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精讲精练 固定句式

发布 2021-04-21 14:06:28 阅读 3872

学习目标:

1.明确文言文中固定句式的作用和翻译格式。

2.结合语境,准确判定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

一、知识梳理。

1.固定句式是指在古代汉语里除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之外,具有相对固定意思和翻译格式的句型。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固定句式,并准确翻译全句。

第一组:表示陈述的句型。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2)项王未有以应。(《鸿门宴》)

3)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4)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5)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过秦论》)

6)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7)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

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第二组:表示疑问的句型。

9)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10)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1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1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13)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14)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15)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16)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也,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参***:第一组:表示陈述的句型。

1)中句型是“无以……”译为“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无法……”全句译为“所以没有一步半步的累积,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积累小河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海”。

2)中句型是“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全句译为“项王没有(什么)话来回答(他)”。

3)中句型是“有所……”译为“有……的(人、原因、办法)”。全句译为“哪敢徘徊观望,有什么非分之想”。

4)中句型是“无所……”译为“没有……的(人、办法)”“没有什么……”全句译为“现在进了关,财物没有什么取用,妇女没有谁受宠幸,这说明他的志气不小的方面啊!”

5)中句型是“以……为……”根据具体语境,译为“认为……是……”或“把……当作(作为)……或“让(用)……做……”或“任用……为……”全句译为“然后把天地四方当作家,把殽山和函谷关当作宫墙”。此句型中“以”后的介词可省略。

6)中句型“以为……”即“以(之)为……”全句译为“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分为桂林郡、象郡。”

7)中句型是“直……耳”,译为“只不过……罢了”。全句译为“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8)中句型是“所以……”表示目的、方式和手段时,译为“……用来……的( )全句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播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的人”。

第二组:表示疑问的句型。

9)中句型是“如……何?”,译为“把……怎么样呢?”或“对……怎么办?

”全句译为:“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同类句型还有“若……何?

”“奈……何?”。

10)中句型“庸……乎?”,译为“哪用……呢?”全句译为“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11)中句型是“奚以……为”表示反问,译为“**用得着……呢?”或“为什么要……呢?”。

全句译为“**用得着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同类句型有“何以……为?”,何以”即“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

12)中句型是“独……哉?”,表示反问,译为“难道……吗?”。

全句译为“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同类句型有“独……耶?”“岂……乎(哉)?

”其……乎(邪)?”宁……耶?”“安……乎(哉)”“顾……哉?

”“岂非……与?”(难道不是……吗?)。

13)中句型是“何……之有?”这是通过宾语前置形成的固定结构,是“有何……”的倒装,译为“有什么……呢?”全句译为“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

14)中句型是“得无……乎?”,译为“该不会……吧?”或“莫非是……吧?

”或“恐怕……吧?”。全句译为“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同类句型有“得非……与(欤)?”得无……耶?”。

15)中句型是“无乃……与?”,译为“恐怕……吧?”。全句译为“冉求,这恐怕是应责备你了吧?”

16)中句型是“……之谓也”译为“说的就是……啊!”。全句译为“听说了很多道理之后,就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

这话说的就是我啊!”同类句型有“其……之谓也” (大概说的就是……吧!)。

文言文固定句式能力检测。

1.下列各句中的“所以……”与其它三项意思不同的是( )

a.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固定句式,并准确翻译全句。

1)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

2)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3)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4)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苏轼《石钟山记》)

5)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3.分析下列文言句子在句式上的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24年高考山东卷)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3分)

2)(2024年高考四川卷)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3)(2024年高考浙江卷)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4分)

4)(2024年高考天津卷)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3分)

5)(2024年高考四川卷)(陈)给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5分)

参***:1.设计意图:检测易混知识点,“所以……”表原因时,译为“……的原因”;表示目的、方式和手段时,译为“……用来……的( )

答案:b项(a、c、d三项中“所以……”都表示原因,译为“……的原因”。b项的“所以……”表示方式,“…用来……”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固定句式,并准确翻译全句。

1)难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独……耶”表反问,译为“难道……吗?”)

2)宋国有什么罪过呢?(“何……之有?”表反问,译为“有什么……呢?”)

3)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得无……乎?”表推测,译为“该不会……吧?”)

4)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所以……”表原因,译为“……的原因”。)

5)民谚中说的“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的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其……之谓也”表推测,译为 “大概就是说的……吧”。)

3.分析下列文言句子在句式上的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

评分标准]“是(这样)” 和“虽然(虽然这样)”都是古今异义词,表示反问的句式“独……乎?(难道……吗?)”每译对一处得1分,译出句子大意得1分。

2)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再都从学校中产生。

评分标准]“大抵(大概)”,表示手段的句式“所以……者(用来……的人)”,不复皆出于学”是介词结构后置,每译对一处得1分,译出句子大意得1分。

3)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

评分标准]“兵(战争)”单音节异义词,两个“以……为……”句式,都译为“把……作为……”每译对一处得1分,译出句子大意得1分。

4)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评分标准]“降(让……投降)”使动用法,表揣测语气的句型“无乃……乎(恐怕……吧)”,每译对一处得1分;译出句子大意得1分。

5)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就问道:“莫不是吕敬之吧?”

评分标准]“策(鞭打,骑着)”,蹇(跛)”,布衣(平民百姓)”,表揣测语气的句型“得非……乎?(莫不是……吧)”;每译对一处得1分;译出句子大意得1分。

文言文句式与固定搭配

文言文句式。一 判断句 1.用 者 也 表判断,其中 者 表示停顿,也 表示判断。译为现代汉语时,者 也 不必译出 1 者,也 2 者也 3 也 4 者,2.用动词 为 或判断词 是 表判断 3.用 即 乃 则 皆 本 诚 素 等副词表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 非 表否定判断 4.无标志的判断句,应...

文言文固定句式

上传 许高凤更新时间 2012 5 27 23 15 07 一 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 如 何若 何奈 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 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 把 怎么样 对 怎么办 怎样对付 处置 安顿 例如 其如土石何?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在...

文言文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表示疑问 1.奈何 怎么办 怎么 为什么 例 沛公曰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2.何如 怎么 怎么样 怎么办。例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3.何以 根据什么 凭什么 为什么?怎么会?例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