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题型

发布 2021-04-29 09:22:28 阅读 2439

事件类材料写作题(时事类材料、故事类材料)已经成为高考作文的新题型,起码表明诗歌、格言、名言、漫画等等材料作文不会是高考作文的主要题型,或者说基本排除了。

事件类材料所记叙的事件都是真实的,新近发生的,富有时代感,十分接地气的;事件来自现实生活,贴近生活。

那么,2024年高考作文的备考,我们必须首先全力以赴的研究准备“事件类材料写作题”。

那么,事件类材料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如何去审题立意呢?

事件类材料的表达方法就是记叙。通过叙述事件,把材料呈现在考生面前。

1、叙述事件,就是叙述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从而表现主题。

直接概括主题,确立中心论点;或者通过找事件的结果与原因,分析出材料的主旨,确立中心论点。

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全息思考指的是尽可能全面地审读信息,进行综合性思索。就湖北卷作文材料来说,就一件事,游客观景,却涉及如下信息:

无论是山脚,还是山腰、山顶都景色宜人;面对各种层次的景象,人们看法各异;游客观景,行动各异。

这众多的信息聚集在“游客观景”这件事上,湖北卷作文材料究竟要传达或者隐寓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深度挖掘。

第一,对同样的景,为什么有的游客认为“好看”,有的认为“不好看”,这涉及到审美的标准的差异。

第二,对赏景行动,为何有的选择留,有的选择继续,这是因为目标不同,所以追求不一。

所要注意的是,材料对景、游客的审美标准与审美目标没有褒贬色彩。

显然这样的挖掘,还算不上具有深度。

我们很有必要调动联想,由“游客观景”联系到现实社会,进行如下对应:

山景(山脚、山腰、山顶)——象征着社会理想、人生目标等。

游客——象征着社会中有着各种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行动的人们。

言语——象征着社会中的人们的有着差异的审美标准、价值判断等。

行动——象征着社会中的人们的不同层次的追求,如有的人选择平凡而不平庸,有的人则选择伟大而辉煌,都是合理的。值得认可的。

有了如上全息思考与深度挖掘,还愁写不出有一定深度而又切合材料主旨的文章吗?

2、叙事就是述说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通过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出主旨,确立中心论点。

例如:2015重庆高考作文题: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这个作文材料虽短、事件虽小,但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兼具情感性与思想性。它弘扬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乘客们表现出的理解、体谅、关爱,展示了亲情的可贵、理解的宝贵、关爱的珍贵,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温暖,渗透着时代的正能量。

首先,领悟材料饱含的丰富情怀。

浓浓的母子情:刚上车的小男孩为什么让司机等他妈妈呢?因为母亲腿脚残疾,行走不方便。

儿子就成了母亲的“小拐杖”,成了母亲的小向导。孩子请求等待的行为,体现了他对母亲的体贴和关爱,也体现了对母亲的孝心与呵护。

深深的大众爱:司机和乘客等了一分钟,孩子的妈妈没到,乘客们开始抱怨,认为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在现代社会,时间就是生产力,时间就是效率。

在埋怨声中,母亲一瘸一拐地上车了,这时,车上所有人都沉默了。这一沉默蕴含了什么?蕴含了对弱势群体的怜悯、同情、尊重、包容,也蕴含了普通人的温暖情怀。

和谐的社会情:生活中,一个平凡的小细节、小场景,随时可以爆发由埋怨引起的争吵,甚至斗殴。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什么?

需要的是可贵的理性、理解、理智,同时也需要一种宁静、温润、成熟的境界。这个材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其次,剖析材料蕴含的深刻思想。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文化语境下,这一材料作文具有很强现实的针对性和鲜明的思想导向性。它能引导人们,沉静下来、反思自己、反思社会,重新认识生命、认识价值、认识崇高。

※孩子要求司机等待妈妈上车,乘客由不满、抱怨到沉默,这一变化体现了什么思想?体现了和谐健康的精神走向。具有而言,可以从几点进行挖掘:

其一,宽容精神。宽容的人不会对他人有太多的挑剔,也不会一味喋喋不休地抱怨。宽容精神其实很简单,就是停止抱怨。

其二,敬畏生命。生命是平等的,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正常人与残疾人。只要是生命,都应当得到尊重、爱护、敬畏。

其三,道德价值。人活着,应当怀着温柔与悲悯,保持对善良、友好、光明的渴望。把道德的善,人性的美,作为生活的良方。

其四,平和心态。平和是社会和谐的基点,平和让人感受生命的温情。这个材料从侧面揭示了和谐心态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保持乐观开朗、豁达舒畅、宁静安详。

总的来说,这次作文不容易跑题,审题的门槛并不高,但是要写出材料蕴含的情意、深意、趣意,却需要平时眼观社会、思考社会、心系他人、胸襟开阔、情感饱满。写作时,考生们既可以从情感性入手,也可以从思辨性落笔。要力争立意深远、视角独特、拟题新颖,思维清晰、语言流畅,写出“人味”“情味”“思味”。

3、作文材料的叙述当然是略叙,不可能是详叙。叙述中常常有议论句,起画龙点睛作用。

通过找议论句或者带有感情倾向的句子(词语),确立中心论点。(这样的句子常常就是材料的主旨)

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60分)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辽宁卷作文材料,涉及到生活美。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是“真美”“美景”,到底哪一种美?

生活美是人们对生活的情感感受、态度把握与审美认识。可以根据材料呈现的内容,大致绘出如下生活坐标系:

原点:生活。

横轴:生活的时间性:古代——现代。

纵轴:生活观的差异性:祖辈——孙辈——我们(指考生)

纵轴与横轴的交汇:古代原始美(自然状态美)——现代科技美(人力创造美)

有了这样的生活坐标系,辽宁卷材料就容易理解了。

孙子倾向现代都市美,呈现的景象是:

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

所持的看法是:

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这几句话强调了科技发明对生活的巨大作用,强调了人在生活中所起的创造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所获得的立意是:

1、现代生活美,美在创造。

2、现代都市美,美在科技。

3、现代科技延伸了人们认识的广度与深度。

4、只有融入人的创造性活动的风景才是世间最美的风景。

老人既欣赏现代生活的美,又赞叹古代自然美,他的头脑里呈现的景象是:

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

老人对现代都市美有些微词,要引起注意,这就是:

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

这一惋叹,可以看出老人的某些忧伤与失落。

还要注意老人的神情变化,即从“颔首”到“沉思摇头”。

从老人对古代与现代生活的情感、态度与认识上,我们可悟出如下立意;

1、生活,美在自然。

2、不要让现代文明驱走了原生态的自然的美。

3、怀念原始生活,就是怀念传统与自然。

纵轴上我们不要忘记自身的情感、态度与认识,从辩证角度,我们可获得如下立意;

1、自然美与人为美,不是对立的,可以做到和谐相融。

2、尊重各个时期的人们的生活传统、行为方式、审美观点。

3、科技与人文并存,这是生活和谐的原则(龚志华)

另:2024年全国课标卷1作文题。.抓住“规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立意很容易就有了。

4、叙事还有个特点就是矛盾性,或者说对立性。

通过抓住矛盾点,进行分析、研判,得出中心论点。

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新课标卷全国作文材料,包含着“矛盾关系”,表现有二:

1、不少人野生动物喂食。

是因为喜欢,因为 “爱”

给野生动物喂食。

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这是“害”,不能喂食。

是“害”,不是“爱”,由此可以见出是“喂”与“不喂”是对立的,不能并存(形式逻辑叫“非此即彼”),只能是“不喂”。

从这一形式逻辑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立意:爱护动物,需要尊重其生存与发展规律。

2、自然保护区出于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出示警示牌(最好是爱心提示牌),这是对动物的尊重。

而警示牌的内容“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则多少含有对人的不尊重成分。

对动物对人都要尊重,这可以并存(辩证逻辑叫“亦此亦彼”),更何况是对本富有爱心的游客呢?由此可以见出“尊重”与“不尊重”也是对立的,不能并存。

从这一形式逻辑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第二个立意:爱护动物,还要敬重人,敬畏一切生命。

这样就包含着辩证逻辑分析。

再从作文材料的延展面来看,一是涉及家庭与学校教育。

作文材料中的意象就与家庭与学校教育中的相关角色相挂连,具体如下:

野生动物——最终要走向社会的学生。

游客、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者——家长、教师(班主任)

可以由如上角色类比,进行如下类比推理:

野生动物的成长/孩子(学生)的成长。

野生小动物,习惯了游客喂食,就不会独立去觅食,久而久之,就丧失觅食能力。/养育孩子,全包办,不让其自主自力,最终会失去独力的生存能力/教师育人,只习惯给知识,给方法,而不重其自主学习,独立实践,学生不会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班主任全管全理,不给班干部、学生自理自律的机会,这样学生也会失却自我管理能力)

新题型高考新题型

实战中补题不当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同 名片 的特征不吻合,例如 不公平,中国教育的名片 二是太宽泛,不易出彩,例如 多彩,人生的名片 优秀习作一 坚强 霍金的名片。湖北宜昌市三峡高中王晨懿。当我们闲庭碎步 或是疾行于人海之中的时候,当我们纵横球场 或是畅游于碧波之中的时候,当我们嬉笑闲谈 或是...

高考新题型

经典例题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上下文填入适当的词语,或使用括号中的词语的适当形式填空,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标号的相应位置。the internet has become part of young people s life.1 report shows that 38 of students of...

高考新题型

karl marx was born may 5th,1818 in trier,in the west of german.he entered bonnuniversity in 1835 and went to a berlin university go on with his stu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