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作文素材 有效运用素材,更新备考理念

发布 2021-11-06 04:21:28 阅读 7117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24年版)》的落地,标志着新的考试方式的来临。仔细研究该方案,我们会发现,该方案建立起了全新的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以“一体四层四翼”为核心的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高考核心目标,指出了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基本方向的考查内容,明确了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基本方向的考查要求。就语文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项内容。

分析四项内容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语言是基础内容,思维是基本目标,审美是学科特点,文化是基本素养。四项内容决定了今后的高考作文将会更加关注考生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层次、文化素养。那么如何将这“四项内容”有效落实在高考作文备考中,已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有效整合课本资源是十分有效。

一、语文教材需要充分重视。

作文备考需要充分关注教材,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就目前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来看,高。

一、高二阶段大多以教材为蓝本,进行语文知识的有效学习;而伴随着高考的来临,高三备考阶段大多抛弃了教材,“教材无用论”的观点在高三学子的内心深处较为盛行。学生们普遍认为,教材上必考的内容只有“必背的64篇”,除此之外,教材和语文试卷没有任何关联,作文题目更是和教材不沾边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三语文教师大多也不重视教材,教材在复习备考中的地位逐渐被教辅资料所替代。

高考的备考呈现出教辅资料指引天下的错误态势。笔者以为,这种做法得不偿失,是捡拾了芝麻,丢掉了西瓜。只有重新认识教材在作文备考中的价值,有效利用教材进行备考才是正确的作文复习策略。

原因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个别作文题目取材于语文教材。

笔者仔细分析了近十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作文题目,发现许多作文题目**于教材或是教材中相关语段的变形。只是因为广大师生过于相信教辅资料,没有正确认识到语文教材的功能,总觉得作文题目越来越紧扣时政素材,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以2024年全国卷ⅰ的作文题目为例来分析。

试题中的材料是: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举报了自己的父亲;**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再来仔细阅读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五教材76页的一道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女儿、儿子、妈妈、爸爸一家四口谈到了“亲情”问题。女儿最先发言,她说:世间最美的是亲情。

儿子接着说:亲情是把双刃剑。妈妈想了想说:

亲情常常创造奇迹。爸爸最后说:理智比亲情更重要。

请以上述某一个人的话作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不准抄袭。

通过仔细分析得知,这两道作文题目反映的是同一话题,即“情和理”的辩证关系问题,其不同点只在于,高考试题给“情和理”穿上了华丽的时政外衣。所以,从一定层面来看,语文教材中蕴含着高考语文作文所要考查的一切价值观念,只要考生能够准确把握教材中所呈现出来的理性思维指引,就可以轻松应对高考作文考题。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包含的高考作文题目很多,笔者对其做了简要梳理,列表如下:

由此来看,教材是命题人命制作文题目所参考的首要文本,是作文题目的宝库。

2.教材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面对作文素材的欠缺,市面上出现了许多针对考生作文备考的素材书,这些素材书大多不实用,考生即使能将这些素材背下来,也不能确保准确地将其运用到考场作文中。殊不知,教材才是最好的素材宝库。《烛之武退秦师》让我们明白了勇纾国难的爱国精神;《荆轲刺秦王》让我们明白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壮情怀;《鸿门宴》让我们知道了项羽是“情义”当头的悲剧英雄;《兰亭集序》让我们了解了魏晋时期的“文学生命”;《赤壁赋》让我们感悟到了苏轼散文的“哲理”情怀;《寡人之于国也》和《过秦论》让我们知道了仁者爱人的为政之道;《廉颇蔺相如列传》让我们懂得了坦率与宽容的美德;《苏武传》让我们学习了执着与坚韧的品格。

再如《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实际上是给我们写出了“现实世界”和“梦想世界”,因为“现实世界”的不宁静,才有了去荷塘寻找“梦想世界”的行动;而“梦想世界”虽然美好,但人最终还是要走出“梦想世界”的。对于个体的人而言,“梦想世界”和“现实世界”都不可或缺,梦想让我们心有所依,现实让我们脚踏实地。再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边城》《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三篇文章可以放在一起来阅读,因为这三篇文章都写了一个共同的命题——孤独。

林冲是生命的孤独,翠翠是人性的孤独,别里科夫是社会的孤独。

如果能把这些对于课内文本的个性化理解融入到考场作文中,我想考生们一定会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现实状况却是,考生一味地追求考场素材的“陌生化”,很少去运用课本素材,而将写作的视角投向了新闻时政,投向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所谓的经典素材。其深层原因在于,考生对文本不甚熟悉,教师缺少带领考生梳理文本的习惯,或者教师只是将文本依据教参进行了解读,而缺少引导考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过程。

3.教材为考生提供了丰厚的思想积淀。

大凡能被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时间检验后留下来的精品。作为高中生而言,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视角仅仅停留在识字和理解句子上,而要透过文本的字面内容,去探索和领悟其中的思想内涵。以新诗单元为例,教材所选的《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等现代诗词,均表达了人生的苦闷。

《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祖国的河山,产生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悲叹,这种悲叹的背后是对于国家命运和前途的担忧。《雨巷》中,开始时的“希望” 到中间时的“遇到了”,再到最后又没了,依然是“希望”,这是一种生命形式的感叹;对于人生而言,过有希望的生活是每个人的追求,但当“希望”还只是“希望”的时候就是痛苦。学习新诗单元,就要着重把握文化人的孤独,以及他们内心的苦痛之感。

4.教材为考生提供了系统的写作理论指导。

仔细阅读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到必修五的写作序列,我们会发现,必修一主要是针对记叙文的写作指导,分为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记叙要选好角度、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有点波澜四个模块;

必修二主要是针对散文写作的指导,分为写景要抓住特征、学习描写、学习抒情、学习虚构四个主要模块;

必修三主要是对记叙文和散文的总结,从学习写得得深刻、学习写得充实、学习写得有文采、学习写得新颖等四个模块对记叙文和散文的写作进行了总体性要求;

必修四主要是对议**的写作指导,分为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学习纵向展开议论、学习反驳、学习辩证分析四个模块;

必修五是对议**的总结,从学习写得深刻、学习写得充实、学习写得有文采、学习写得新颖等四个模块对议**的写作进行了总体性要求。

这样的编排模式符合考生学习写作的认知规律,如果考生能对教材上的写作理论进行逐步落实,定会写出高水准的文章。

因此说,语文教材是作文备考的一座宝库,需要师生共同开掘,发现其精华,梳理其脉络,进而让教材更好地为高考备考服务。

二、语文教材需要有效开掘。

通过分析,我们明确了语文教材的价值和地位,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利用好教材资源,让其在高考作文备考中发挥重要作用呢?对于教材的把握,必须经过认识教材、思考教材、整合教材、运用教材四个阶段。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认识教材,寻找契合点。

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是以“点”的形式存在的,而高三的语文备考就应该对必修教材的所有知识点进行分类整合、系统梳理,努力寻找高考作文和语文教材之间的契合点,进而把握教材在高考语文备考中的作用和价值。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章节都是有所指向的。面对高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对语文教材做出类似这样的整合:

教材中的作文素材;教材中可以模仿的范文;教材中的写作理论;教材中表达文人孤独的文章;教材中所涉及的作文话题等。通过对教材的有效梳理,我们可以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合。

2.深度阅读,把握精神。

语文的本质是思想,文学允许多义性解读,只有在这样的解读中才能锤炼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更加充满智慧。有一则寓言型作文材料是这样的:

农夫汤姆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有件事让汤姆感到有些遗憾——他的羊群里还有一只黑羊。

汤姆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冬天到了。一天,在一场暴风雪中,汤姆与羊群走散了。

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汤姆四处寻找,**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汤姆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一看,果然是那只黑羊,而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汤姆兴奋地抱起了那只立了功的黑羊:

“多亏有你!”春天,汤姆的羊群里又多了几只黑羊,他的歌声依旧嘹亮:“我的羊群啊,多么可爱……”

对于这则材料,许多考生觉得没有素材可调用,但如果调动联想、回归文本来思考,就可以有这样的解读:“羊群”就是国家,“白羊”就是芸芸众生,“黑羊”就是时代英雄,“汤姆”就是国家统帅。一个国家要发展,就得有“黑羊”这样的时代精英。

再细化,“羊群”就是大汉王朝,“白羊”就是众多**,“黑羊”就是李陵、就是司马迁,“汤姆”就是汉武帝。正是有了司马迁这样的时代精英,国家才会强盛。试想:

如果对自己所学过的每一篇文章都能进行这样的思考,那么我们还会愁自己的作文没有思想内涵吗?

面对高考语文备考中完全舍弃教材、一味追寻教辅资料的错误做法,面对高考语文复习中教材无用论的错误论断,师生们应充分认识教材的价值,着重发现教材和高考试题之间的关系,找到二者间恰当的契合点,让教材中的精美文段带动知识进行有效落实,从而起到事倍功半的复习效果。

2019高考作文素材分析运用

高考作文素材 一 父母装的行李箱。2018年9月,各地高校陆续开学,首批 00后 大学新生背起行囊开始入学报到。在大学校园里,每一个前来报到的同学的行李箱都是满满当当的,行李箱里除了衣服 鞋子 日用品 化妆品等,还有很多家乡的土特产 药品等,全是父母沉甸甸的爱。很多同学都说 一个行李箱,感觉把半个家...

高考作文素材运用技法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四 励志类 作文模拟演练文题设计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1948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应邀到牛津大学演讲人生哲学,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丘吉尔说 我的成功诀窍有三个 第一个是,决不放弃 第二个是,决不,决不放弃 第三个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丘吉尔只用短短三句话,便...

高考作文素材运用技法

2011 高考作文素材分类技法1 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高考作文写作,拥有大量写作素材,是写好高考作文的前提和基础。不少考生觉得无话可写,究其原因是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而写作素材获取在于一个 积 字,因为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从何处积累?细心观察,留心体会,搜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自有一片灿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