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开膛破腹大整改——整体调整学期单元组合。
笔者所用的是北师大版小学试用数学教材。本教材的编排精美细致,每一课时教学内容都精心设计了情境问题引入,多样化的计算思考方法引导,分层次的与生活相联系的巩固习题。让老师运用起来比较省心。
但是关于计算,这一套教材也罢计算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单元参插,以笔者对编者的编排意图的理解,其一是让学生能学习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增加学习兴趣;其二是让学生学过了一个内容的计算后开始学习其他数学知识,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巩固、消化。
以第一册全学期的单元编排为例,其中第一单元是认识生活中的数(1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是加减法一(10以内的加减法),第七单元是加减法二(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加减法)在中间第二单元参插了“比较”,第四单元是“分类”,第五单元是“位置与顺序”,第六单元是“认识物体”,第八单元是“认识钟表”,第九单元是“统计”。这样的编排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多样,学习起来相对有兴趣。但是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它的跳跃性比较大,前后知识不够连贯。
他们的学前教育不足以如城市幼儿般对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概念形成,孩子刚学了一部分数的知识,在还未巩固的情况下又停下来学习与生活联系很大的非数字数学知识,对于家庭教育比较薄弱的农村孩子来说,要扎实巩固是有一定困难的。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教育中已经初步接触了计算教学,模棱两可地有了数的表象,因此,为了更好地巩固,有必要整改教材的编排结构,在再次深入的计算教学中让孩子有目标地吃透加减的初步含义,熟练掌握适合自己的相对优化的计算方法。
就本册计算教学来说,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到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再到2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又要等待三个单元课时的时间。基础好的孩子每天学过的知识当天就能掌握巩固,基础薄弱的孩子来说他们每学习一个内容都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复巩固。我们都知道,因为计算的使用频率、学前基础、家长对数学的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它是低年级数学中最简单的学习内容,但是又是最需要时间巩固的内容。
如果没有做到消化、巩固,影响将是深远。教材这样参插编排的形式,对于计算困难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笔者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就有意识地把与计算有关的内容调整到一起,放在学期的前期一次性连续教学。这样的教学整改编排过程具有知识体系的连贯性,也能明显地抓住学生的学习起点,发现计算学习的学困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而放在学期前期完成计算教学,又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训练,增加了训练时间的跨度。为今后的计算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二下的教材编排,它是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万以内数的认识),第四单元测量,第五单元加减一(万以内数的加减)。而测量这一单元涉及到千米的认识,单位转换的学习中有用到简单的大数的加减。在学生直接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之后马上进入这一内容,学生计算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可是在学习了加减一之后再学习这一内容,学生对大数的敏感性增强了,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
因而,在计算教学整改的那些事儿中,笔者第一个大胆的整改就是大刀阔斧地整改教材的单元结构,让简单而又令人头疼的计算教学集中到学习前期,一次性啃完骨头,而后在漫长的后续学习中巩固,有针对性地辅导。
二、 精雕细琢小整改——局部调整课时教学内容。
在现行执教的北师大版教材中,存在很多把原教材好几课时合并成一个课时。
的现象。如:第一册的20以内进位加法,把加几进行了合并;万以内认识中把数的认识、读数、写数进行合并;万以内加减法中把不进位、隔位进位、连续进位合并;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中把一次进位和连续进位进行合并……这些合并对于家庭教育优越、计算起步良好的学生并不算什么,可是对于农村孩子几乎缺乏任何家庭辅导的孩子来说,过于拔高!
如果老师按部就班,就容易造成“吃不透”的现象,这也是造成学生计算学习两极分化的直接原因。为此笔者在教学的时候就进行新老教材参考,对课时重新划分,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一步一个脚印,引导学生扎实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以二下的多位数加法为例,加法教材采用了一个课时“**废电池”,出示的情境及数据是“二年级三个班**废电池活动,一班112节,二班87节,三班129节”。笔者把这一内容分解成两个课时。书本出示的第一个问题“一班和二班一共**多少节?
”这一个问题的目的笔者的理解是:一正确学会笔算竖式的写法;二初步掌握笔算的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在不用进位的计算中没有干扰地掌握笔算的正确写法。而第二个问题“一班和三班一共**多少节?
”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接触“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问题,然后在学生掌握的情况下进一步从练习如“271+436”中得出“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的计算法则。而“二班和三班一共**多少节?”则放在第二课时,这个内容没有新的知识点,但是连续进位是多位数加法的最大困难,单独列出来进行练习巩固,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再联系的过程中得出“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把一课时的内容分开两课时教学,分散了知识难点,帮助学生清晰思路。
新课程的教材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计算教学整改的那些事儿中,笔者很注意去吃透每一计算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有意识的、精心的分散整改,以退为进,帮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掌握计算技能。
三、 小中见大细斟酌——见机整改教学思路。
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社会是变化的,孩子的思维更是变化的,作为数。
学老师不能抓住那句万能的古话“以不变应万变”,而是时刻了解学生的各方面变化,而后进行自己教学行为的调整。笔者连续教学了四届从一到三年级的学生,每次都发现学生的各方面都在变化着,如果教师不理会,一味按照自己所谓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行走的话,课堂将会陷入无限的尴尬。不管怎样,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必需的,而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师不能每次课堂都进行**,所以需要敏锐的观察能力。
从细微处入手,敏锐地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进行调整。
还是以二下多位数的加减为例,教材第65页,练习题“把这些算式按得数的大小,从小到大排成一行”算式是“500-222 278+628 275+225 906-345”很多孩子一拿到题目马上埋头苦干,开始逐个列竖式计算答案。有几个孩子却是很快地举起手来,走到他们面前检查,没有计算的痕迹,再看结果倒是正确的,让他们汇报方法,有一个孩子说“从小到大排列,没有让我们准确计算出得数,那么只用估计一下就好了,这四个算式的答案都不接近,500-222肯定答案比300还小,其它三道答案都很大,所以最小,906-345也是减法,相对加法来说减法答案要小一点,它的答案大概是550,再看两个加法第二道答案快900,第三道答案和500差不多,马上就可以排列了呀”你看,不用计算,用上了估算,把题目分析得合情合理。
从这里笔者得到启发,往常教学中常被忽视的估算在现行的计算教学中已经能够被孩子接受。在以往的计算教学中,对于二年级往往把估算轻描淡写带过,现在看来如今的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轻松接受估算思维。那么执教者就可以抓住这个契机把估算渗透到孩子一向不喜欢的验算中去。
比如对于“285+78”可以提示孩子“如果答案的个位不是3,那么肯定是错的,为什么呢?”这是局部检查法;可以提示孩子“如果答案比大的那个加数还小,那么肯定是错的,为什么呢?”这是加法意义检查法;可以提示孩子“答案可定是300多但是没到400,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看成整十整百数估算法等等,渗透了这些技巧,学生的计算学习也更增加了乐趣。
作为教师,应该有敏锐的触觉,从学生的一个思维火花点,进行数学思想的挖掘,延伸。在计算教学整改的那些事儿中,老师应该具备应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不固守,从孩子的思维程度出发,从数学的前后紧密连接的思维方式着手,让孩子体会数学的奥妙。
四、 胆大心细勤观察——收集资源巧利用。
作为计算教学,我们要很虔诚地遵照新课程标准,**学习,这种固有的计。
算法则与技巧似乎多些累赘;如果坚持用很呆板的接受学习,教给方法,进行巩固中提高,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固步。笔者认为让学生从解决情境问题着手,先尝试利用自己的理解进行解决,而后教师在巡回观察中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从学生的解决方法中阅读孩子的思维形式,发现出亮点与问题,巧妙地运用学生自己的资源,我们就把这种用原有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形式初步理解成计算教学课堂中的“**学习”,我们就把学生方法的陈述讲解理解成“算法的优化”,我们就把学生错误资源的生成,然后运用错误资源分析问题,得到改正作为课堂的提升。
在计算教学整改的那些事儿中,笔者作为一线老师摸着石头过河,不管课程如何改革,社会总在进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只是的掌握,思维的发展。计算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最工具性的内容,笔者认为一定要敏锐地随时发现问题,正确解决,有效整改,走过那些事儿,那些花儿盛开之时还会远吗吗?
关于创业的那些事儿
走在中关村的创业大街上,迎面走来的都是项目创始人。他们每天思考的是如何让这个项目快速投入市场,如何让自己的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获最大的成功。如何博得投资人的关注和青睐,从而顺利拿到投资。公司初创,资金短缺的问题给诸多创业者们造成了许多束手束脚的问题,资金短缺市场推广不到位促进产品一拖再拖,空有想法找...
关于运动的那些事儿
体育锻炼是强身健体和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也应当注意正确的方法。不当的锻炼不利于身体健康。适当的体育锻炼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避免饱餐后和空腹运动 运动最好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二 运动项目的选择 根据自己的情况及兴趣和爱好选择运动项目,一般以散步 体操 慢跑 太极拳 羽毛球 乒乓球 游泳等轻缓 ...
关于重组的那些事儿
2014年12月。瑞林投资提呈。引言。由于a 场ipo审批速度缓慢,上市速度按指标推动 而市场上的各种壳资源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重组 并购 定增,一方面可以保壳,一方面将拟上市企业资产置入。这些本应按照借壳标准审查的交易,如果按照借壳标准来审查,很多难以通过。因此交易双方发明 运用各种方法规避借壳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