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教案 1

发布 2021-05-18 07:44:28 阅读 8784

古诗复习。

教学目标:1、强化对中考必背古诗的复习。

2、深入领会古人眼中的山水景色及诗中渗透的情感。

教学重点:1、如何应对中考中的默写题型。

2、背诵与默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考试中古诗文默写的情况进入课程。

二、古诗文默写考试题型分析。

1、填句型默写,此类题从形式看主要有,有前句无后句,有后句无前句,或有两头缺中间。

2、理解型默写,此类题主要考查在记忆的基础上审清题意,弄清要求。

3、情境型默写,此类题常常先叙说一段现在的某个事实或创设一个语言情境,然后要求用一两句以及相同的古诗名句来填空,主要考查在对古诗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欣赏辨析的能力。

4、开放型默写,此类题给出提示诗句内容或中心,要求填写出相关诗句。

三、解题方法分析及例题。

1、罗列四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2、请学生回答大屏幕上的各类题型默写例题,适时地背诵整首诗,加强记忆。

3、学生背诵小竞赛。

请学生以组为单位迅速背出有关“树”“塞外风景”“山”的诗句,看看哪组背得快,背得多。

四、中考试题实战演练。

1、大屏幕出示历年中考有关古诗文默写的各类题目。

2、给学生分发材料,请学生书面作答,老师抽取几份现场批阅,大屏幕出示各题答案,同桌互相批改。

五、拓展延伸:你也来出题、

1、大屏幕出示《观刈麦》,请学生齐读。

2、请学生就刚才所了解到的四类题型结合《观刈麦》这首诗来出题。

3、学生作答。

六、本课小结。

在这堂课中我们随着古代文人一起领略了名山大川的美丽景色,一起走近古人的心灵,尝试着和他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让我们乘着希望的翅膀在自己的天空中昂首飞翔!

课后反思:这是一堂中考古诗复习课,面对的是九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以及前一阵子的复习,他们对50篇中考必备古诗文已经很熟悉,这堂课重点不在于教他们领悟每首诗,而在于带领他们认识中考默写的四种题型。在课堂上我引导他们认识题型,明确解题技巧,默写看似只需要识记,但脱离了理解的默写也是得不到高分的。

在学生竞背环节中我看到了学生的朝气,因为复习课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所以我设置了学生之间的小比赛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也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许多。

议**专题复习。

复习目标:1、复习巩固议**的文体常识,了解议**的考点。

2、熟悉议**考察的题型,训练学生的解题思维与技巧。

3、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与表述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思想素养。

复习重点:1、议**的考点与答题技巧。

2、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表述能力。

复习难点:1、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表述能力的培养。

2、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思想素养的提高。

复习课型:先做后讲,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复习步骤:一、回顾感知,明确目标:

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习的议**篇目,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课题及文章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再明确课堂的复习目标及内容。

二、回顾文体知识,加深学生感知:

议**知识点回顾结合讲学稿,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已学具体的范文作体会,加深学生的理解。另外,注意讲解立**与驳**、议**语言的特点与特色的区别。

三、考点归纳:

指明学生朗读讲学稿中的考点归纳,引导学生根据讲学稿中的考点回顾、再现相关考点的各种具体题型及不同的表述。让学生对议**的考点及相关题型的认识清晰化。为接下面的答题指导作准备。

四:答题指导:

1、论点:

1)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指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生根据文本阅读与中心论点的对比,自主讨论“答题指导”中的四个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归纳予以评价、纠错、指导,加深学生对议**的论点的认识与把握。

3)让学生归纳出“论据与论证方法”中选文的论点,既加深学生对论点的理解,又为下一个环节作准备。

2、论据与论证方法:

1)让学生找出选文中运用的论据,结合已找出的论点品味其作用。

2)教师予以评价,并结合“答题指导”引导学生归纳解题规律,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论据对“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作用。

3)补充引导学生把握、理解“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的含义与区别。

3、论证思路:

1)让学生先阅读选文把握文章选用的事例和划出表示作者观点性的语句,思考、归纳论证方法与思路。

2)让两到三个学生上黑板板书自己的答题,学生对答案进行自主的评价与分析。

3)教师引导学生对答案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答题指导”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对此类分析表述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与答题的清晰的思维。

4、词句的理解:

1)学生讲述自己的答题,学生进行评价。

2)教师结合“答题指导”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找依据,清晰学生的解题思维。

5、评点与拓展:

1)教师指明学生朗读自己的答案,让学生进行比较、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学生的答题就议**“评点与拓展”题型及相关答题思维、技巧的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教师特别提醒此类题目不仅考察学生的解题与表述能力,更加注重学生对人生、社会的看法与自我阅读素材的积累。还有学生从已阅读的知识储存库中筛选、运用的能力。学生一定要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阅读积累和自我思想素养的提高。

五、反馈练习:

教师注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答案的同时,注意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对答案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议**阅读能力。

六、布置作业:

说明文复习。

一、阅读能力要点。

1、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弄清说明对象。

2、准确抓住说明事物的具体特征。

3、分析、识别文章的说明方法,并弄清其在文中的作用。

4、具体分析语言的准确性。正确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作用,准确地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进行评析。

5、了解和识别各种说明顺序。

6、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7、把握段落的中心句、关键语句。

二、重点、难点。

1、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

2、重点掌握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和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逻辑顺序的判别。

三、解题指导。

一) 、说明对象与特征的把握。

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它要求对事物的特征作出直接的说明。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对特征的介绍或说明,一般不要求我们去作形象的描绘,或者发表什么看法。无论是事物性的说明文还是事理性的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只有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更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事理。正确地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要区分说明文的类型。由于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既包括事物性的说明文,又包括事理性的说明文。这两者是不同的。

一般说,事物性的说明文,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因此,只有先区分了说明文的类型,从大类上进行了划分,才能较为确切地去了解它是从哪个方面进行说明的,这是掌握有关方法的基础。

2.要能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对象。事物性的说明文首先要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倒底在说明什么。如下文说明的对象是“蚯蚓”。

例1、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酸盐和钾盐,可以改变酸性或酸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

因此,自古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

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吃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大得惊人。美国加利福尼州的一座蚯蚓养殖加工厂,养殖了五亿条蚯蚓,每天能吃掉垃圾200吨,并获得了大量的优质肥料。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纸浆残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卖给附近的菜农市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

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生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

在了解说明对象的前提下,才谈得上对其特征的把握。对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可通过阅读搞清它究竟是在阐释一个怎样的事理。如下文是说明抵御风沙的方法。

例2、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

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其次是培植草皮。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

3.注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中心句。作者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就会将有关事物特征性的句子放在显著的位置。一般说,放在篇首或节前。

但由于每篇文章的格局和不同作者对文章的不同考虑,有时上一节的某个特征也会出现在下一节的开头,或放在篇末。例1就属此类。但不管怎么说,中心句一般都是明确而简洁的。

所以说把握中心句、寻找关键句是我们迅捷把握被说明事物特征的有效方法。

4.借助于说明的内容,概括出事物的特征。并非每篇文章中都能找到有明显说明特征的概括性的语句,甚至在显著的位置上也可能没有什么中心句、关键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通过研读课文,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去提炼其特征。

有时,事物的特征还不止一个,我们在研读时应充分注意,否则归纳的内容就不完整了。

5.借助于一定的说明方法反观说明特征。这实际上是从写作说明文的角度来反推的一种方法。因为作者要更好地说明某项事物的某个特征,必定要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

如例1,作者就是通过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蚯蚓 “保护环境、处理有机废物”的特征。例2也是通过列数字的方法来突出“培植防护林是抵御风沙的有效方法”的。

只要我们掌握这些方法和规律,正确地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应该说是不困难的。

二)、说明方法的识别,及其作用。

说明文中,作者常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来准确、有效地说明事物的某些特征,达到说明的目的。说明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主要应掌握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三种。

1.整体把握,着重体会。文中被说明的事物之所以需要说明,就是因为人们对该事物不了解、不熟悉。也正因如此,就更需要我们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地作如实的说明。

为了使说明更清晰、有效,又往往要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但说明方法不是孤立的,因为它融会在文章的说明中,与。

人教版中考英语专题复习教案1 名词

九年级英语下专题复习1名词教案。教学目标 1.梳理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用法。2.理清运用名词所有格的用法。3.例解名词词义辨析。教学重点难点 名词的用法及辨析。知识梳理 名词是用来表示人 事物 地点 现象及其他抽象概念等名称的词。名词在英语词汇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历年中考试题都要涉及,分值在2 3分...

中考历史复习复习 1

第8课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1 文艺复兴的时间 14 16世纪。2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3 文艺复兴的先驱 但丁 意大利人 神曲 4 文艺复兴的巨人 达。芬奇 意大利人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5 英国大戏剧家 诗人 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 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 6 太阳中心说 的提出者 ...

中考复习1试卷

中考复习1 锐角三角函数 1.2012四川内江,11,3分 如图4所示,abc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sina的值为 abcd 2.2012福州,9,4分,如图,从热气球c处测得地面a b两点的俯角分别为 如果此时热气球c处的高度cd为100米,点a d b在同一直线上,则ab两点的距离是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