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教案

发布 2021-04-17 16:00:28 阅读 5199

第一章应用文写作概论。

一、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处理公务和日常事务、传播信息时使用的格式规范、行文简约的实用性文体。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得到的信息有:

一) 应用文是一种文体(本质属性)

二) 应用文格式规范、行文简约、具有实用性(特点)

三) 应用文的使用者是国家机关、其他社会组织、个人。

四) 应用文是用来处理日常事务、传播信息的(作用)

二、应用文的特点。

一) 实用性。

二) 真实性。

三) 规范性。

四) 简约性。

五) 严格的时效性。

三、应用文的种类。

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经济文书、学业文书、诉讼文书、社交礼仪文书、文稿演示。

四、组成应用文的几个要素。

议**:论点、论据、结构、语言、论证。

说明文: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说明。

记叙文:中心思想、事例、结构、语言、叙述。

应用文同样也有五个要素:主旨、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

一) 应用文的主旨。

1、 概念。

主旨是行文者在说明问题、反映情况、表明主张时,通过文章全部内容所表达出来的一种态度和意图,也叫主题、观点或中心思想。

2、 确立主旨的原则。

正确、鲜明、集中、深刻。

3、 确立主旨的方法。

1) 揭示事物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内部联系)

2) 反映时代精神(现实需要什么,我们就反映什么)

4、 表明主旨的方法。

1) 标题明旨(公务文书中多见)

2) 开宗明义——用文章首句直接表达主旨。

3) 文末点题——用文章的结束语句来表达主旨。

4) 段首显旨(多用于经验总结、调查报告、述职报告等)

二) 应用文的材料。

1、 材料的概念。

材料是指作者为实现某一写作目的,收集货积累的能够表现文章主旨的事例、事件、数据、道理及资料等。

2、 取材。

1)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取得第一手材料。

2) 调查采访。

3) 积累材料: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大量素材,借他人的材料为己用。

方法:撰写笔记、资料卡片、剪贴资料、网络查阅。

3、 选材。

1) 真实:材料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均要真实,这也是符合应用文真实性的特点。

2) 典型:选取的人或事件要典型,具有代表性。

3) 新颖: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精神。

4、 剪裁。

剪裁的要求:

1) 服从主旨的需要,分清主、次、先、后、详、略。

2) 合理安排材料的顺序。

3) 点与面结合。既有整体情况的说明,又有典型事例的介绍。

4) 详略得当。

五、结构。一) 概念。

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合构造,是对观点与材料、内容与形式进行组织安排的具体形式。

二) 结构的原则和要求。

1、 原则。

1) 服从主旨的需要,符合文章的篇幅结构,符合内容的逻辑结构。

2) 体现问题的特点。

一般的文章都是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但不同的应用文也有具体特点。例如报告、计划、总结一般是总分式,合同、协议、说明书一般是条款式。

2、 要求。

1) 完整匀称。开头、结尾都要精炼、概括,不拖沓,主体要具体,表述全面、透彻。

2) 清晰。结构有条理,内容一目了然。

3) 严谨。首尾贯通,上下联结,过渡自然。

三) 结构的内容。

1、 段落和层次。

段落:自然段,是组成文章最基本的单位,有明显的换行标志。

层次:文章表达客观事物的意义单位和表现次序,层次反映作者的思维过程。

安排层次的常见顺序:

1) 时间顺序。多用于事件、情况的说明,如起诉书中对案件的陈述。

2) 逻辑顺序。

并列式:如规章制度、说明书等。

递进式:内容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如决定、通报、调查报告等。

3) 总分顺序。总——分——总;总——分;分——总。

4) 综合式。

2、 过渡和照应。

1) 过渡。

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转换,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将上下段落、前后层次连接起来构成一体。

常用关联词:综上所述;……如下;总之;为此;特此等。

常见过渡:内容开合处;意思转换处;表达变动处。

2) 照应。

指文章的前后关照、呼应,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 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相呼应。

2 内容前后照应。

3 问题照应,在行文中照应标题,揭示主旨。

3、 开头和结尾。

1) 开头。

应用文的开头一般开门见山,平实直接,一般有:

1 目的、根据式:一般用:“根据……”为了……”如规章、制度、计划等。

2 概述式:交代主要情况、内容,如调查报告、总结。

3 提问式:先提问题,然后引起下文。

4 结论式:先把观点主张提出来,再具体阐述,如学术**。

2) 结尾。

1 总结式:文末点题,如总结。

2 号召式:归纳全文,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如演讲稿。

3 公文式:以固定格式构成结尾,如经济合同、礼仪信函。

六、语言。一) 应用文语言的特点。

1、 词语和句式相对比较固定。不同文体有不同的习惯用语;句式多为肯定句、陈述句。

2、 多用句中词语修饰、限定。

二) 应用文语言的要求。

1、 准确。

1) 数字、概念要准确,不能使用“大概”、“差不多”等含混字眼。

2) 近义词注意语境要求使用,如“不能”和“严禁”在表意程度上的差别。

3) 注意词语的感**彩,多用中性词,不掺杂作者的个人感情。

2、 简明: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清楚反映更多信息,言简意赅。

1) 认识问题明确,抓住实质。

2) 陈述事实,抓住事物关键。

3) 提出意见和办法,抓住要点

4) 善于概括,删繁就简。

3、 规范。

1) 使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不使用方言、口语。

2) 选用名义明确而限定准确的词。

3) 使用应用文专用词语。

4、 平实:语言朴素,语意实在。

1) 多讲事实,少说空话。

2) 直言其事,直接表达。

3) 少用形容词、描写、语言修饰。

三) 应用文常用专用语。

1、 称谓词。

涉及机关或个人时,一般直呼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的简称,如“××同志”,“单位”,表指代关系的称谓时,用人称代词:

1) 第一人称:“本”、“我”,后面加上单位简称,如“所”、“部”、“厂”、“校”等。

2) 第二人称:“贵”、“你”后面加上单位简称。

3) 第三人称:“该”,后面可加人、单位或事物,如“该生”、“该产品”等。

2、 引叙词。

引出应用文撰写的根据、理由或应用文的具体内容的词,引叙词多用于文章的开头。常用的有:根据、按照、遵照、据悉、为……特……等。

3、 经办词。

用来说明工作处理过程的已然状态,表明处理时间及经过情况。常用的有:业经、前经、均经、复经等。

4、 综述过渡词。

承上启下,陈述理由及事实后引出作者的意见和方案等。

常用的有:为此、据此、故此、鉴此、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等。

5、 期请词。

用于向受文者表示请求与希望。

常用的有:希、敬希、请、望、恳请、烦请等。

6、 商洽词。

又称询问词,用于征询对方的意见和反映,具有探寻语气,这类词一般用在公文上。

常用的有:是否可行、妥否、当否、意见如何等。

7、 目的词。

1) 用于上行文、平行文:如请批复、函复、批示等。

2) 用于下行文:如查照办理、遵照办理、参照执行等。

3) 用于知照性文件:如周知、知照、审阅等。

8、 表态词。

又称回复用语,即针对对方的请示、问函,表示明确意见时使用的词语。使用时应对下行文和平行文另加区别。

常用的有:应当、照办、同意、不同意、可行、不可行、准予备案、特此批准等。

9、 结尾词。

1) 用以结束上文的词语。如特此报告、特此通知、特此批评等。

2) 再次明确行文的具体目的与要求的词语。如……为要;……为盼等。

3) 表示敬意、谢意、希望的词语。如此致……敬礼;顺祝……

10、大量介词结构的使用。

表示目的、原因:为、为了、为使、因、由于等。

表示对象、范围:对、对于、关于、至于、将、除等。

表示根据、方式:依据、据、按照、本着等。

表示时间、起止:自、于、在、从、自从等。

七、表达方式。

应用文体中,说明、叙述、议论是常用的表达方式。

一) 说明。

1、 概念。

说明是用简明的文字解说事物的形态、性质、特征、构造、成因、关系及功能。

2、 要求。

1) 抓住特征。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到了,事物说明也就准确了。

2) 客观科学。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

3) 准确简明。不弄虚作假,无中生有,任意夸大或缩小。

3、 主要说明方法。

1) 概括说明: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对事物或事理作概要说明。

2) 解释说明:围绕事物的因果关系,说明物因事理。

3) 数字说明:用数字说明事理、现象的特点。

4) 还有:诠释、分类、举例、引用、比较、定义、图表等说明方法。

二) 叙述。

1、 概念。

叙述是把人物的活动、经历,事情的发生、发展以及事物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方式。

2、 叙述的六要素。

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

3、 叙述的人称,也叫叙述的立足点或角度。

第一人称:给人以真实感,但显得没有那么客观。

第三人称:给人以客观性,但又显得没那么真实。

4、 叙述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

5、 叙述要求:真实可靠;交代清楚;线索清晰。

三) 议论。

1、 概念。

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一种表态方式。

2、 议**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 类别。

1) 评述性议论:通过对事物的叙述和评价来阐明观点,说明问题。常见方法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2) 证明性议论:正面提出论点,并用一定逻辑方法来证明和阐述。

4、 论证方式。

立论: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

驳论:驳斥对方的错误观点。

5、 要求。

1) 要庄重。实事求是地评价,以理服人。

2) 要简洁。直截了当地阐明观点。

第二章行政公文。

一、行政公文的概念及其种类。

一) 概念。

1、 公文的概念。

公文是指国家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进行公务活动时所使用的体式完整,内容系统的各种书面材料。

公文泛指一切公务文书:党的文件、行政机关及军事、外交、司法、经济、科技等部门的专用文书。

2、 行政公文的概念。

行政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它是依法和进行公务活动中的重要工具。

二) 种类。

1、 依***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公文种类共有13种: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2、 按行文方向,分3种:

1) 上行文:有隶属关系的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公文。如请示、报告。

2) 平行文:同一组织系统的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来往公文,如函、议案。

3) 下行文: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如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会议纪要。

有些公文的行文方向并不固定,需要按具体情况而定。

3、 依公文缓急程度分为:特急、急、一般。

4、 依保密级别可分为:绝密、机密、秘密。

二、行政公文的特点及其作用。

一) 特点。

1、 法定的权威性。

行政公文是通过法定程序和行政手段产生的,具有法律管制力和行政约束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改变或曲解其精神,更不允许抵制,否则将追究其法律或行政责任。

2、 明确的效用性。

公文时在公务活动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了现实的特定工作或为了完成特定的现实任务而制作发布的。

3、 严格的时效性。

行政公文是针对公务活动中具体问题而制发的,目的是快速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它必须在法定的或一定的时间内执行才有效,否则就会失效。

4、 程式的规范性。

公文的编制和办理具有一系列的原则、方法、程序和格式。

例如我国行政公文处理办法和公文格式都对行政公文的文体、结构、格式、用纸规格、行文规则、公文的办理归档管理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5、 作者的特定性。

公文要求有法定作者,指的是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和担负义务的机关或组织,公文的制发代表机关或组织的意志,而不是个人行为。

经济应用文写作教案 应用文

教学目标 1 经济应用文的写作要求。2 学生写作训练案。教材分析 重点 目标2 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导八课题 1 同学们,我们将来毕业会到工厂或机关工作,有些同学有可能担当工厂或关的宣传工作那么经常会遇到应用文。因此学会写应用文是非常重要的。二 训练步骤。1 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济...

应用文写作教案

第六节会议记录。教学要求。1 掌握会议记录写作的基本格式 2 注意会议记录写作的基本要求。一 会议记录的基础知识。会议记录,是指在会议现场将会议有关情况快速如实地记录下来,以便于保存查用所使用的事务文书。会议记录是本单位会议情况的最原始材料,也是写作会议纪要 传达会议精神的基本参考资料。因此会议记录...

应用文写作教案

教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旅游类文体写作 第一节景区 景点介绍 第二节导游词的写作 第三节海报的创意与写作 第四节启事的写作 第三章礼仪类文体写作 第一节祝词类文体写作。第二节主持词的写作。第三节演讲词的写作 第四节名片和请柬的创意与写作。第五节对联和碑文 第四章求职应聘类文体写作。第一节求职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