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及考试大纲

发布 2021-05-13 10:32:28 阅读 3722

答:“统计”一词的含义一般包括有一般有三种含义:一是指统计工作,即统计是一种数据收集、加工和提供的过程,是一种使用明确的概念、方法和程序,以有组织、有条理的方式,从一个总体的部分或所有单元中搜集感兴趣的指标信息的调查过程,并包括将这些信息综合编辑成有用的简要形式的所有活动;二是指统计资料,即统计活动的成果,包括在统计调查中所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经过加工整理汇总的综合统计资料;三是指统计学,即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和技术。

统计一词用于不同的场合,其含义也是不同的。但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提到统计,人们总是要把它与总计、差异比较、大量的数据分析联系起来,这说明数量性、总体性及相关性是统计学的基本特性。世界上的各类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都表现为质与量的辩证统一,要认识其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就必须认识其质与量的辩证关系,认识其数量关系的特征及度的界限,这一切都离不开统计,所以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统计对我们来说将越来越重要。

答:统计指标体系是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能够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互相联系的一套指标。不同的统计指标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根据其内容的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基础指标和特征指标。

基础指标是反映总体基本状况的指标,由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构成。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用来刻画于描述总体基本状况和各个变量分布特征的综合数量。例如,全国人口总体的基本状况和性别分布特征可用总人口数,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男女性别比例,男性人口比重,女性人口比重等指标来描述。

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它包括三个构成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

这是统计理论与统计设计上所使用的统计指标涵义。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按照这种理解,统计指标除了包括上述三个构成要素外,还包括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数值。

答:从理论上讲,一项完整的统计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的目的、任务,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即定性认识的阶段。

统计设计之所以必要,是因为统计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统一的工作,没有预先的科学的设计,没有具体的工作规范,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一项大规模的统计活动开始前,必需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对象和目的要求,根据统计设计的内容、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搜集统计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是定量认识的阶段。

统计用数字说话,而各种统计数字都直接来自于统计调查,管理者和决策者都需要根据大量翔实的统计信息进行管理和决策,科研工作者也需要根据统计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研究。调查是统计的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的方式方法主要有统计报表制度、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

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得到的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统计分析阶段准备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但在实际工作中,统计整理与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并非总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它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开始。

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都是一种定量认识活动。

统计分析,是统计认识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利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统计研究对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计算、分析的工作过程。统计认识的结论要从分析中得出,因此,这一阶段虽然是对统计资料的计算分析,但其目的却是要揭示统计研究的对象的状况、特点、问题、规律性等,所以这是统计认识的定性阶段。

因此,从认识的顺序来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这四个阶段,是从定性认识开始,经过定量认识,再到定性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即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定性认识(在定量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统计分析)的过程。再次重申,统计认识过程的这四个阶段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理论上的,相对的,实践中,统计工作过程是很难这样分开的。

答:在一个总体中,各单位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的标志表现具有差异性。如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等。

这种差别称为变异。变异又分为属性变异和数值变异。属性变异只限于品质标志,数值变异则限于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

变异是统计的前提条件,有变异才有统计,没有变异也就没有统计的必要了。

答:时期指标是一段时间内积累的总量,其基本特征有两点:第一,指标的数值严格随时间长短变化;第二,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

如产量、产值、成本、利润等。时点指标是某一时刻的总量,它反映总体已经存在并经常变化的数量状态在某一个具体时刻的表现,其基本特征是:第一,指标的数值不严格随时间长短变化;第二,指标数值没有可加性。

如人口数、资产占用额等。

答: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或均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 多用于社会经济统计中,一般用平均数形式表示,因此也称为平均数。

平均指标可以是同一时间的同类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称为静态平均数,也可以是不同时间的同类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称为动态平均数。

意义和作用。

平均指标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方面有重要作用,得到广泛应用。

1、平均指标可以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

2、平均指标可以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3、平均指标经常用来进行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对比分析,从而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揭示现象在不同时间之间的发展趋势。

答:(1)概念不同。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体对比而形成相对数指标。

算术平均数是反映同质总体单位标志值一般水平的指标。 (2)反映的问题不同。强度相对数反映两不同总体现象形成的密度、强度。

算术平均数反映同一现象在同一总体中的一般水平。 (3)计算公式及内容不同。算术平均数分子、分母分别是同一总体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数,分子、分母的元素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分母每一个总体单位都在分子可找到与之对应的标志值,反之,分子每一个标志值都可以在分母中找到与之对应的总体单位。

而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总体现象之比,分子分母没有一一对应关系。(4)有的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可倒置;平均数则不可。(5)作用不同。

平均指标的作用有:.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和一般水平;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或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作为评价事物和作为决策的数量标准或参考;可进行数量估算。强度相对指标的作用有:

以说明一个国家、地区或部门的经济实力或社会服务能力;借助强度相对指标可以进行国家、地区之间的比较,确定发展不平衡和发展的差距。

答:平均指标通常是用来描述静态数列分布集中趋势的综合指标。它主要有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五种表现形式。

其中,中位数、众数是根据标志值在分布数列中的位置确定的,称为位置平均数;其他三种平均数是根据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计算得到的平均值,称为数值平均数。平均指标是指同质总体中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平均指标将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差异抽象化,反映现象总体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或代表水平。

标志变异指标是测定分布数列中总体单位标志值之间变动范围和离散程度的指标,又称为标志变动度指标。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主要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标志变异系数等。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考试大纲

三 数据汇总与整理。1.能够总体把握数据汇总与整理工作的全过程,根据统计用户和统计调查制度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数据汇总与整理方案。2.熟悉逻辑审核 相关分析等主要数据质量审核评估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基础数据存在的问题。3.掌握一种常用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 spss sas stata...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大纲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 考试大纲。一 考试目的。遵循突出能力考核的原则,以统计工作流程为主线,全面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运用数据信息,分析 判断 处理统计业务和解决统计工作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二 考试基本要求。一 统计调查设计。1.准确把握 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等统计用户需求,熟悉国家统计指标体系和分...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试卷 2019

二 一六年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考试。1 本试卷有两部分,共8道题,满分150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必答题,共6道题,满分130分 第二部分为选答题,要求选答1道题,若多答,评卷时只对前1道答题打分,满分20分。2 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务必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