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导入。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加工过,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而在现实中,生活的真实状态是琐碎和杂乱无序的,因而并不是所有素材都适合用来做全方位的描写,只有那些对表达文章主题有用的内容才有必要采用各种手法去描写,这样有选择地加以描写可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和可读性。
读一读。找牙。
□侯建臣。母亲早早地起来,朝天打了个喷嚏,就坐在床上发呆。
父亲看见母亲坐着,愣愣的,就说你发啥呆呢,做饭吧。
母亲像没有听到一样,只是看着窗外,一句话也不说。母亲每天都起得很早,村子里的人还没有动静,母亲就早早地起来了,早早地生火,早早地做饭,早早地和父亲一起下地。
见母亲不动,父亲再没有说啥,扛着锄头下地去了。正是锄山药的时节,父亲和母亲尽管年纪都大了,但还是把家里的几十亩地弄得像模像样。
父亲走后,好长时间,母亲才说出一句话:“儿子啊,怎么还不回来呢?”
母亲是想儿子了。
夜里睡觉,母亲梦见儿子回来了,高兴得母亲满脸都是笑,可是醒来后,却什么也没有。母亲就睁着眼睛望着黑黑的屋顶,一直望到天明。
母亲出了院子,又响响地打了个喷嚏,她就想儿子是不是要回来了,她就一直朝着村子的南面看,儿子回来的时候就从那条路走。天快晌午了也没有一个影子。好几次,母亲好像看见了儿子,但好几次都是错觉。
母亲一直想着儿子的样子,想着想着,好像怎么也想不起儿子的样子了。
母亲就搬出房子里的梯子。梯子很重,家里用的时候,一般都是父亲和母亲两个人抬着,可母亲一个人硬是搬了出来。好几次,母亲让梯子碰了手,可是她并不在意。终于还是把梯子架在了房子上。
房子很高,母亲开始艰难地爬梯子,梯子的一档与一档之间离得很宽,年轻的时候,母亲一翘腿就跨上去了,可是现在老腿老胳膊了,每上一个档都很难。爬上一个档,母亲就要用手把住上面停好长时间。母亲一下一下地喘着气,头一直朝上望着。
风不大不小地刮着,不时吹起母亲苍白的头发。母亲爬一爬停一停,接着继续爬,爬上房子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
母亲爬在房子上细细地找着,她的脸上身上都是汗水。房顶后面高前面低,显得有些陡,母亲很艰难地爬在房顶上,寻着找着。她捡起每一块小石头都要看上好长时间,就像看啥宝贝东西,看上好长时间再扔掉。
终于,她捡起一块不大一点的石头,看着那块石头,母亲笑了。
那是一颗牙。
母亲是在找儿子的牙啊。
村子里有个讲究,小孩子掉了牙要扔到房顶上的,为的是孩子将来有出息。母亲还记着儿子的牙扔在了屋顶上,那是很远很远的事了啊!
母亲把牙放在手心里仔细地看着,她的眼里放出了灿烂的光。
顺着梯子下房的时候,母亲一只手还牢牢地攥着那颗牙。所以母亲下梯子的时候比上梯子的时候还要难,她的脚在下面摸索着,另一只手一下一下地从上往下挪。在快下到地上的时候,母亲的一只手一不小心松了,她一下子两脚踩空掉了下去……
在灿灿的阳光下,母亲手里拿着那颗牙看着、笑着,而她张开的嘴里剩下的最后那颗牙却不见了,血顺着她的嘴边一点一滴地掉落到地上。
(选自《感动你一生的微型**全集》2024年10月1日)
写作借鉴。梦中见到儿子,母亲想念儿子的心被深深牵动;盼着儿子回家,母亲不断眺望那回家的路;思儿心切,于是母亲做了一件出乎我们意料的事——上房找牙,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的一举一动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文章显著的亮点是多种描写方法并用,写出了母亲的爱子深情。
1.神态描写。“母亲早早地起来,朝天打了个喷嚏,就坐在床上发呆。”开头的“发呆”二字让我们不知所以然,往下看才明白是母亲想儿子了,这两个字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2.动作描写。倒数第二段中的“摸索”“挪”等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写出了母亲顺着梯子下房时的艰难,而一个“攥”字则写出了母亲的步步小心,仿佛手中拿着的不是一颗牙,而是儿子的命。
这样的动作描写,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3.肖像描写。好不容易找到儿子的牙,母亲却碰掉了自己“最后那颗牙”,最后一段中的“牙”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写出了母亲为了儿子不顾一切、甘愿牺牲自己的慈母情怀。
写一写。最难忘的一次演出。
□黄启萍。人人都会有难忘的事。这些事总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那次难忘的演出。
那一天,在演出舞台上,灯光突然熄灭。
我猛地抬起了头,台下观众的目光告诉我:我失误了。
怎么办?怎么办?有谁能够告诉我该怎么办?上天为什么偏偏让我在总决赛时失误呢?我向台下望去,眼睛被台下的摄像机的灯光猛刺了一下,顿时眯成了一条缝……
这时,我呆住了,仿佛周围的空气也凝固了,台下一片寂静。这时,我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还在继续,而我却呆立在舞台上。
顿时,鼻子发酸,泪水在眼眶中直打转,我恨不得冲**阶,径直离去。但我知道我不能!我不敢再向台下望,因为我害怕看见评委们严肃的脸和观众们的指指点点,我该怎么办?
突然,在我不经意看向台下时,猛然看见了妈妈,她正用充满慈爱的眼神望着我,在笑,在微笑;再看前排评委们的脸,他们脸上流露着亲切,也在微笑着;后排的观众也同样送给我鼓励的微笑……我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我仿佛听到他们在说:加油!加油!
你能行!想想你的付出,加油!……
“对!我能成功!我一定能成功!”我也暗暗对自己说。此时此刻,我的身体里脑海里跳跃着欢快的音符、优美的旋律,我完全沉浸在**中,之前难堪的感觉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终于,我重新抬起轻盈的手……
我接近完美地完成了这段舞蹈。当我起身谢幕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我又看见了妈妈,这时的她,脸上洋溢着笑容,她在为我的成功鼓掌;再看看评委、观众,他们都在微笑,都在鼓掌,祝贺我的成功。
这件事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它告诉我:从**跌倒,就得从**站起来。只要有勇气站起来,就会成功。
创作点读。作者在文中讲述了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一次舞蹈表演总决赛现场“我”突然失误,在最初的迷茫和慌乱之后,从妈妈、评委和观众那里获得了自信和力量,最终圆满完成表演的故事。题材看似寻常,作者却能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特别是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很好地展现了“我”在逆境中战胜怯懦、坚定信心的全过程。
摄像机灯光晃眼这一细节描写,渲染了气氛,推动了情节发展,是一大亮点。
中考风向标。
二o一二中考作文命题全景观察。
□曹津源。综观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有五个亮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标题作文命题(即全命题和半命题作文题)稳坐“老大交椅”,全命题作文已成“唯我独尊”之势。笔者对2024年全国各地130份中考语文试题的统计结果很有说服力:“指题”类(相对于“选题”类)作文题中,标题作文的比重由2024年的85%上升为93%;“选题”类作文题中,标题作文比重也由2024年的55%上升为70%。
二、命题元素不同程度地“被复制”“被仿制”,“老话题”现象渐见明显。此种现象可以归结为六类:1.
要求考生取材的范围大体相同。2.用于实指的词语相同。
3.使用的“虚义”元素大体相同。4.
触摸内心和围绕成长的话题大同小异。5.命题中表修饰限制的词语相同。
6.取材、立意甚至用语结构都相同。
三、命题“门槛”高低不等,审题难度逐渐拉大。有的省市命题确实“门槛”很低,例如四川自贡题“那个温暖的表情”。有的命题却比较难,提示语或提供的材料涉及范围较小,不见关键词,指向模糊,容易造成考生审题思路的游移不定。
例如湖北武汉题,提供一段关于汉语运用规范性的材料,要求以“敬畏文字”为题写一篇文章。
四、命题内容总体上呈现开放多样、贴近实际的特点,主、次色彩搭配相宜,主、次旋律相得益彰。
1.“关注自身成长”“展现真实自我”成为常唱不衰的进行曲,对他人的回眸、想念、感激、回报等也奏响动人的旋律。这一特点在往年的中考作文题中已有体现,故此不再赘述。
2.从时间维度观察,既有对以往生活的追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感悟,也有对未来生活的理性憧憬,整体上演奏的是人生长河的一曲曲连贯流淌的长调。追忆过往,如浙江嘉兴题“那时,那。
”;感悟现实,如江苏无锡题“幸福就是现在”;憧憬未来,如江苏徐州题“又是一个新起点”。
3.命题导向以引领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为主,也不乏对考生走出心理阴影的引导。这一理念是新课标关于“态度、情感、价值观”要求的全方位的具体体现。
“那个温暖的表情”(四川自贡)、“温暖的阳光”(湖北荆门)、“幸福在身边”(四川巴中)、“幸福就是现在”(江苏无锡)、“以微笑 ”(天津)、“微笑面对生活”(山东济宁)等都体现了阳光心态。四川凉山题“跨过那条坎”和四川成都题“走过那一个拐角”等“励志”作文题,对考生走出心理阴影的引导意图也很明显。
4.既考查考生细心观察、记录“身边”与微观的水平,也引导考生把目光投向远方和宏观。“那件小事激励着我”(重庆)、“改变一点点”(广东广州)、“清欢一刻”(湖北宜昌)等题着眼于“近”“小”“短”,“向前走”(浙江温州)、“世界因为有你而亮丽”(广东深圳)、“我的主张”(江苏宿迁)、话题“风雨”(四川南充)等题则体现出视野相对宏大、视界相对高远的特点。
5.命题园圃盛开诗意之花,哲理之树郁郁葱葱。说到诗意化,题目中的那些描写性词语就会跳到你眼前,例如贵州安顺题“ 飘香”诉诸嗅觉,山东济南题“咀嚼生活的真味”诉诸味觉,广东佛山题“歌从心底唱起”诉诸听觉……说到哲理性,其实就是指作文题有些许理性色彩,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辩证法、两点论和初步的思辨能力。
例如:湖北恩施题提出话题“平凡撑起世界”,广西桂林题要求以“这不是一件小事”为题展开议论等等,都给比较擅长逻辑思维的考生提供了展示才情的机会。
五、带有探索性的命题日见其多,为今后命题内容和形式的改进提供了开阔视野和多维视角。例如:福建福州题“爱,还要会爱”跳出“就爱说爱”的一般化命题思路,将情感立意变为方法立意,令人耳目一新。
探索性命题及其带来的这些争论,构成了2012中考作文命题的另一道“风景”。
中考作文技法
中考作文技法 如何增强开篇的冲击力。2007年09月29日 09 35 城市快报。二十中学康晓丹。开篇,古人称为 起笔 它是全篇文章的开始,与文章的整个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在全文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开头起笔不凡,新颖生动,就能立套 琳撸銮啃形牡某寤髁 銮靠某寤髁 褪且形陌采弦桓觥胺锿贰保顾 伞 ...
中考作文技法点拨
拟题 眼睛 内容 血肉 1 移用诗词1 精选取胜。2 巧用修辞2 真情制胜。3 借用歌词3 深刻巧胜。4 转换角度4 添矛盾,使情节曲折。5 故设悬念5 改细节,让人物鲜明。6 联想拓展6 续结尾,使故事完美。7 旧瓶新酒7 变要素,让主题升华。结构 骨架 1 日记体。2 书信体。3 镜头组合式。4...
中考临考作文技法
一 作文技法体系。说起来,和其他科目相比,作文的备考,或者说复习似乎更容易摸不着头脑,不是说看看笔记或是做几道真题,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掌握某个知识点。作文技法在我们的脑子里,更多时候是零散的。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些技法串起来呢?当然有!因为作文也是有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任何学科都是如此 简单点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