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作文素材:命题作文“创新与坚守”导写。
作文题目】请以“创新与坚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要求:1. 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曾说过:“创新不能没有传统,没有传统就没有了生命的基础;传统也不能没有创造,因为传统失去了创造是要死的,只有不断地创造,才能赋予传统以生命。”清华美院戴顺智教授也说过:
“没有传统的创新是肤浅的,没有创新的传统是僵死的。”这两段话辩证地说明了“创新与坚守”之间的相互关系——传统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统的新生。联系到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个“创新与坚守”的问题。
小到吃饭穿衣,大到政治经济,以及与我们中学生的未来密切关联的高考、升学、就业,都涉及到 “创新与坚守”的问题。因此,这样的话题中学生应当是感触颇深,有话可说的。
古今中外,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道德、信仰的坚守,否则这个民族就会成为没有根基的漂泊者,就会被其他民族所同化;但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又离不开创新,离不开对先进的政治、文化、科技的吸纳,否则,这个民族就只能生活在过去,甚而被现代文明淘汰。一个人也是这样,他要有自己所坚守的做人原则,不能随波逐流;同时又要有现代的眼光和开放的心胸,有创新意识,才能与时俱进,成为新时代的公民。
把握好“创新与坚守”这两方面的关系,写作本文就不会是一件太难的事了。至于在文体的选择上,应该说议**更好写一些。“关系型”标题一般来说更适宜于议**的写作。
因为议**会更注意阐述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能够很好地照顾到两个方面而不会有所偏废,例证、引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具思辨性和说服力。但记叙文也并非无用武之地,结构上可以试一试双线结构和对比的写法,或表现抱残守缺者的没落,或表现盲目求新者的碰壁,文化、艺术、生活、经济、政治、教育等题材均可涉猎。
创新,是以未来发展为方向标,立足于前方进行变革。而坚守,则是以历史为鉴,立足于过去,坚守永恒的观念。这是两套完全不相同的系统,但是这两者并不矛盾,甚至可以相融相契。
这是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有趣之处就在于这两套系统虽然有时会出现一些冲突,但却并不像数学答案一样一对一错,而是两者都对,都有各自的道理,都会被人们奉为自己的处事原则。
下面举两个例子对比一下。
比尔·盖茨在没有自己的专机以前,出行从来不坐头等舱。有人问其原因,盖茨微笑着说:“头等舱比经济舱飞得快吗?
”说得真好啊!短短的一句话,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比尔·盖茨注重于“坚守”的一面。他认为崇尚节俭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同时他也始终牢记着每次出行的目的是为了给微软带来巨大的收益,除此之外心无旁骛。
因此,旅途中坐头等舱的虚荣对他来说有如浮云。
与其相反,美国信封大王麦肯锡,每次出行必选头等舱。而他的理由也非常简单——头等舱的顾客大都是社会名流、业内精英,其中蕴涵着巨大的商机。在那里,麦肯锡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认识更多的客户,从而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由此我们看出,麦肯锡不拘泥于所谓的勤俭持家,而是喜欢走创新之路。同一些头等舱中的乘客相比,许多人只注意到头等舱的舒适享受,而麦肯锡却以独具匠心的眼光发现其背后的商机。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许多名流真的成了他的重要客户。
你看,坐飞机选择什么舱虽然只是件小事,但从中却折射出两条不一样的行为准则,而且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行为准则,但两个人在事业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实,创新和坚守二者并非相悖,而是相辅相成,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我们应当做出最合适的选择。面对罪犯,包青天铁面无私,坚守法律的刚性;为了使孤寡老人免受拆迁之苦,亚伯拉罕·林肯选择让公路改道,放弃事先设计好的路线,做出人性化的变通;关云长忠心不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张子房先后易主,终随刘邦,大事既成,又隐居深山……这是“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还有古语中的“君子固穷,不失本心”与“随遇而安,相时而动”、“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与“大丈夫能屈能伸”等等,无不折射出古人“创新与坚守”之间的智慧。
创新和坚守,这一对命题,看似矛盾,实质统一。因为“一切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我们的实用哲学中永恒不变的原则。
点评学优高考网。
文章善于从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和千古传诵的格言警句中采撷富有说服力的论据,且两两对举,证明了“创新”与“坚守”既对立又统一,需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灵活掌握的观点。文中所列举的比尔·盖茨的坚守节俭原则与麦肯锡的灵活多变、包青天的坚守法律与林肯的人性化选择、关云长的忠贞不二与张良的择明主而从等一系列名人的事例以及一连串的名言警句无不证明了灵活掌握“创新与坚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佳作展示】创新和坚守。
蔡子涵。创新,今天不能不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才教育等等,每一样都离不开“自主创新”,而坚守传统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是与创新相对的。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一般情况下,创新便代表着变革,即革去腐败的骨肉,注入新鲜血液,带着一种不安和憧憬的心境在一片迷雾中突破旧框框的束缚,寻找通向未来的路。光量子理论的提出者是爱因斯坦,但作为这一学说的基础量子力学的提出者普郎克只比爱因斯坦大几十岁,那为什么普郎克没有一鼓作气研究下去呢?只因为这一理论一旦被证明成立将彻底打破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在“创新与坚守”的徘徊中他迷失了自我,令人遗憾地选择了“坚守”——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不料却被权威束缚了思想的翅膀,使创新成了一种奢望,这不可不说是一种悲哀。
看来,创新给这个世界带来进步。可是这个世界如果只存在创新,那又如何呢?
日本曾有一位九岁的天才书法家,四幅作品被私人收藏,拍卖价高达1400万日元。小田村夫曾预言这将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但几年后他在众多新星中销声匿迹,不为别的,只因为他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受欢迎,不断改变风格,不断临摹,其作品反成了毫无价值的书法仿制品,失去了原本具有的隽永的风格,自己的作品成了“王羲之”、“柳公权”的复制品。
世界上之所以大师级人物寥若晨星,绝不是因为天生的庸才太多,而是因为太多的天才没有坚守本心随波逐流而成了庸才。社会需要创新,同样需要坚守——创新者,变其思维;坚守者,守其本心。创新与坚守兼具,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世界。
学优高考网。
阿丹与阿蒙是师出同门的画家,两人原本俱擅长画虎。一日,老师同时对两人提出了拓展一些新画路的建议。阿丹沉吟半晌,决定不采纳这个建议,只是一心研究各类虎的体型、习性;阿蒙同样思考了一番后决定接受,开始画一些山水草木。
多年以后,阿丹去阿蒙家小坐,进门**目的便是墨色的箭竹、山间的流水、百花盛开的泉边……刹那间阿丹有如入仙境之感;作为回访,阿蒙不日前往阿丹家,推开屋门,一头咆哮的猛虎迎面扑来,威严的气势从天棚直逼地板,虽是墨彩绘制,却让人有臣服的冲动……两种选择,决定了二人不同的画风,不同的艺术方式,却收获了同样的成功——毕竟通往成功之路自古便不止一条。
探索创新,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这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继承传统,坚守本心,会让我们的发展更稳健,更具自己的特色。我们做任何事情最忌讳的就是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或见异思迁,或墨守成规,这只会使我们坐失良机,远离成功!
点评:文章先从反面入手,列举了两则天才人物功败垂成的实例,证明了一味“坚守”或一味“创新”都会招致败绩,导出“世界上之所以大师级人物寥若晨星,绝不是因为天生的庸才太多,而是因为太多的天才没有坚守本心随波逐流而成了庸才”的观点。然后从正面论证,以阿丹与阿蒙学画的例子说明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更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才是成功之道。
结尾的总结语言精辟,富于哲理。
创新和坚守。
还仁春。创新与坚守看似相互冲突,其实并不矛盾。创新并不意味着随意改变,失其原则;而坚守亦不是墨守陈规,不知变通。
创新与坚守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重于任何一方。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创新,那么就可能成了胡作非为;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坚守,那么他可能会原地踏步,一事无成。只有将这两者相结合,才能干出一番大事。
在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中模糊了双眼、迷失了方向、不知所归时,陶渊明适时地转了个弯,从此告别官场,将人生从仕途转向田园——他选择了换一种活法坚守住了自己的本心。荷锄种豆,东篱采菊,从此,官场中少了一名庸官,诗坛上多了一位天才。他不再困惑,不再迷茫,终日与菊、柳为伴,过着安闲舒适的田园生活。
这使我想起了另一位大诗人——屈原。他同样坚守着自己做人的原则,但却选择了自沉汨罗。难道没有更好的路可走了吗?
他的死又能改变什么呢?一代文豪,以自己的生命来殉自己坚守的理想,令人敬仰,更令人扼腕。
说到创新,突然想起邯郸学步的故事: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优美大方、威武雄壮。燕国寿陵有个青年到赵国学走路的姿势。
他在邯郸观察人们来来往往,竭力模仿其动作,结果他不但没把赵国人走路的姿势学到手,反而把原来的走法忘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家去。故事被人们当作笑料流传至今。那位燕国少年的症结就在于在寻求“创新”的同时,完全抛弃了“传统”,而选择全盘“赵”化,结果不“赵”不“燕”,再也无法前行。
还记得那位在中国南海“轻轻画了一个圈”的老人吗?在那经济萧条、停滞不前甚至濒临崩溃的时候,中国该往**走?这个问题压在了伟人的肩上。
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效仿,只有通过自己的创新,改革经济体制,才能让老百姓衣食无忧。于是有了小岗村的率先改革,进而有了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一时间,农业飞速发展。
可是一个姓资姓社的拦路虎又挡在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面对重重禁区,***本着“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原则,又来了一个建立经济特区的大手笔。就这样,创造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
在国家统一问题上,他提出了“一国两制”这一创造性的主张,成功收复香港、澳门。他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却又有所创新,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只有创新与坚守相结合,才能获得成功——这也是一条“硬道理”。
点评:文章以“坚守”中富于“创新”精神的陶渊明和为“坚守”而舍弃生命的屈原这两个例子对举,说明在“坚守”的基础上富于“创新”于己、于人、于国更为有益。接着又将邯郸学步的故事与小平同志设计中国改革的例子对举,证明在“创新”中“坚守原则”的必要性。
这四个例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创新与坚守”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道理。文章结构脉络清晰,语言朴实,事理结合,论述全面。
高考作文指导 命题作文的审题
近年来,在高考评卷场上,常常可以发现有的考生由于未审清题意而写出了离题之作。小编收集了命题作文的审题,欢迎阅读。1.内涵外延分析法。这种方法指的是审清楚构成标题 话题 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如xx年的话题 语言与沟通 中的 语言 就其内涵来说,应是指 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 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
高考作文指导 命题作文的审题
近年来,在高考评卷场上,常常可以发现有的考生由于未审清题意而写出了离题之作。xx收集了命题作文的审题。1.内涵外延分析法。这种方法指的是审清楚构成标题 话题 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如20xx年的话题 语言与沟通 中的 语言 就其内涵来说,应是指 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 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 词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半命题作文
1.半命题作文解读 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题目,由学生将题目残缺的部分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它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在立意 选材 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 就是对半命题作文生动恰当的评价。半命题形式既便于考生放飞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