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在庄河市汇报交流材料

发布 2021-12-10 03:10:28 阅读 6120

专家引领建特色上下齐心创奇迹。

—鞍子山乡中心小学绿色乡艺文化特色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题记:有句话叫“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有句话叫“与高人同行,方能登上高峰”;还有句话叫“人心齐,泰山移”。2024年的那个秋天,我们真切地体会着……

2024年的秋天,姜校长带领学校特色教育团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关于学校发展的美好蓝图——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旨在以特色教育为切入点,促进教师思想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将我校打造成我市特色教育的一所窗口学校。这一愿景像航标一样,引领我们历经艰难而又坚定不移地往前走。

半年来,在市教育局和进修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在各级专家的引领下,在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级领导和朋友的指导、帮助下,蓝图已经逐渐变为现实。提出一个美好的愿望,描绘一幅美好的蓝图都不是什么太难的事,但将这一美好的愿景变成“做”出来的现实,只有我们这些亲历者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这半年来,我们与其说是做事,不如说是在改变自己。

今天借此机会将我们在改变自我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思考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在摸索中前行,走专家引领之路。

姜校长来到我校主持工作以后,多次召开班子会议商讨学校的发展大计,经过讨论我们发现十几年来我们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如我们学校先后获得“大连市标准化学校”“大连市绿色环保学校”“大连市少儿舞蹈基地”“大连市写字教育特色基地”“庄河市科技文化艺术节最佳单位”等称号 。但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上级的安排下完成。上级要求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缺少主动性,学校缺少整体的架构,缺少顶层设计。

于是重构学校的精神力系统,完成学校的顶层设计,以特色教育推动学校整体发展的思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思路确定后,我们便踏上了探寻之路。姜校长首先带领我们参观考察了大连市玉华、兴工、甘井子实验小学等五所小学,外面的世界让我们大开眼界,同时也让我们一头雾水。特色教育究竟怎么搞,学校的精神力系统如何架构,我校的顶层设计应该是什么样子,在班子会上大家争论不休。

当时我们比较认同的观点是我们要有继承,要立足农村,先后提出了走美术之路,走乡土之路,走综合实践之路等。“萝卜炒萝卜还是萝卜”,我们认识到我们需要一些专业引领。

这时我们迎来了一场及时雨,在进修学校陈校长和丁主任的引荐下,我们有幸接触到了大连市教科所主编陆原主任。陆主编毕竟是陆主编,面对眼前的团团迷雾,他没有急躁,他分别为我们做了学校文化特色教育理念和新型课堂理念的培训,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资料让我们自己消化理解,并结合我们提供的材料,抛出了“绿色乡艺文化”这一题目。时不我待,我们不敢停留,结合陆主编的培训和提供的资料,我们在班子会上多次研究碰撞,并不时通过网络和陆主编进行交流。

经过多次碰撞之后,得到大家一致认同的《鞍子山乡中心小学学校文化特色设计方案》正式形成。

确立了“绿色乡艺文化”的学校特色主题,“厚德博学的文雅少年,乐学进取的阳光学童”的培养目标,“美在家乡美在校园美在心灵”的校训,“关爱乐学自主文雅”的校风,形成了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与思想。我们理解,“绿色乡艺文化”即是崇尚和谐、人文的教育,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发掘本土、乡土资源,发掘民间文化资源,以“尚美教育”为主线,以“爱的教育”为落脚点,以弘扬民间文化为实施策略,搭建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尚美、润爱的实践体验活动中,塑造美的心灵、爱的情怀,培养广泛志趣和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正是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根本目的。

在这样的核心理念指引下,我们构建了“五个五”实施策略,即,搭建五大实践体验平台:乡艺文化体验、绿色家园体验、校园自主体验、军营风采体验、学农科技体验;开发五大乡艺文化校本课程:民间故事校本课程、民间绘画校本课程、民间手工校本课程、民间才艺校本课程、绿色家乡校本课程;五环节自主乐学教学模式;“五美少年”评价体系;校园五大主题活动。

这些策略已经逐步进入实施当中。我们深深感到,学校文化特色建设,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有了得力的抓手,形成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上下纵横一盘棋的局面。

在这里我要特别表一笔,陆主编的引领使我们有了方向,也有了信心,他对我们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碰撞”。陆主编在与我们合作中,完全是以平等的心态进入我们的团队的,他对我们的无知和大胆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和耐心,但我们从未为我们自己勇敢地将自己的无知和大胆表现出来而懊恼。因为我们深知,是我们自己要做事,是我们自己在做事。

再好的方案,再好的设计,我们自己都不认同,谈何实施。设计方案出来后,特色教育工作便在我校如火如荼的展开了。这时,我们耳边常常响起姜校长的一句话“做起来再说”。

二、全员参与,构建“绿色乡艺文化”校本课程体系。

没有课程做依托的特色学校是无法传承学校精神和核心品质的。我们结合特色设计方案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出台了《“绿色乡艺文化”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确立了民间绘画、民间手工、民间故事、民间才艺等6个系列,17门课程,确定了让100%的教师和学生成为校本课程的受益者的总目标,并编写了《校本课程教材编写建议》。

为了让方案顺利落到实处,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校内互助,自我研修”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观摩,到名校考察学习,走访老手艺人,拜师学艺;请进来——聘请校外专家名师举办讲座、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引领,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老艺人来校指导,传经送宝;校内互助——通过师徒结对等名师带教形式,培养骨干;自我研修——学校提供书籍、资料、器材,让老师通过网络等途径自学。

在推进校本课程中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项目牵动,任务驱动,全员行动”的策略。项目牵动即每一个领导都要承担几个课程的开发任务,成为团队的领头雁。每一名教师通过采取自我申报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开发的课程。

向学生发放校本课程选课表,学生根据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课程。任务驱动即在每一次的校本活动中,我们对教师和学生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要求,做到了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评比。学生进行星级评价,对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有效促进了全校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全体教师的课程开发质量。

全员行动即领导做到人人有项目,教师做到人人有课程,学生做到100%参与。全校开花,不留死角,避免了有的干,有的看的现象。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根据十三个班主任开发的课程,开发出了十三个班级特色项目,我们深知班级特色必须是班主任的特色。这样学生在班级有纵向发展的机会,校本课程又为其提供了横向发展的可能。在班级特色和校本课程共同开发过程中,形成绿色乡艺文化体验和学习的网络,从而将绿色乡艺文化教育引向深入。

在课程开发中,我们的核心理念就是自主。学校只是负责搭台子,至于教师怎么开发课程,学生怎么选择课程,那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校本课程开发就像是吃自助餐,规则定了,吃什么,怎么吃,那是自己事。

三、凝心聚力,打造与“绿色乡艺文化”理念相一致的墙壁文化。

2024年的秋天对于我们鞍子山乡中心小学来说好事连连,乡**为我校投资一百多万元进行校舍改造。经过半年的建设,我们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学校已经看不到半点从前的影子。这里我们最应该感谢的还是陆主编,他在为我校设计的方案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进行墙壁文化的设计。

整体设计有了,我们便请来专业团队来校进行具体设计和施工。那一段时间是我校最忙碌的时候了,所有的领导教师都没日没夜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我们走廊中的每一个板块的设计几乎都经历了出效果图、论证、修改、再反复的过程。

每块板的效果图出来后,我们便马上召开班子会议进行讨论。在讨论会上,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当天会议拿不出决议的情况,对我们来说是常事。在讨论会上,大家都只有一个念头,“听不听是你的事,说不说是我的事。

”就以我们正厅的背景墙为例,当我们将第十八稿和第十九稿同时拿到会上讨论时,最后分成了两种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我们只有请陆主编为我们把关,改到了第二十一稿才定稿。可以说,我们墙壁文化的设计和施工,无不凝聚着陆主编、局领导、乡领导、进修的领导、各级专家和我们全体教师的心血。

希望大家不要把这样的列举误解为“庸俗之举”。真的,我们的每一步前行,都有着那么多人不同方式的参与和鼓励。

为了不影响正常的上课,我们所有装修改造都安排在节假日、双休日和晚上。那一段时间,姜校长吃住在学校,我们陪施工队熬夜到天亮已是常事;孩子们每个星期一都是怀着期待心情来到学校的,因为他一定会发现一处变化的。我们学校上墙的近千多件作品全都来自我们教师和学生之手。

这半年来,很多老师几乎没有休息的概念,为了布置走廊和教室,很多教师主动放弃休息来校义务工作,主动利用假期时间拜师学艺,每天晚上熬夜学习也是常事。我校吴金川老师为了完成种子画《梦》,半个多月,每天工作到深夜,最后一家老小齐上阵,最终拿出了让人震撼的作品。在外人看来,我们就是一群不可思议的“疯子”,“疯魔”到可以不吃饭,不顾家,但我们自己沉醉其中,自得其乐。

我校周金荣老师在工作总结中的一段话最能表达我们教师的心情。她写到,“看着充满艺术魅力的校园,欣赏着凝聚师生心血的每一个作品,看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赞叹的表情,看着孩子们因为全新的特色教育快乐幸福的新面貌,看着所有的领导、老师欣慰的表情,我突然觉得,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是啊,处在特色教育漩涡中心的我们,个中滋味,甘苦自知,但我们必须“心向往之。

”四、勇敢迈进深水区,科研之风日盛。

学校的主阵地在课堂,学校文化的根本和生长点也必然在课堂,学校特色脱离了课堂,做什么都是浮云。陆主编在为我校做的学校文化特色设计方案中,将课堂文化纳入到学校文化特色研究之中。他为我们带来了“五学自主发展”的教学策略和 “自主乐学”五环节教学模式。

课堂改革的失败不一定在于教师,而成功则一定在于教师,任何的教学模式,不变成教师自己的模式都没有用。

我们确立了“专家引领,骨干带动,自主研修”的发展策略。在这里我们要再一次的感谢陆主编,他不但自己多次为我校教师进行培训,还请来了金州新区进修学校齐铁清校长来我校对“自主乐学”五环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解读。虽然这项工作起动时已临近期末,但这个事情不在领导和教师思考下学期工作之前去做,可能下一个学期又要白白浪费,还是我们姜校长的那句话“做起来再说”。

对教师进行培训后,我们马上组建骨干教师团队,共同备课,一起演练,一起总结,逐步摸索经验。假期中我们给团队成员布置任务,就是开学以后就按新的模式上课。我们在享受自己的专业成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困惑,有了困惑就会有压力,有了压力才会产生新的动力,我校自我研修的氛围越来越浓厚,科研之风日盛。

学期末,我校有十三人主动确立了研究课题,并撰写了课题申报材料,其中一个准备申报省级课题,十二人准备申报大连和庄河课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校498名学生人人会扭大秧歌,人人会讲民间故事,人人会唱“五美少年歌”,每人至少掌握一项门民间艺术或技艺。一学期中我校有八十余名学生在大连市比赛中获奖。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得到张扬发展,孩子们自我认同感增强,生动、活泼、阳光、自信的笑容洋溢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家长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庄河市委何书记、大连市教育局王主任、庄河市教育局于局长、刘局长、王科长、进修学校的陈校长、丁主任及市团委、文体局、文化馆的领导多次莅临学校指导工作,何书记为我校亲笔题词“校园艺苑”。我们多次接待兄弟学校的参观,大连晚报、庄河电视台、庄河报社等**对我校格外关注,多次报道我校特色开展情况,使我校在本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