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中楼意象的情感表达

发布 2021-04-26 05:00:28 阅读 2041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

曼衍山川环故国,升平歌吹沸高楼,和气镇飞浮。”(韩琦《安阳好》)

无论是得意的宰相还是失意的布衣,无论家宴还是青楼,无论北宋抑或南宋,词人们“一晌贪欢”的心态是相同的,他们共同享受着放浪形骸,醉生梦死的生活。但是从这些词中也可看出,这些士人们,喜于外,欢于表,透过他们形体的放纵,而深见其内心的沉重和感伤,逐笑青楼,买醉酒楼,只为逃脱心灵深处那无处排遣的忧郁和孤独,即使有“绿杨楼外出秋千”这样春风迎面的小词,也挡不住欧公最后阐发“人生何处似尊前”这样的凄凉沉郁。越言楼中之喜乐,越反衬词人们心中的孤寂,“楼”成了他们逃避现实的场所。

二、楼中之怒———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对于惯于表达绮靡婉转心绪的宋人来说,用词来抒发愤怒之情来得较晚,在痛失家国后,词人们也将愤怒之情表达在词章中,于是“楼”就成了词人不吐不快、一泻千里的辅助工具。举例来说: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陈亮《念奴娇登多。

景楼》)尽日楼台,四边屏障,目断江山魂欲飞。”(刘过《沁园春寄辛稼轩》)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刘克庄《贺新郎》)

所谓“愤怒出诗人”。岳飞的一阕《满江红》,便引了无数词人抒胸中不平之愤。稼轩“栏干拍遍”却“无人会登临意”,只落得“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胸中之郁结发而不得。

陈亮“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被冯煦在《蒿庵论词》中说“忠愤之气,随笔涌出,并足以唤醒当时聋聩,正不必论词之工拙也”。这些词人,或是悼古伤今,宣泄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或是壮志难酬,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词人登高远眺,祖国山河尽收眼底,触物而感其愤。于是,慷慨激烈,感愤淋漓,发欲上指,将满腔热血化作悲愤的词章,倾喷而出。

二、 楼中之哀愁———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哀怨起骚人”,而词是最能挖掘人内心深处的幽约怨悱之情的。于是,词人们的哀愁便油然而生:闺阁之闲愁、漂泊之苦愁、怀国之忧愁。这些愁绪在楼中环绕开来。

1.闺阁之闲愁———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用助娇娆之态”来为“清绝之词”。

词的这种阴柔性,就让它更适于表达女子的情怀。古代女子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楼”便是她们最为熟悉之物。空间的局限,如笼子般制约着她们,唯有登楼望远,才让她们的生命延展,她们才能倾吐自己的感情。

试看李清照的几首词: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一剪梅》)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多丽咏白菊》)

作为词史上为数不多的女词人,李清照以其女子的细腻来抒发闺中之愁绪。从她的词也可看出,即使如她般的夫妻恩爱,也免不了“终日凝眸”,即使如她般的才华横溢,也只能“玉栏干慵倚”看“月满西楼”,空守小楼,远眺离人,独自等待,楼中弥漫着失落和孤寂的情怀。这浓得化不开的愁绪伴着伊人,从胸臆中缓缓地流出。

儒家思想中,臣侍君要忠,女侍夫也要忠,二者的共同点,使男子常常借助女子之口来抒内心之感。于是,那份哀怨的闺愁便出现在男子的众多作品中。如: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望江南》)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辛弃疾《鹧鸪天》)

这些男子作闺音的词丝毫不逊女子之词,有时比女子词表达得更细腻,从动作“梳洗罢”,到神态“泪眼倚楼”,到心理“断魂”,写得更加肝肠寸断,使人心惊。因离别而相思,因相思而孤独,因孤独而“发之为情”,这伤心之楼给了词人无限的触动和灵感,而词人凄凉忧伤的心境,也为这楼增添了无限的悲凉和孤寂。

2.漂泊之苦愁———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

舟。”相对于在家独守空房的女子来说,在外漂泊或是远赴边塞。

的游子们又何尝不饱受哀愁之苦呢?独自行走在崎岖的路上,或是坚守在荒无人烟、战火纷飞的边塞,那些熟悉的景、物、人,便一一映入脑海。回忆起这些,哪一个游子又不尝尽这悲欢离合的“五味瓶”,哪一个不受着身心煎熬的苦痛?

举例来说: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韦庄《木兰花》)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

州》)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吴文英《高阳台》)

以柳永的《八声甘州》为始,开羁旅行役词的先河,无数在外漂泊、身无定所的游子们便有了倾吐旅愁的方式。那楼上远眺的女子便是他们头脑中神圣的画面,是他们得以慰藉的一剂良药。不上楼,想上楼,上了楼却又后悔万分,因为那“新愁与旧愁”蜂拥而至,使词人自己也载不动这许多愁。

艰苦的环境,心境的孤独,纵使借酒也难销心中的愁肠,只能独倚高楼,任相思泪在脸上纵横。

3.怀国之忧愁———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历经了战火连天,流离失所,改朝换代,世事沧桑的变化,无不使人引发“去国怀乡”的忧思,在这忧思中又蕴藏着多少悔恨与忧愁呢?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王安石《桂枝香》)

故国山川,故国心眼,还似王粲登楼。”(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面临国家孱弱,强国入侵,割地纳贡,俯首称臣的局面,君臣都感受到了忧患。君王不再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们开始反思。

南唐后主李煜真正沦为阶下囚时,看着“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国家一去不复返,怎能不痛心疾首,悔不当初呢?君如此臣又更甚,登楼而望尽祖国江山时,吊古伤今,抒世事无常,发“悲恨相续”之愤;怀念故国,叹人生如梦,诉故国难再之恨。“楼”是一座平台,让君与臣都能够在此将他们的怒、怨、恨、悔,倾注其中,倾吐而出。

四、小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

点滴到天明。

蒋捷的一首《虞美人》将人生的历程凝为缩影,少年时欢娱楼中,无忧无愁;中年时漂泊在外,作客他乡;晚境时看淡人世,不争不怨。这就是他和多数词人的经历。

楼”是一种语言符号,词人为表达一定意念,选取能够引起某种联想的具体物象来抒发内心世界,所以为人们所熟悉的“楼”,便担负起抒情达意的责任,楼变成了情感的依托之处。词人们经历着少年、中年、老年,楼也承载着词人们在楼中的情感。少年时,青春昂扬,生活优越,有激情,有热血,纵使登楼赋愁,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转眼步入中年,步入社会,看到国家的积弱,志士仁人们有志难酬,感伤与现实的悲哀相交织,热情渐退,被社会冷落和遗弃的孤独感油然而生。当老年来临时,看透世事,洞察人情,虽然心情转为平淡,但冷却的热情却得以回归,挡不住词人“豪华落尽”的“真淳”。正是因为一座座楼的矗立,才让词抒发着每个人内心的情绪,“楼”是词的媒介,词因楼而曲折绵长;楼因词而风情摇曳。

从而使词的抒情功能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1]黄进德。唐五代词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唐圭璋。全宋词[m].中华书局,1965.

3]**才。增订注释全宋词[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基于语言象似性的宋词情感表达

作者 王小菊。赤峰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08期。摘要 象似性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近年来的很多研究表明诗词当中存在普遍的语言象似性。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是一种善于表达情感的文学艺术形式,本文从象似性的角度,词人的情感表达方式,认为象似性是宋词传达丰...

表达我们的情感

身势语是最强有力的交际手段之一,甚至经常比口头语言更有力量。世界各地的人们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 愿望和态度,他们可能从来不会大声地说出来。读懂 我们周围的人的意思是有可能的,即便是人民并不想让我们捕捉到他们没有说出来的信息。当然,身势语可能会被误读,但是很多手势和动作都具有普遍性。最普遍使用的面部表情...

表达情感的诗词

诗句大全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评和分享!1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张籍 节妇吟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2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 闺怨 3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元稹 遣悲怀三首 其三 4 相思只在 丁香枝上,豆蔻梢头。王雱 眼儿媚 杨柳丝丝弄轻柔 5 对菱花 与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