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
a.《学记b.《师说》
c.《论语d.《春秋》
2.( 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a.教案b.课时计划。
c.教学方法d.课题计划。
3.素质教育是以( )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5.学校的基本功能是( )
a.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b.为繁荣文化服务。
c.能实现人口的控制d.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6.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
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7.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d.智育。
8.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 )来编班。
a.年龄b.发展水平。
c.知识经验d.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9.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点。
a.顺序性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
10.培养劳动者是( )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11.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12.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a.动力b.动机。
c.条件d.基础。
13.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 )体现出来。
a.课程目标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d.培养目标。
14.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
a.实验法b.讲解法。
c.讨论法d.演示法。
15.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
a.课程类型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d.教科书。
16.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分组教学b.个别教学。
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
17.学生的学习特点受( )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因素b.智能。
c.思维d.能力因素。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 )
a.组建良好的班集体b.促进班集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c.指导本班班委、共青团组织工作d.评定学生操行。
19.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20.下列哪一特征与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不符?(
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
b.公开、直接、透明。
c.平等自愿双向选择
d.聘任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普及性、免费性、强制性。
2.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3.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教育法。
5.科技和教育在当今世界被人们视为社会发展的两大支柱。
6.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7.《孟子》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里的庠、序、学、校是学校名称。
8.文化对课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内容的丰富;其二是课程结构的更新。
9.教师的劳动特点由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性所决定。
1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02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心理起源论主张教育产生的基础是儿童对**的摹仿。(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反映了现代大工业社会生产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4.课程现代化是使教材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
5.在教学过程发生前,弄清学生具有的各种偏好或特殊才能,也属于诊断性评价的评价范围。(
6.强化法是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7.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也可称为问题解决。(错)
8.联结的增强和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调节和心理准备。(
9.学生过错行为的发展可能导致违法行为。(
10.当个人对行为成功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减少时,成功的诱因值便会增大。(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1)任务: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素质。
2)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2.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3.简述中小学教育评价的改革策略。
1)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2)增强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3)推行与创造教育相适宜的多样化评价方法。
4.简述自我效能感的涵义和提高措施。
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5.简述“学会认知”的具体含义。
五、案例分析题(12分)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如下情况:(1)教师针对班级部分同学的提问毫无意识;(2)教师更容易对部分同学关注、鼓励;(3)教师只对班上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同学关注。
试分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并说明教师应采取什么措施以实现教学过程民主化。
六、论述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3分,共23分)
1.简述教师职业的角色特点。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角色。
5)家长**人、父母和朋友、知己角色。
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2.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运动和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方法?你是如何理解并运用的?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解析】本句话出自韩愈的《师说》。
【解析】由课时计划的作用而知。
【解析】素质教育在今天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
【解析】由教育学中教学方法原则中的直观原则可知。
【解析】学校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解析】学制的建立表明制度化教育的建立。
【解析】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见大纲中对德育的阐释。
【解析】外部分组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来进行,打破年龄限制。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解析】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
【解析】这是直观性原则,即把所学内容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表象,从而理解和认识所学东西。
【解析】正是社会对个体的客观需要,才促使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发生。
【解析】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教育目的来体现的。
【解析】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为演示法。
【解析】将课程划分种类,需要一定的标准。课程类型就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解析】班级授课制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解析】学生学习特点受基础因素包括基础知识、技能水平等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2023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参考答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 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卡普杰列夫 b.桑代克 c.乌申斯基 d.维果茨基。2.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 b.社区教育。c.社会环境 d.学校教育...
2023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九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 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b.继承性。c.永恒性d.相对独立性。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 访问 考察,如让学生参观博物馆,前人创造的金银玉饰 碑刻书画,这对理解...
2023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六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 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练书法时,我们所知道的规则和方法是储存在 中的。a.陈述性记忆b.情景记忆。c.程序性记忆d.感觉记忆。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三十八号令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