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七上考点

发布 2021-05-07 17:31:28 阅读 6946

2024年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七年级上册1—4制胜考点。

复习考点: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1、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的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他们过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3、山顶洞人:生活在龙骨山顶部洞穴里,距今约3万年,他们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以骨针为证),会人工取火。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二)炎黄战蚩尤。

距今约四五千年,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在涿鹿一战大败蚩尤,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三)黄帝、尧舜禹的“禅让”

1、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服,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其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其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2、“禅让”是尧舜禹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一)春秋战国的纷争。

1、春秋争霸: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首霸原因:a:齐国经济富庶,是东方大国 b: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c:“尊王攘夷”,改革军制)。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退避三舍),晋军胜。

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赵、魏、韩三家分晋):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纸上谈兵),使得六国无力抵挡秦军的进攻。

二)大变革的时代。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时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战国时得到普遍推广。

2、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成都平原)修筑的。

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3、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背景:新兴的地主阶级出现并掀起了变法运动。

目的:地主阶级为确立统治,发展经济。

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

3)建立县制。

意义: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评价: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秦朝的建立与巩固。

1、秦统一六国时间: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2、**集权统治的建立:**: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3、巩固统一的措施:

二)大一统的汉朝:

1、文景之治。

针对汉初经济的荒凉景象,汉文帝和汉景帝奖励耕作,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因此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史称“文景之治”

2.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集权,实现了大一统,进入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政治上:削弱诸侯国势力,使封国越分越小。

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在长安设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军事上: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经过漠北之战,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3.民族关系:

1)秦汉之际,匈奴族的杰出首领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2)西汉元帝时,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匈奴族)和亲,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4.外交关系:

1.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公元前138年首次出使,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目的是加强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背景:张骞通西域后,汉朝、西域的商人使者交往频繁。

路线: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出现,开辟者:西汉商人出海**。

四、政权建立与民族融合。

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官渡之战。

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

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三国鼎立的形成。

4.魏蜀吴的经济。

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的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二)北方民族大融合。

1.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为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迁都:494年,汉都(洛阳)

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学汉制、遵汉法,这些措施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九、思想文化。

一)文字的演变。

二)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医学、文学和**成就。

1.天文: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可靠的日食、月食记载。

2.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于夏朝。

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战国时,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3.医学成就: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4.文学:屈原是战国末期的楚国诗人,代表作品《离骚》,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5.**: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三)先秦时期思想。

1.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春秋晚期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思想:“仁”:“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1 由**整理《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论,对后世有指导意义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思想家老子:春秋晚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3.百家争鸣:

四)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

五)司马迁和《史记》

西汉(汉武帝)人,《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历史。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七上语文阅读考点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请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一部分 第1段 叶老去世自己内心的悲哀。第二部分 第2段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第三部分 第3 5段 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宽的一面。第四部分 第6 8段 详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一面。第五部分 第9段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3.作者写这篇...

七年级上考点分析

第1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 讲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联系小学所学的图形,帮组学生对于常见的几何图形和几何体有比较直观的认知。2 用动态思维方式思考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的含义。3 重点讲解三视图的画法,锻炼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用几个小正方体摆放的立体图形,要能独立绘出他的三视图 小正方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考点分析

人教版初一生物中段考考点分布。一 单项选择。1.考查学生对生物的共同特征的理解。难度中等。2.考查学生对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理解。难度中等。3.考查学生对 的掌握。难度中等。4.考查学生对生物能够影响环境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难度中等。5.考查学生对 地球之肾 和 地球之肺 的理解。难度中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