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小菊。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08期。
摘要:象似性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近年来的很多研究表明诗词当中存在普遍的语言象似性。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是一种善于表达情感的文学艺术形式,本文从象似性的角度,**词人的情感表达方式,认为象似性是宋词传达丰富情感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象似性;宋词;情感。
中图分类号:i207;h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251-03
一、象似性概述。
象似性(iconicity)理论是目前认知语言学领域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提出了语言的任意性理论,认为语言符号在本质上是任意的,即任意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不存在任何可推理的关系,语言符号的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之间是无理可据的。语言任意性理论自提出以来,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前,在语言学界都占据着统治地位,并被大多数语言研究者奉为绝对的真理。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语言任意性理论开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统治地位也由此开始动摇。认知领域的很多语言研究者发现,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任意的,在很多情况下这两者之间存在理据性。在这种理据性的基础之上,语言学家提出了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直接映照客观世界,或者说,语言形式或结构映照人的概念结构,人的概念结构映照客观世界及其结构。
目前,语言的象似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两个层面。
语言象似性最早的渊源来自于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pirece)的符号三分法(trimology)。他把语言符号分为图象符(icons)、指示符(indexes)和象征符(symbols)。象似性就**于三分法当中的图象符。
图象符亦被称为象似符,被进一步分为映象符(images)、拟象符(diagrams)和隐喻符(metaphors)三个小类,由此,语言的象似性也相应划分为映象象似(imagic iconicity)、拟象象似(diagrammatic iconicity)和隐喻象似(metaphorical iconicity)三大类。映像象似主要指语言形式和词汇层面的象似,即指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最典型的体现在于拟声词和中国文字的象形字上。拟象象似包含了结构象似和关系象似两个方面,即“语言结构与世界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似性”(ungerer& schmid , 1996:
251),该象似主要指的是语言的结构和句法层面。迄今为止,语言学界在拟象象似的分析上主要有语音象似性、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和对称象似性等原则。
二、宋词的情感特点。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曾经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为学,而后世莫能继者也。
”由此可见,词是中国宋朝的一种时代艺术,之所以能光照千古,后世不可企及,除了与其绮丽的语言本色、整齐参差的语言结构有关而外,更在于赋予其间的丰富情感。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词是一种**文学,由于要按曲歌唱又称为倚声、乐府,由于句式长短不齐故又称作长短句。
词在宋代最为兴盛,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都喜爱它,它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随着文化精英的积极参与,宋词不断发展、提高、演进,最后成了文学中的经典,成了宋代文学的代表,成了能与唐诗并举的文化瑰宝。词是一种抒情的文学形式,正如古话所说,“诗言志,词言情”,在宋代以悲为美的审美氛围下,词作为一种比诗更适宜表达悲情的文体,自然就成为文人骚客借以抒怀的首选。
宋词作为一种抒情诗体,情感表达是其主要功能之一,词作品中常常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同时,词又是一种具有悲**彩的文学体裁,许多宋词都散发着动人心弦的悲情美。
源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宋词抒发的情感与词人各自的生活经历有关。如晏殊、张先等词人,由于生活过得闲逸优裕,仕途无大起大落,他们便擅长在安逸的生活中体察和反思人生,体会圆满的人生中时时而存、事事而在的非圆满之处,感叹人生之苦短,于是他们的词中便充满了感叹时光飞逝的伤春叹老之情;而更多的词人则生活曲折坎坷,如欧阳修、贺铸、柳永等,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失意,屡遭贬谪,词**露于词中的难免就是对变幻莫测的人生命运无可把握,对艰险波折的仕途不可预知的愁绪与感慨;当北宋灭亡,偏安一隅的南宋政权只求苟安,不求复国,大好河山任由金兵铁骑肆意践踏,百姓居无定所,民不聊生时,词人也大多南下,山河易主、国破家亡的沧桑巨变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在词中,他们不仅抒发了失去家国时身世飘摇的一己之愁,更多地含着亡国之痛、乡关之思和报国无门的悲怨之情。
这也使得这类词作中的“情感”有了更深的社会内涵和更高的思想价值。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旋律,爱情则是文学不变的主题。古往今来,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迁,爱情和文学,都会保持着一种不变的联系穿梭于时空之间。在宋词之前,诗词中的爱情大多是男性作家以女性口吻来表现女子思慕男子,这一现象也隐伏着中国封建社会以男子为中心的“大男子主义”。
在宋词中,表现的爱情要比前代少了一层男尊女卑的故作矜持的桎梏,世俗间具有“平等”意味的爱情得到了还原。宋词中的爱情既有对洋溢在男女心中的情爱的讴歌,亦有对爱情遭到压抑或破坏后的哀怨之音。
三、赋予情感的象似性。
亚里士多德提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宋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诗体和一种典型的艺术形式,自然离不开模仿,宋词既模仿自然景物等具体的事物,又模仿思想情感等抽象的东西。语言的象似性指出语言的形式与内容之间有一定的必然联系,语言形式或结构映照人类思维中的概念结构,而人的概念结构映照客观世界及其结构,换言之,语言映照客观世界。因此,所谓艺术形式的宋词普遍存在象似性。
认为,文学广义上可被视作是象似性的, 其形式可以以多种方式模仿它所反映的现实**引自王守元,1996:256)。宋词是一种同于诗又异于诗的文学艺术形式,其整齐而又参差的语言结构使其成为词人表达丰富情感的最优选择。
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巧妙地运用了语音象似性来表达词人孤独寂寞地思念爱人的揪心情感,齿擦音“xun, qing, qi, can”的重复把词人内心的万般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岳飞的《满江红》里,“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展现的是怎样的一种爱国情感。
仅仅十二字,读起来却铿锵有力,斩钉截铁,毫不拖泥带水地将词人的于国大爱现于读者面前,短短十二字,何以有这般魅力?词中三字成行,体现了语言的对称象似性,这种对称象似让人一读便能感受到词人心中隐藏多少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同样是于国之情,在辛弃疾的《采桑子》中却有不同的体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少年—而今之间的顺序象似性让词人完成了从“不知愁”到“识尽愁”的成长,诉说了词人懂得为国而愁时却报国无门的遗憾之情;而“爱上层楼”和“欲说还休”的重复所体现的数量象似性更加透彻地展现了词人心中爱国却无法报国的无奈之情。
宋**情的词作中,以表现爱情的作品最具光彩。在领略这些光彩斑斓的爱情词时,出了有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外,我们不得不感叹语言的象似性是宋代词人表达爱情的一种有效手段。柳永的《蝶恋花》写出了怀人的那份深情和执着,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为爱而百折不悔的男子,他登楼怀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交织在一起。
其中的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更是堪称为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此句十四字中,就有九字分别带有“、,冫,氵”和“灬”,形象而贴切地凸显词人心中点点滴滴、泪雨交加的爱情讴歌,也许这就是白衣卿相柳永曾经苦恋一个女人的真实经历。那种刻骨铭心、无怨无悔的爱,借用象似的笔法刻画出来。
只有他才能把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那份深情和执著丝丝入扣地表现出来,使一首寻常的怀人爱情词有了永恒的意义。柳永另一首经典的爱情词《雨霖铃》也是后人反复吟唱的佳作,“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从执手到相看,从相看到泪眼,再从泪眼到无语凝噎,这一系列动作的顺序象似性将词中主人翁之间不舍别离得爱情推到了高潮,“去去”与“沉沉”两词里蕴含的数量象似性更是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别爱后的孤寂画面。同样,在陆游的《钗头凤》中,“错,错,错”与“莫,莫,莫”的呐喊让我们与词中主人翁一起对爱情的落寞与无奈感同身受,数量象似性又再次帮助词人向我们传达了更多的爱情唏嘘和感叹。
四、结语。宋词中感情之词词浩如烟海,从风花雪月到四季更替,从个人情感到世间百态,从关注内心到关心国家,从凡尘俗世到伦理纲常,从无病呻吟到真情实感,从一览无余到无迹可寻,宋人可谓是将情写尽。这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多悲多愁、思虑深重的忧患意识有关;也与词原本由歌乐演化而来,兴起于民间,结构没有诗那么严谨,从而更易抒情有关;更与宋朝本是羸弱的朝代,宋史本身就是一部动荡史有关,词人不仅经历了个人的“愁”而且经历了国家的“愁”,感同身受,有感而发,从而铸就了宋词中“愁情词”摄人心魄的魅力!
由于篇幅有限,此处不可能对所有情感之词一一祥析。本文仅从语言象似性的角度去探析宋词在情感表达上的魅力,希望可以给宋词爱好者带去一个新的视角,更好更全面地赏析宋词,欣赏中华文学瑰宝之魔力。
参考文献:1〕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m].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
2〕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04.
3〕叶桂刚,王贵元。中国古代词作精品赏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4〕段彩乔。许渊冲英译宋词对情感传递的追求[d].河北师范大学,2005.
5〕张蓓蕾。宋词中的愁情探微。鸡西大学学报,2010.
6〕焦桐。感伤:宋词的美学表征[j].山东大学学报,1990(1):51-54.
7〕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责任编辑徐阳)
唐宋词中楼意象的情感表达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 鹧鸪天 曼衍山川环故国,升平歌吹沸高楼,和气镇飞浮。韩琦 安阳好 无论是得意的宰相还是失意的布衣,无论家宴还是青楼,无论北宋抑或南宋,词人们 一晌贪欢 的心态是相同的,他们共同享受着放浪形骸,醉生梦死的生活。但是从这些词中也可看出,这些士人们,喜于外,欢于表,...
基于情感表达的声乐演唱技巧
黄滢滢。福建省厦门艺术学校,福建。厦门 摘要 情感是 的灵魂。声乐是通过演唱来表达作品与自身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表达的声乐演唱是没有灵魂的。如何掌握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技巧是当前声乐演唱关注的焦点。因此,探索基于情感表达的声乐演唱技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情感表达为切入点,在概述声乐演唱中...
论泥性与陶艺的情感表达
作者 汪鹏陈丽娜。佛山陶瓷 2011年第08期。摘要 陶艺家对生活的某些感悟是通过感受 泥性 而得以尽情抒发的。当然,在陶艺创作中 情感 也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如果缺乏对 情感 的考虑,陶艺作品便不能表达出更深远的精神内涵。情感 的升华能够为陶艺创作营造出更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世界。关键词 泥性情感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