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要点汇总

发布 2021-11-19 16:20:28 阅读 9747

单选题。

1.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答案:c2.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答案:a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2024年。

b.2024年。

c.2024年。

d.2024年。

答案:b4.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答案:a 5.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答案:c6.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案:c7.“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答案:a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答案:b9.在2024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答案:b10.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答案:c11.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答案:b12.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答案:c13.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

a.主体。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答案:b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教育具有永恒性,不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15.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答案:b16.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2024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答案:d17.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答案:a18.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二】

五、了解学制的历史沿革,掌握现代学制的类型。

1、教育制度:广义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旧中国:1902 壬寅学制(未实行) 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03 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1912 壬子癸丑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1922 壬戌学制留美派主持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20 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全国行列)

3、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六、了解课程的类型,理解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含义,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课程的类型。

⑴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⑶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⑷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⑸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⑹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3、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4、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5、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⑴改革课程功能,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⑵改革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⑶改革课程内容,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⑷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建构的学习。⑸改变评价方式,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⑹改革课程管理,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七、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方法及其应用。

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⑴、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⑷、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3、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⑴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⑵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文法。⑶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⑷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⑸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4、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⑴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⑵课程性质和特点;⑶每节课的重点、难点;⑷学生年龄特征;⑸教学时间、设备、条件;⑹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八、掌握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评价的类型及功能。

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

2、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

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其他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道乐顿制,特朗普制。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常用方式:平时考查、考试)。

4、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按教学评价的作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终)结性评价;

按评价采用的标准: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差异评价;

按评价主体:外部评价、内部评价。

5、教学评价的功能(作用):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

九、理解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方法及其应用。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②、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德育原则:①导向性原则;②疏导原则;③因材施教原则;④知行统一原则;⑤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⑥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⑦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⑧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⑨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3、常用的德育方法:①说服教育法;②榜样示范法;③陶冶教育法;④实际锻炼法;⑤品德修养指导法;⑥品德评价法;⑦角色扮演法;⑧合作学习法。

4、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①德育目标;②德育内容;③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十、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 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中心环节);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6、建立学生档案;

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9个别教育工作; 10、班会活动的组织; 11、偶发事件的处理。

教育心理学部分考试要点一】

一、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

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之上;

1868 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的对象》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 卡普捷列夫 《教育心理学》 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03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13~1914 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因此,桑也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末)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试题

多智网校2011年3月8日 多智网校 职业考试 辅导第一门户 课程模拟考场。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反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

2024年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汇总

单选题。1.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 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答案 c2.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 经济 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 层次结构 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

2024年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汇总讲解

单选题。1.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 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答案 c2.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 经济 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 层次结构 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