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92.0主持人远方**柏和心理中心曲鹞奇。
远方: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孩子总说因为粗心丢分,家长也就信以为真。
这样一来,真正的问题就被掩盖了。孩子自以为什么都懂,没有问题,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可实际上,真正的问题却被忽视了。
多少孩子成绩差,不是因为粗心,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积懒成笨”。
孩子并非不聪明,只是懒得学习,辅导孩子写作业,是最让家长头疼的事情。
孩子一放学就只想玩,丢下书包完全不管作业,还得三催四请才不情不愿拿出作业本。好不容易坐下来了,却迟迟下不了笔,不是拿着笔抓耳挠腮,就是对着书本发呆。
问他怎么回事,他却说:“妈妈,我不会做。”多少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产生怀疑:
我的孩子就这么笨吗?“今天才学的知识,现在就忘了?”“老师上课不是讲过吗,怎么就不会做了?
”老师想说,孩子并非真的不会,而是懒得学会。上课的时候,老师把新知识都详细地讲解了,孩子听懂了,也就以为学会了。可若缺少课后的复习、思考和作业,只是「听过」的知识不会被真正吸收。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越聪明的学生,越懂得课后学习的重要性。
平时辅导作业的时候,很多家长习惯了“陪读”,有的始终在旁边指点督促,有的实在看不下去,直接动手帮孩子完成作业。
曲鹞奇:我觉得现在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家长一定要每天空出一个人什么也不能干,单纯的辅导孩子写作业,不然孩子就好像写不了作业似的。甚至网上说现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是个折的活儿。
有的家长因为辅导孩子写作业还做了心脏支架。大部分的家长一到孩子写作业时就鸡飞狗跳。回想我们80后,那时候小学的时候,除了背课文需要家长配合一下,监督一下、,几乎不用家长陪着。
现在的孩子作业辅导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现在的学生作业和上一代人的写作业的方式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我觉得是现在的辅导方式没有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可能在过去出现过教育孩子**现过一些成功案例,例如要全身心的陪着孩子直到孩子写完作业,或者是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之类的。于是很多家长纷纷效仿。认为只有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半个凳子坐在边上,就是辅导孩子学习的最好方式。
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当孩子在写作业时,家长在一边目不转睛的盯着。孩子会有什么感觉呢?这种感觉就好像是成年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然后领导或者是几个领导站在边上,一直盯着这个成年人工作。
我想这个成年人的内心一定是不好受的。孩子还小,他可能知道作业很不舒服,但是不知道如何表达。那么时间一长,孩子可能也会觉得家长在边上看着也许是全世界小朋友写作业的常态。
于是,孩子习惯了这样的模式,当某一天,家长实在是很忙,陪不了孩子时,这个孩子仿佛丧失了写作业的感觉。
再一个可能是,孩子在一边写作业,家长在边上一直盯着,时不时还要对孩子的写字姿态和字体的工整、和正确率指指点点,于是孩子在写作业时精神是高度紧张的,他没有办法把注意力百分百放在作业上,因为要分出一部分来应对紧张情绪,于是错误率更高,家长没办法,就会帮着指正,慢慢的,没有家长就做不好作业就会发展成一种依赖。
家长的过度干预,会让孩子觉得学习不是自己的事。反正做错了有人帮忙修改,不做了有人代劳,考差了还有人帮自己找借口。没有责任心的孩子不会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也就习惯了偷懒,不动笔,不动脑,也不学习。
远方:曾经有清华大学教授大胆评价:在中国,至少有一半学生在“努力”!
表面上看非常刻苦,任劳任怨,实际上学习时懵懵懂懂,成绩一塌糊涂。他们看上去用了十二分的功,但因为方法不当、效率过低,导致最后只有6分的收获。
不是学习时间越长分数就越高,不是不停补习就能脱胎换骨,不是每天只睡5小时就是勤奋。「伪勤奋」对于孩子的伤害,是很严重的。
请观察孩子是否存在以下问题:做题不彻底,过于依赖参***;学习没有针对性,做题贪多求全;不懂归纳知识点,学过了就忘了;
付出的学习时间越多,收效却越小。孩子饱受「伪勤奋」的折磨,就因为没找对方法。没有目标的努力,没有计划的奋斗,都只是作秀。
曲鹞奇:国内的孩子几乎是全世界最辛苦的,初中生开始上晚自习,高中生从早上6点多,甚至5点半要起床,然后开始早读,一直到晚上11点、12点才睡下,学生的生物健康课上还讲着每天要平均休息8小时才是健康的,这个对比多讽刺。学生一周一天假还是好的,高三的时候两周才放半天假,这样的学习节奏要坚持好几年。
任何一个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这样的作息时间。我咨询中,有的家长也很理解孩子,觉得孩子确实很辛苦,但是所有的学校和家长就是这样安排孩子的,于是少数家长内心再有不同意见,却也会服从多数。另一点就是大多数家长都认同这么紧的学习节奏是对孩子有效的。
少数家长也不敢去冒险让自己家孩子轻轻松松的学,这就是心理学中从众的现象。
有的高中孩子在高2高3时出现抑郁和厌学。孩子请假回到家里,抑郁症状就明显减轻,一回到学校抑郁分值就升高。不是孩子在假装自己有病,而是因为只有让自己抑郁,就可以暂时获得喘息的休息机会。
这是多可悲的事实。孩子宁愿躺在医院里,也不想回到学校去体验那种排名次、鼓士气的学习氛围。我最近见过一个高二孩子,因为高压的学习导致上不了学,休息了一个月还是对学校环境不适应,一走近学校附近就开始呕吐。
这是一种心理学中说的躯体化现象。因为孩子对学习节奏太不适应,回到班级发现落了很多课,听也听不懂,于是为了不在学校里体验那种听天书的落差感,和名次上的下降,就再次躲回到家里。这个行为看似不正常,但在心理上又很正常,因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嘛。
我在一个地方紧张焦虑,我就躲开。
这就说到了你刚才讲的“伪勤奋”。这种高压的、身心俱疲的学习方式真的对孩子有好处吗? 或者这种看似拼命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这可能是社会层面需要去重视的事情。
远方:指望孩子爱上学习,学会学习,是最难实现的愿望。
有教学20多年的语文老师这么说:“在小学的时候,家长、老师要帮助孩子树立学习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低年级是孩子极其依赖大人的时期,也是他们学习态度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很多孩子之所以懒惰,都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做支撑。为了避免孩子在「懒惰」的坑里越陷越深,我们不能再纵容孩子了。
培养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请给他恰到好处的管束;培养一个优秀出色的孩子,请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
曲鹞奇:这个理论我认同,我认同这位老师说的习惯的养成,今天让孩子养习惯。以后这个习惯会养孩子一生。
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而且让孩子爱上学习,估计也是很难。之前有个家长问我,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啊。
学习之外的事情都喜欢做。 我就问这位家长:你由衷的喜欢你的工作吗?
甚至觉得工作是件很好玩的事情。家长摇摇头。 我说,那你为什么会觉得孩子应该真心喜欢学习?
其实我们的工作不是过度的强求孩子去爱上学习,而是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需要做的一项工作。通过学习,孩子未来可以做更多的选择。这不是一个道理,而是一个需要践行的过程,有的家长在管孩子学习时,孩子取得的成绩,家长觉得是应该的,但是对孩子的错误却加倍指责,这首先给孩子造成的感受是对学习是厌恶的。
在学习中体会不到成就感。那些对学习有主动性的孩子,可能是在于上学初期,家长就用学习给孩子制造成就感。孩子学习的动力强,就是因为孩子爱上了这种成就感。
有的家长对孩子从小的教育就是严加控制,而嘴上却说:你学习是为你自己,又不是为我学的。但是孩子在学习上稍有偏差,家长又会施加控制。
这就是天下最大的谎言。现在9成以上的孩子可能都是为了家长而学的。我见过一个家长,高三孩子学习太累,在家休息。
于是家长就慌了。天天看孩子的脸色,想问问孩子什么时候上学,又怕影响孩子心情。于是在家里坐立不安,这不但让孩子觉得学习是给家长做的,而且孩子的学习是和家长的命运甚至生命连在一起,孩子单纯的学习,作为了整个家庭的命运,孩子不学了,父母都过不好,只有孩子学习,父母才觉得自己是好受的。
这就是孩子不可承受生命之重。
远方:多少孩子积懒成笨。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习惯。
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小学阶段孩子之间的差异,归根到底,就是习惯的差异。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摆脱“积懒成笨”的困扰,家长、孩子、老师要一起努力:
家长要学会真关心。
把钱花在刀刃上,教育不能盲目流,适合孩子才好。用检查代替唠叨,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及时发现问题;狠得下心来管教,不纵容,不偷懒,守护孩子的成长。
孩子要学会真努力,积极主动,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把学习当做最重要的事;积极思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遇到不懂的一定要请教;积极学习,多动笔,多阅读,多练习,认真对待每次作业。
曲老师:教育就像是喂鸡,你撒一把米,小鸡自然会过来抢,如果把鸡抓来,往鸡嘴塞大米,鸡反而不吃了,所以家长要避免这样的教育方式。另外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时,要制造轻松的氛围,让孩子把这种束缚的感觉和学习链接在一起。
那么这种感觉就是好的。例如情侣的约会为什么要去安静高雅的餐厅。成年人为什么要把书房装修的那么舒适温馨,这利用的就是心理中的连觉现象。
网友:面朝大海。
我家孩子现在高2,男孩,学习中上等,从上周开始,开过一次家长会,老师反映孩子月考成绩下滑、。孩子就因为感冒一直请假在家,但是我觉得孩子的感冒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但是孩子还是嗓子疼不去学校。
我也不敢强行逼他,但是眼看着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孩子一点学习动力都没有。该怎么办?
曲鹞奇:人总会觉得自己经过努力可以控制事情的结果,但考试成绩实在有诸多的原因产生影响。当一个努力的孩子觉得自己本可以控制自己的成绩的时候,成绩偏偏发生下滑,这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失控感。
然后孩子对自己的能力、行为都会产生怀疑。
于是孩子为了找回自己的控制杆,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回到家里,因为家是熟悉的,家里的所有东西自己都可以控制,暂时退回到家里,有助于孩子重拾这种控制感。当孩子觉得控制感培养起来了,就会返回学校。这需要家长给予适度的包容和理解。
其次是孩子突然请假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考试成绩下滑。而孩子请假的时间恰好与期末考试重叠。这不是个巧合,可能是孩子精心设计过的,孩子在躲避期末考试,因为他不敢再遭受考试成绩下滑带来的打击。
这恰恰说明你家孩子其实是看重学习的,甚至太看重了,有点患得患失。你可以问问老师,孩子能否请假暂时不参加考试, 很快就放假,孩子在假期中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去修复自己的内心。
孩子那些事儿
龙源期刊网。作者 郭学萍。七彩语文 写字与书法 2018年第08期。乡间的夏天是忙碌的。这个时候,是孩子们的天下。白居易笔下的这个小娃儿,他的心思啊,全在那一池清莲上。他的这点小小的心思,自然是瞒不过父母的眼睛的。小娃儿,爸爸妈妈下地干活去了,你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不要四处撒野!纵使这样的唠叨已经说...
孩子那些事儿
星期四我在学校看了一场电影,名叫 孩子那些事儿孩子 这是一篇说孩子在班里发生的事。班级里有一位老师叫林冬青,他有这一颗宽容和开朗的心!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不一样的童年。有快乐的,幸福的,悲伤的 五年级四班就有三个大名鼎鼎的三大金刚李汉汉 郑宵 汤恩伯,他们三个是班级里的调皮蛋。但是他们的家庭背景却很伤感...
《孩子那些事儿》观后感
孩子那些事儿 观后感。电影 孩子那些事儿 讲的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老师林冬青和他带的 问题班 的学生们的故事。电影里有几件事情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班里有一名特殊的同学,在别人和他开玩笑的时候,他拉到裤子里了。林冬青老师给他洗了裤子和上衣,还买了新衣服让他换上,同学们都说林老师真好啊。我也被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