

大分子主链的断裂, 大分子之间的滑脱。

4、影响纤维耐磨损性能的因素有哪些?

5、简述纤维细度与纺织加工及产品质量的关系。

与成纱强度的关系。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纤维越细,成纱强度越高;

与成纱条干的关系。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纤维越细,成纱条干越均匀;

在保证一定成纱质量的前提下,细而均匀的纤维可纺较细的纱;

与纺纱工艺的关系。

纤维越细,加工过程中容易扭结、折断而产生棉结、短纤维。

6、合成纤维热定型的机理是什么? 生产上有什么用途?

机理:最初结构的松散;新结构的重建;新结构的固化 。用途:消除纤维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应力,使其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形态保持性,、弹性、手感等。

7、吸湿滞后现象和原因如何?

吸湿滞后性: 同样的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达到平衡和从吸湿达到平衡,两种平衡回潮率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这种现象称之。

a.能量获得概率的差异b.水分子进出的差异c.纤维结构的差异d.水分子分布的差异e.热能作用的差异。

8、成纤高聚物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9、简述纤维长度与纺织加工及产品质量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相同下,纤维越长,成纱强度越大,在保证成纱具有一定强度的前提下,纤维长度越长,纺出纱的极限细度越细(棉纤纤维长度与成纱毛羽关系成纱的毛羽是由伸出成纱表面的纤维端头,纤维圈等形成。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长度较长的纤维成纱表面比较光滑,毛羽较少。 当纤维长度整齐度差,短绒率大时,成纱条干变差,强度下降。

生产高档产品时,需经过精梳以去除短纤维。

a) 或者另一个答案:与成纱强度的关系(纱的条干怎么样)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纤维越细,成纱强度越高;

b) 与成纱条干的关系。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纤维越细,成纱条干越均匀;保证一定成纱质量的前提下,细而均匀的纤维可纺较细的纱;

c) 与纺纱工艺的关系。

纤维越细,加工过程中容易扭结、折断而产生棉结、短纤维。

1、有一批纺织纤维, 它们的细度及测得的平均单纤维强力值如下:棉5800公支,5.3cn;苎麻2200公支,23.

70cn;粘胶2.8旦,8.3cn; 腈纶5.

7旦, 20.4cn; 分别计算断裂长度, 相对强力两种指标的大小并排序。

2、棉纱线长度为8000米,重量为6.24克,试分别用特克斯、纤度和公制支数表示该棉纱的细度。(实际回潮率为9.5%,公定回潮率为8.5%)

3、已知粘胶/棉混纺纱中的干重混纺比为60/40,求:(1)该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2)公定重量混纺比(3)湿重混纺比(实际回潮率:粘胶为14.

5%,棉为7.8%;公定回潮率:粘胶为13%,棉为8.5%)

东华纺织材料学考研历年真题

1.答 机织物拉伸过程中,经 纬纱线在交织点处产生挤压,使交织点处经纬纱间的切向滑动阻力增大,它有助于织物强力增加,还有降低纱线强伸性质不匀的作用。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条样法的断裂强力大于受拉系统的各根纱线强力之和,即强力利用系数大于1。特别是在短纤维纱线捻度较小的条件下,强度利用系数的提高比较明显...

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真题课件

纺织基础知识。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天然纤维素纤维 第三章天然蛋白质纤维。第四章化学纤维 第五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第六章纤维材料的机械性质 第七章纤维材料的光学 电学性质 第八章纱线结构与性能 第九章织物的基本结构参数 纺织材料学 纺织基础知识。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天然纤维素纤维 第三章天然蛋白质纤维。第...

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考研历年真题

2000 1 准结晶结构 腈纶在内部大分子结构上很独特,成不规则的螺旋形构象,且没有严格的结晶区,属准结晶结构。2 纤维的流变性质 纤维在外力作用下,应力应变随时间而变化的性质。3 多重加工变形丝 具有复合变形工序形成的外观特征,将其分解后可看到复合变形前两种纱线的外观特征。1 织物的舒适性 织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