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考考点综合

发布 2021-05-08 01:32:28 阅读 1151

考点名称:人造地球卫星。

1、若已知人造卫星绕地心做匀速率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地球的质量为m,各物理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由得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为:;

由得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为:;

由得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为:;

由得卫星运行的周期为:;

由得卫星运行的动能:;

即随着运行的轨道半径的逐渐增大,向心加速度a、线速度v、角速度ω、动能ek将逐渐减小,周期t将逐渐增大。

2、用万有引力定律求卫星的高度:

通过观测卫星的周期t和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及行星的半径r可以求出卫星的高度。

3、近地卫星、赤道上静止不动的物体。

把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率圆周运动的卫星称之为近地卫星,它运行的轨道半径可以认为等于地球的半径r0,其轨道平面通过地心。若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则。

由得:;由得:;

由得:。若将地球半径r0=6.4×106m和g0=9.

8m/s2代入上式,可得v=7.9×103m/s,ω=1.24×10-3rad/s,t=5074s,由于,和且卫星运行的轨道半径 r>r0,所以所有绕地球做匀速率圆周运动的卫星线速度v<7.

9×103m/s,角速度ω<1.24×10-3rad/s,而周期t>5074s。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静止在地球表面上的物体,尽管地球对物体的重量也为mg,尽管物体随地球自转也一起转,绕地轴做匀速率圆周运动,且运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与近地卫星、同步卫星有相似之处,但它的轨道平面不一定通过地心,如图所示。只有当纬度θ=0°,即物体在赤道上时,轨道平面才能过地心。地球对物体的引力f的一个分力是使物体做匀速率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f=mω2r,另一个分力才是物体的重量mg,即引力f不等于物体的重量mg,只有当r=0时,即物体在两极处,由于f=mω2r=0,f才等于mg。

赤道上随地球自转而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与近地卫星的区别:

a、赤道上物体受的万有引力只有一小部分充当向心力,另一部分作为重力使得物体紧压地面,而近地卫星的引力全部充当向心力,卫星已脱离地球;

b、赤道上(地球上)的物体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而近地卫星相对于地球而言处于高速旋转状态。

4、卫星的超重和失重。

超重”是卫星进入轨道的加速上升过程和**时的减速下降过程,此情景与“升降机”中物体超重相同。“失重”是卫星进入轨道后正常运转时,卫星上的物体完全“失重”(因为重力提供向心力),此时,在卫星上的仪器,凡是制造原理与重力有关的均不能正常使用,比如水银气压计、天平、密度计、电子称、摆钟等。

5、卫星变轨问题。

卫星由低轨道运动到高轨道,要加速,加速后作离心运动,势能增大,动能减少,到高轨道作圆周运动时速度小于低轨道上的速度。

当以第一宇宙速度发射人造卫星,它将围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它发射的速度介于第一宇宙速度与第二宇宙速度之间,则它将围绕地球做椭圆运动。有时为了让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要在卫星发射后做椭圆运动的过程中二次点火,以达到预定的圆轨道。设第一宇宙速度为v,则由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过程有。

在地球表面若卫星发射的速度v1>v,则此时卫星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应小于卫星以v1绕地表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m,故从此时开始卫星将做离心运动,在卫星离地心越来越远的同时,其速率也要不断减小,在其椭圆轨道的远地点处(离地心距离为r′),速率为v2(v2<v1),此时由于g>m,卫星从此时起做向心运动,同时速率增大,从而绕地球沿椭圆轨道做周期性的运动。如果在卫星经过远地点处开动发动机使其速率突然增加到v3,使g=m,则卫星就可以以速率v3,以r′为半径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同样的道理,在卫星**时,选择恰当的时机使做圆周运动的卫星速率突然减小,卫星将会沿椭圆轨道做向心运动,让该椭圆与预定**地点相切或相交,就能成功地**卫星。

考点名称: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2、弹簧的弹性势能:(x为形变量)。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形变消失,弹性势能为零。

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

考点名称: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同一题,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当研究对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力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分别求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上;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以根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

求解方程,检验结果,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3、常见问题: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已知力求运动,已知运动求力。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可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外力。

分析这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加速度。

求解这两类问题的思路,可由下面的框图来表示。

、超重和失重。

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向上加速运动时或向下减速运动)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向下加速运动或向上减速运动)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

、连接体问题。

连接体: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通过绳、杆、弹簧相连,或多个物体直接叠放在一起的系统。处理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对同一参考系具有相同加速度时,有些题目也可采用整体与隔离相结合的方法,一般步骤用整体法或隔离法求出加速度,然后用隔离法或整体法求出未知力。

、瞬时加速度问题。

两种基本模型。

刚性绳模型(细钢丝、细线等):认为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即可产生弹力的物体,它的形变的发生和变化过程历时极短,在物体受力情况改变(如某个力消失)的瞬间,其形变可随之突变为受力情况改变后的状态所要求的数值。

轻弹簧模型(轻弹簧、橡皮绳、弹性绳等):此种形变明显,其形变发生改变需时间较长,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可看成是不变。

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a、分析原状态(给定状态)下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各力大小(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利用平衡条件;若处于加速状态则利用牛顿运动定律);

b、分析当状态变化时(烧断细线、剪断弹簧、抽出木板、撤去某个力等),哪些力变化,哪些力不变,哪些力消失(被剪断的绳、弹簧中的弹力,发生在被撤去物接触面上的弹力都立即消失);

c、求物体在状态变化后所受的合外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

、传送带问题。

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如何运动的方法。

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如何运动和其它情况下分析物体如何运动方法完全一样,但是传送带上的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也有它自己的特点。具体方法是:

a、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传送带上的物体主要是分析它是否受到摩擦力、它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在受力分析时,正确的理解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也就是弄清楚站在传送带上看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是否存在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方向决定着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和摩擦力的方向。

b、明确物体运动的初速度。

分析传送带上物体的初速度时,不但要分析物体对地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要重视分析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这样才能明确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和它对地的运动情况。

c、弄清速度方向和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

物体对地的初速度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相反时做减速运动;同理,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时,相对做加速运动,方向相反时做减速运动。

常见的几种初始情况和运动情况分析。

a、物体对地初速度为零,传送带匀速运动(也就是将物体由静止放在运动的传送带上)

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v是传送带的速度,v10是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f是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v20是物体对地运动初速度。(以下的说明中个字母的意义与此相同)

物体必定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地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

在一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物体则相对于传送带向后做减速运动,如果传送带的长度足够长的话,最终物体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以传送带的速度v共同匀速运动。

b、物体对地初速度不为零其大小是v20,且与v的方向相同,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运动(也就是物体冲到运动的传送带上)

若v20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且v20小于v,则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完全相同,物体相对于地做初速度是v20的匀加速运动,直至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匀速运动。

若v20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且v20大于v,则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向前运动,它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如图2所示,摩擦力f的方向与初速度v20方向相反,物体相对于地做初速度是v20的匀减速运动,一直减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同,之后以v匀速运动。

c、物体对地初速度v20,与v的方向相反。

如图3所示:物体先沿着v20的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对地的速度为零。然后物体反方向(也就是沿着传送带运动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v20小于v,物体再次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变为-v20,全过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都没有改变。

若v20大于v,物体在未回到出发点之前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v匀速运动。

说明:上述分析都是认为传送带足够长,若传送带不是足够长的话,在图2和图3中物体完全可能以不同的速度从右侧离开传送带,应当对题目的条件引起重视。

物体在传送带上相对于传送带运动距离的计算。

弄清楚物体的运动情况,计算出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x2。

计算同一段时间内传送带匀速运动的位移x1。

两个位移的矢量之△x=x2-x1就是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

说明:传送带匀速运动时,物体相对于地的加速度和相对于传送带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传送带系统功能关系以及能量转化的计算。

物体与传送带相对滑动时摩擦力的功。

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

由动能定理,其中x2是物体对地的位移,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滑动摩擦力对传送带做的功。

由功的概念得,也就是说滑动摩擦力对传送带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例如图2中物体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时物体对传送带做正功。

说明:当摩擦力对于传送带做负功时,我们通常说成是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功,这个功的数值等于外界向传送带系统输入能量。

摩擦力对系统做的总功等于摩擦力对物体和传送带做的功的代数和。

即。结论:滑动摩擦力对系统总是做负功,这个功的数值等于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积。

摩擦力对系统做的总功的物理意义是:物体与传送带相对运动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即。

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常用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正交分解法、图像法、临界问题。

中考数学必考考点

保持健康的身体,对于顺利进行复习和应考,极为重要。考生在这段时间,学习压力大,精神压力也大,大家知道中考数学必考考点吗?下面我们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知识点1 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1 一元二次方程3x2 5x 2 0的常数项是 2。2 一元二次方程3x2 4x 2 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

中考数学必考考点

保持健康的身体,对于顺利进行复习和应考,极为重要。考生在这段时间,学习压力大,精神压力也大,大家知道中考数学必考考点吗?下面我们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知识点1 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1 一元二次方程3x2 5x 2 0的常数项是 2。2 一元二次方程3x2 4x 2 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

虚拟式必考考点

tef tcf考试前必须记住的连词词组!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虚拟式!记住以下核心搭配,语法部分就是秒杀!就是c1,c2!逢考必现词组 虚拟式 moins que ne 如果不 各位爱徒,不管tef,tcf,作为正确答案至少出现一次 il se peut que 可能 tef必考 quoi que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