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史大纲 课程考试大纲

发布 2021-05-13 07:43:28 阅读 2958

《中国考试发展史》

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标。

一、课程性质及特点。

中国考试发展史》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类考试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计划中专业基础课程。它既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该专业的必考课程。本门课程是为培养考生掌握中国考试发展史知识,认识中国考试发展历史规律,形成初步研究能力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中国考试发展史》以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考试在古代、近代、现代不同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内容具有历史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中国考试发展史》主要是从宏观和发展的角度把握中国考试演变的史实和线索,总结中国考试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吸收人类考试发展的丰富的知识和营养。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是:使考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比较全面、简要地掌握中国考试制度发展的基本内容,认识不同时期中国考试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了解中国考试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初步形成具有历史感的教育眼光,对于考试问题具有较为敏感的把握能力,以及分析和比较研究考试问题的能力,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我国的考试改革和发展起到历史借鉴作用。总之,学习《中国考试发展史》,其旨趣在于:

“明古今考试发展之轨迹,察中外考试制度之同异,以历史之石,攻现实之玉”。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考试管理专业的考生学习本课程应具备政治、历史、社会、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基础,学习本课程的预修课程是《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本课程的重点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国近代的学校考试以及当代的自学考试,难点是中国考试发展的基本规律的把握。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上编中国古代考试的兴亡。

第一章中国考试的起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考试起源的几种学说及传说,明确中国古代学校考试和社会考核(西周的“选贤贡士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的具体内容,掌握中国古代考试的主要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先秦考试制度的萌芽。

一)关于考试起源的学说。

二)有关考试起源的传说。

三)西周考试制度的记载。

第二节汉代考试的兴起。

一)汉代考试的兴起。

二)汉代察举考试。

三)汉代太学的课试。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考试的嬗变。

一)察举考试的嬗变。

二)学校考试的嬗递。

三、考核知识点。

一)先秦考试制度的萌芽:有关考试起源的几种学说、考试起源的传说及“选贤贡士制”。

二)汉代考试的兴起:“察举制”的确立、“五经课试法”的实施及意义。

三)魏晋南北朝考试的嬗变:主要是“九品中正制” 的实施程序及利弊。

四、考核要求。

一)先秦考试制度的萌芽。

1.识记:考试起源的几种学说(“山顶洞人说”、“尧舜说”、“西周说”、“汉代说”、“隋唐说”);西周考试“六德”、“六行”、“六艺”的名称及具体内容。

2.领会:有关考试起源的传说;考试是教育发展的产物。

3.应用:分析和评价西周“选贤贡士制”在中国考试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考试制度的影响。

二)汉代考试的兴起。

1.识记:“察举制”;“孝廉科”、“秀才科”名称的具体内容;“博士”一词的含义;“对策”的含义;“五经课试法”。

2.领会:汉代“察举制”确立的意义。

3.应用:分析和评价汉代太学“五经课试法”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三)魏晋南北朝考试的嬗变。

1.识记:“九品中正制”;国子学。

2.领会:“九品中正制”的实施程序及利弊。

3.应用:“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比较分析。

第二章隋唐五代考试制度的确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科举考试产生的历史背景,明确隋代科举考试建立的标志;唐代科举考试的程序以及完备、唐代乡贡自学考试的意义;五代科举考试及学校考试考试衰竭的原因;着重掌握唐代科举考试兴盛的主要原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隋代科举考试的建立。

一)隋文帝分科举人。

二)进士科考试的出现。

三)学校考试的衔接。

第二节唐代考试的兴盛。

一)教育考试的完备。

二)常科考试的勃兴。

三)制科考试的繁盛。

第三节五代考试的传承。

一)科举考试的传承。

二)学校考试的衰歇。

三、考核知识点。

一)隋代科举考试的建立:了解“科举”一词的含义、科举制起始的标志。

二)唐代考试的兴盛:唐代科举考试的程序以及完备、唐代乡贡自学考试的意义。

三)五代考试的传承:五代后周“殿举”的含义、五代学校考试衰竭的原因。

四、考核要求。

一)隋代科举考试的建立。

1.识记:“科举”一词的含义(包括广义和狭义之分)。

2.领会:进士科的设置是科举制起始的标志。

3.应用:分析和评价科举创制于隋的意义。

二)唐代考试的兴盛。

1.识记:“常科”、“制科”的概念及内容;旬考、月考、岁试的含义;武举科的设置。

2.领会:唐代文官铨选考试的“四才”标准;唐代科举考试的程序以及完备的原因。

3.应用:分析和评价唐代乡贡自学考试的意义。

三)五代考试的传承。

1.识记:五代后周“殿举”的含义。

2.领会:五代学校考试衰竭的原因。

第三章宋代考试的繁荣。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宋代科举考试完备及繁荣的原因;明确宋代学校考试“三舍法”的具体内容;着重掌握宋代科举考试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对考试理论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科举考试的改革。

一)科目设置的调整。

二)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三)三年一次**考试制度的确立。

四)考试管理的加强。

第二节学校考试的配套。

一)太学考试与“三舍法”

二)书院考试制度的确立。

三)专科学校考试的完善。

第三节考试理论的发展。

一)学校取士与科举取士之争。

二)诗赋取士与经义取士之争。

三)逐路取人与凭才取人之争。

三、考核知识点。

一)科举考试的改革:主要是宋代科举考试内容和方法改革的举措。

二)学校考试的配套:“三舍法”的实施、书院考试制度的确立、专科学校考试的完善。

三)考试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三争”(学校取士与科举取士之争、诗赋取士与经义取士之争、逐路取人与凭才取人之争)在考试内容、录取方式等方面对考试理论的影响。

四、考核要求。

一)科举考试的改革。

1.识记:“殿试”;“三年大比制”;“糊名”;“誊录”;“锁院”;“别头试”。

2.领会:宋代首创“武学”的意义。

3.应用:分析和评价宋代科举考试内容和方法改革的举措。

二)学校考试的配套。

1.识记:“三舍法”。

2.领会:书院考试制度的确立对书院制度最终形成的作用;专科学校考试的完善。

3.应用:分析和评价王安石的“三舍法”。

三)考试理论的发展。

1.着重领会“三争”(学校取士与科举取士之争、诗赋取士与经义取士之争、逐路取人与凭才取人之争)在考试内容、录取方式等方面对考试理论的影响。

第四章辽金元考试的特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辽朝科场面向汉人的深层原因;金代女真进士科的设立以及元代停废科举考试的原因、元代科举考试的民族歧视政策;明确辽金元三代少数民族政权实施科举考试的特点与学校考试的具体内容,充分认识科举考试对促进民族文化融合的作用及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辽朝考试的特点。

一)科场面向汉人。

二)仿行学校考试。

第二节金朝考试的特点。

一)女真进士科的设立。

二)学校考试的继续。

第三节元代考试的特点。

一)科举考试存废利弊之争。

二)左榜与右榜考试。

三)学校考试的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

一)辽朝考试的特点:领会科场面向汉人的深层原因。

二)金朝考试的特点:设立女真进士科、女真学考试的目的及意义。

三)元代考试的特点:元代停废科举考试的原因、元代科举考试的民族歧视政策。

四、考核要求。

一)辽朝考试的特点。

1.着重领会科场面向汉人的深层原因。

二)金朝考试的特点。

1.识记:“四级试选制”;“乡试”;“府试”;“会试”;“御试”。

2.领会:设立女真进士科、女真学考试的目的及意义。

三)元代考试的特点。

1.识记:“左榜”;“右榜”;“国子学贡试之法”。

2.领会:元代停废科举考试的原因。

3.应用:分析和评价元代科举考试的民族歧视政策。

第五章明清考试的盛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明代科举考试的定型及“八股制艺”的僵化;清代科举考试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清末科举改革的曲折进程以及废止科举的根本原因与必然趋势;掌握科举考试与学校考试合流的基本途径;明了清末废除科举考试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明代考试的全盛。

一)科举考试的严整。

二)学校考试的规制。

第二节清代考试的沿袭。

一)学校考试的固定。

二)科举考试的沿袭。

第三节科举考试的革废。

一)科举考试的改革。

二)科举考试的废止。

三、考核知识点。

一)明代考试的全盛:明代科举考试的定型及“八股制艺”的僵化。

二)清代考试的沿袭:八旗科举的设置及意义。

三)科举考试的革废:清末科举改革的曲折进程、清末废止科举的根本原因与必然趋势。

四、考核要求。

一)明代考试的全盛。

1.识记:“三元及第”;“八股制艺”;“坐监积分”;“岁考”;“科考”。

2.领会:明代科举考试的定型及“八股制艺”的僵化。

3.应用:从“八股文”的空疏僵化看科举制的弊端。

二)清代考试的沿袭。

1.识记:“童试”;“县试”;“府试”;“院试”;“廷试”;书院考课。

2.领会:八旗科举的设置及意义。

三)科举考试的革废。

1.领会:清末科举改革的曲折进程。

2.应用:分析和评价清末废止科举的根本原因与必然趋势。

中编中国近代考试的演变。

第六章清末近代学堂考试的引进。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的设立及各种考试制度的建立;军事学堂内部考试的特点;新式学堂学业考试的基本规制;学堂毕业奖励出身制度的科举化色彩;中国近代新式学堂在考试内容、考试方法等方面受西方教育模式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洋务学堂考试的创新。

一)同文馆考试。

二)军事学堂考试。

课程考试大纲

程序设计 课程考试大纲。一 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02210146课程类别 必修。学时 64 其中含实验32学时学分 4.0 开课单位 信息管理学院适用专业 信息科学技术。二 课程考试要求及命题原则。1.掌握架构基本思想以及开发程序所涉及的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2.掌握开发程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课程考试大纲

国际 实务 课程考试大纲。一 考试内容和要求 总体要求 考生应按照本大纲的要求理解或了解 国际 实务 课程中的合同中的标的物 国际 术语及 计算 国际运输 国际货物保险以及国际货款支付的内容。一 合同中的标的物。1.考试内容。1 商品质量的规定方法 品名质量条款 买卖合同中的数量条款 定牌 无牌和中...

课程考试大纲

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 本科 课程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 考试性质。考试。二 考试目标。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机械传动 传感检测系统 伺服系统 控制系统等设计和选择方法,熟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三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