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反问、顶真、排比、设问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3.表现手法:赋比兴、衬托、对比、铺陈、象征、联想、想象、照应、抑扬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2、方法总结:(1)明确表达技巧(2)找出依据(3)分析好处(4)指出表达效果(感情、旨趣等)
1、虚实结合。
1..虚:①梦境②神仙鬼怪之境③已逝之景,回忆④想象的未来之境(主观,梦忆,想象,过去、未来)
实: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对眼前实在的景物或场面进行描写(客观,现实,眼见,当时)
2.答题模式:(1)指出手法;(2)**(阕、句)虚写,写了什么(内容);(3)**实写,写了什么;(4)使什么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等表达效果。
3.表达效果:(1)丰富诗中的想象,开拓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2)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刻而充分;
3)虚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4)虚景和实景形成渲染烘托,丰富诗歌意象。
4.例证:(1)“虚”:①
2、动静结合。
1..动:动作形态(常动物或人的行为、声音,流水、风)
静:静止状态(常静景)
2.答题模式:(1)指出手法;(2)指出动景/静景;(3)指出静景/动景;(4)动静结合的好处。
3.表达效果:(1)突出事物特征(将描写对象表现得活泼有致,或衬托出环境的安静/宁静/幽静);
2)使文章灵活多变,富于诗意,充满美感;
3)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4.使用方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静衬动。
5.典例:《山居秋暝》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明月松间照”为静景,是所见;“清泉石上流”为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清幽的风景画;“竹喧”衬山静,是所闻;“莲动”衬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列表
三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列表。一 人物类型。壮志难酬型7 慷慨愤世 矢志报国型8 送别友人型9 游子 羁旅行役 型10 思妇型11 献身边塞 建功立业型12 术语。忧国伤时型13 反对征伐型。1 豪放洒脱 不慕权贵型2 忧国忧民型3 归隐田园 钟情山水型4 爱民惜才型5 儿女情长型6 怀才不遇 二 语言...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大全
一 草木类。1 柳 惜别,留恋,祝愿。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 同构 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 依依不舍 之情 由于 柳 留 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大全
一 草木类。1 柳 惜别,留恋,祝愿。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 同构 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 依依不舍 之情 由于 柳 留 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