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本素材丰富作文内容

发布 2021-11-07 04:28:28 阅读 7308

4 人贵有抗争精神。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刘兰芝清醒地知道她无法摆。

脱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压迫,于是以自己的方式来作了抗争。

5 坚贞不渝,用心守护纯洁的情感。尽管太守的彩礼是那么的奢侈,迎。

亲的排场是那么的豪华,但就因为对焦仲卿怀有如磐石般坚固如清泉般纯净的感情,刘兰芝宁死也不要这荣华富贵。

6 为人儿女者要有孝心,但要据理力争,不要愚孝。焦仲卿明知母亲是。

毫无理由地故意刁难自己的妻子,但出于对母亲的孝心,不得不休掉妻子,最后导致爱情悲剧的产生。

引导学生多角度挖掘,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作文素材的印象,还可以活跃思维,开阔思路,更重要的是,可以丰富作文内容,提高写作水平。

二、多时空组合,多材并用,增强论证的力度。

在目前高考作文审题降低门槛,议**写作结构难以突变的情况下,学生回归课本,娴熟地处理和运用材料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只是将掌握的材料罗列、堆砌出来,不分详略,不加评析,只会给人论述空洞、说理无力的感觉。但如果处理得好,则会事半功倍。

如,广东一考生在一篇题为《此时有声胜无声》的满分作文中,就“语言与沟通”这一话题,采用了多个材料组合的方式,分别使用了“烛之武竟能用一段话使秦师从边境中退去,挽救一个国家,一个即将灭亡的国家”(《烛之武退秦师》)、曹植以惊人的智慧吟出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诗,从而使曹丕给曹植留下了一条命”(《曹植七步赋诗》)“触龙竟能用语言的沟通来说服赵太后送自己最心安的儿子长安君去当人质”(《触龙说赵太后》)等课文中的经典材料,用来阐述语言沟通、说话艺术在拯救国家危难、挽救个人危难时展示的力量。

全文材料丰富、恰当,既展示了文化底蕴,又增强了论证的力量,足显作者灵活自如地组合课文中的经典事例对“语言与沟通”问题深刻的认识。

又如2023年高考福建卷以“留一点空白”为话题的写作中,有考生这样写:

如五柳先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如东坡先生,‘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如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如遥望乞力马扎罗之雪的海明威。他们都是诗人,在属于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诗意地栖居。(《月圆时画,月缺是诗》)。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借用语文课本**现的人物和素材,将其按古今中外的顺序排列起来,侧重论述“为生命留一点空白”就像月缺,充满诗意。

三、直接引用名句名篇,再现素材,加强论证的深度。

恰当而熟练地引用课本中的古诗词、哲理性语句不仅能增加文章的文采,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思想内涵。如,2023年四川满分作文《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

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昭示着遭遇挫折,但正因为有“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精神,才吟唱出千古绝唱。

本段诗文的引用既深刻阐述了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这样才能走出痛苦,创造辉煌的道理,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扎实的积累。

再如,陕西省2023年高考话题作文是“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有位考生结合课本写了篇《哀痛者/幸福者》,开头几段是这样的。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一直震撼着我的内心!

刘和珍们是“哀痛者”,这好理解。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家衰败,他们为国家哀痛!鸦片横行,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们为民族哀痛!

水旱频发,家破人亡,百姓可怜,他们为人民哀痛!这种哀痛成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哀痛”是刘和珍们的战士本色!

然而,他们是“幸福者”吗 ……

作者引用原文并结合写作背景阐述了对“哀痛者”的理解,然后笔锋一转,用一个问句来引起读者对“幸福者”的关注。接着就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刘和珍们的确是“幸福者”。文中还引用了“黯然至于泣下” “始终和蔼而微笑着” “桀骜锋利” “人不单是靠吃米活着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等课文**现过的句子。

这篇文章通过对课本的深度挖掘,表现出的对鲁迅的理解,对烈士的景仰,对英雄主义的歌颂,无不让人感受到一种催人奋发的阳刚之美,更让我们佩服作者对课本的深刻理解和独到把握。

四、化用名言典故,改造素材,展现作者的才情。

化用是将名言、典故融入或转换成作者写作语言的一部分的一种做法,既能灵活地使用原有素材,又能体现作者的思维,展现作者才情。如:

当我们被外物所触动时,它们也便展示出自己的品性。张志和渴求隐逸,而在桃花流水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林黛玉在冷雨敲窗之时倍感寄人篱下的凄凉;刘禹锡心胸开阔,众人悲秋,他却从排云而上的白鹤中品出了诗情,欢歌“秋日胜春朝”……2023年广东考生《海棠依旧?绿肥红瘦?

》)又如:李白不被重用,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仍能举杯邀月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苏轼屡遭贬谪,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仍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

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醒。(2023年高考天津卷《留给明天》)

这些文章灵活地化用了课本的素材,让人看到厚重的文学积累和飞扬的文采,不仅准确表达了思想,也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写作才情。

当然,在议**写作中筛选提炼材料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可以赋予典故新意,可以挖掘小事深意,可以汇聚文史人物,可以演绎诗词名句,只要善于积累,巧于提炼,就不愁没有可写之材。

“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 语文课本由一篇篇课文组成,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到处都有写作的素材。事实可以证明,从书中汲取写作材料,是一条丰富写作内容的捷径。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巧用课本素材丰富作文内容

近年来,高考作文在文体选择方面给了考生以充分的自由,文体不限 文体自选 的写作要求使得考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但关注高考的师生同时也发现,在见诸各种媒介的高考优秀作文中,议 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而根据有关统计,2007年 2008年高考作文中议 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1 和91.8 而就2009年...

巧用课本素材丰富作文内容

近年来,高考作文在文体选择方面给了考生以充分的自由,文体不限 文体自选 的写作要求使得考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但关注高考的师生同时也发现,在见诸各种媒介的高考优秀作文中,议 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而根据有关统计,2007年 2008年高考作文中议 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1 和91.8 而就2009年...

巧用课本素材丰富作文内容

近年来,高考作文在文体选择方面给了考生以充分的自由,文体不限 文体自选 的写作要求使得考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但关注高考的师生同时也发现,在见诸各种媒介的高考优秀作文中,议 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而根据有关统计,2007年 2008年高考作文中议 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1 和91.8 而就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