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年那些事

发布 2021-11-04 08:41:28 阅读 7535

《教师成长那些事》这本书就是以它平易近人的书名与封面拉近了我与此书的距离,于是,到就近的书店,我直接把它买回家去,闲时翻读,终觉受益匪浅。

这本书真是一本记述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读本,里面记录了作者林金炎老师从一位草根教师成长为成功人士的典型案例,还原教师生活,不谬赞不虚夸,动人之处,唯“专注”二字。但正是这“专注”,难能可贵。教师因专注而成长,因成长而专注。

林金炎老师师的典型性专业成长之路,透过鲜活的教育叙事给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哲理启迪。基层教师,尤其是乡镇教师,面对的问题多,他们的专注,需要比名校老师更强的教育信念。作者忠实地记录自己的心灵,用文字筑起一条坚实的教师成长之路。

在这条路上,我们领略到一位一线教育人对教育的专注、对成长的反思及醇厚的教育情怀。

行文中以作者整天在心里叩问自己:“我到底要什么?”为开头,写出了自己成长的过程。

契合了自己追索的哲人智慧,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谁是你的朋友?答曰:

另一个我。回答充满了哲人的智慧。其实,心灵是自己做主的地方,一个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

难怪另一位哲人克尔凯郭尔喃喃自语:“你知道,我很喜欢自言自语,我发现,在我相识者中,最有意思的人是我自己。”

一个人,如果未能与自己和谐友好的相处,那么他能有多大快乐呢?能有多大作为呢?他可能连自己是谁都弄不清楚。

两位哲学家充满睿智的语言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在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是学会与自己相处。只有学会与自己相处,你才能学会与别人相处,才能在独处的时候,内心澄澈透明、恬静安谧。

因此,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必须给学生上这未曾受到重视的一课,引导学生领悟并慢慢学会与自己相处。

一次偶然的机会,作者想起了多年父亲教导的一幅漫画:一个挖井人拿着铁锹,挖了一个坑又一个坑,却永远也挖不成一口井。作者意识到自己不就是那个正在“挖井”的人吗?

作者开始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作者不再折腾自己!

用辩证的观点来讲,事物都有两面性,那么,相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蕴藏着两面的自我。当自己意气风发,顽强工作时,一面的自我步伐稳健,春风得意,而当自己精神倦怠,意志力不强时,另一面的自我就不适时宜地显示出失意沮丧了。

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许对成长为名师的期盼者甚多,但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的淡泊却似乎格格不入,有追求,有梦想的名师拓荒者,就要仔细体会林金炎老师的这句话了:名师是从寂寞中走过来的。正如林老师引用的王国维说,成才的第一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就是要我们耐得住寂寞。

只有耐得住寂寞,排除杂念,我们才能专心致志地潜心研究教学,才能有所作为。

名师的精彩生动课堂教学是我们所要学习、追求的,但是名师成长的“过程”,更是我们学习的一笔宝贵资源。追其根、溯其源,学习名师潜藏的、隐性的高招,挖掘名师身上可供我们“拿来”的资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名师!

更令我欣慰的是作者谈到的有关专注的一点体会,我觉得我就是这么做的:专注了,你会发现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节课都是变化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新鲜可爱的!而自己更是全新的!这源于我用心地去教学生。

虽然我所教授的学科教龄已有多年,对教材很熟悉,但是我每节课都会特别认真,更加深入地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新的突破口,超越自己,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即合理的教学设计去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让学生在课堂里快乐、高效的学习,用耐心去打动学生,用爱心去点燃学生,用真心的爱去感染和教育学生。

用心去品读《教师成长的那些事》这本书,真是令我受益匪浅。在未来的教师成长之路上,立足学生之本,传承教育的精髓,我将以更加沉稳的心态,耐得寂寞,努力学习和钻研,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成长,积极地做好育人那些事儿……

教师成长那些事

协议后,我们再看看笔记本上的 颁奖词 大家都会心地笑了,只见上面写着 随笔优秀奖 702班小海同学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后,在写随笔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获得九年级全级随笔大赛优秀奖,特发此奖品,以资鼓励。这个生动而真实的案例让我突然警醒,原来我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教育我的学生。的确,每个班级中总有几个学...

教师成长那些事

教师成长那些事 读书体会。教师成长那些事 这本书是一本记述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读本,里面记录了作者林金炎老师从一位草根教师成长为成功人士的典型案例,还原教师生活,不谬赞不虚夸,动人之处,唯 专注 二字。但正是这 专注 难能可贵,教师因专注而成长,因成长而专注,林金炎老师透过鲜活的教育叙事给教师的专业成...

教师那些事成长

我觉得所有的这些似乎都可以归结为对学生的爱。因为有了这样的前提,我们才会思考如何让孩子更好的去学习,更健康的成长。在教学上要自觉的从自身教学的方式方法入手去思考 这堂课除了良好的课堂组织外,我还可以怎样让孩子在课堂上更加集中注意力呢?是否在组织的形式上有所变化可以让大家更加积极的参与其中呢?或者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