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生活化。
写作指导。一、开篇的话。
高一年级的老师、同学们,我们的作文课开始了,我们的作文开篇了。写作之前,我有些话想跟我们老师、同学说一说。对于作文,我听惯了这类的话:
“作文作文,作得头疼”;“作文作文,学生怕写,老师怕改”;“作文写了水平也难提高,写不写差不多”等。无论是我们有些老师还是我们有些同学,如果形成这样的观念,无论是教作文还是写作文,都将是极其痛苦的。作文不能听天由命!
如果老师指导得法,学生写作得法,我们在作文上是大有可为的。
今年,我们语文组申报了省级科研课题子课题——提升农村学生写作能力研究,希望我们本届高一的老师和同学借课题研究的东风,利用三年时间,在作文的教学和写作上走出一条全新的、宽广的路子来。希望各位有识之士能积极参与研究,为提高我们高中同学的作文水平献计献策,勇于实践。
下面我带领大家了解一下本课题。
二、了解课题。
课题名称:提升农村学生写作能力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学生害怕写作文已成了一种通病,一是苦于没有东西可写,二是好不容易写了一篇却又被老师批为没有思想、不深刻或不切题。弄得现在作文教学的现状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写;教师怕改,学生怕分。学生中的很多流行语可为明证,“作文作文,作得头疼”;“中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等等。
其实写作文并没有那么痛苦,教作文也没有那么艰难。我们从身边的学生情况中发现,目前学生写作的城市化倾向泛滥,特别是来自于农村的学生也抛弃了农村生活、风物、劳作,甚至祖辈。学生作文的同质化,让我们农村学生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与个性,失去了生活的鲜活与灵动,失去了思想的纯真与清明,从而也失去了写作的源泉,于是那么多的学生抱怨没有东西写,害怕写作文。
如果教师没有认清这样的问题实质,在写作教学中过分强调方法技巧而忽视对学生的心灵启迪,那么写作教学就走上了一条艰难之路。有人指出这是“泛滥了技巧,孤独了灵魂”,这说得是很准确的。过分强调技巧,既是认识上的误区,也是急功近利、本末倒置的表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扭转不良倾向,我们提出了这一课题“提升农村学生写作能力研究”,希望借此研究,逐步由关注教师转向关注学生,由关注教学转向关注写作,由关注作文技巧转向关注作文灵魂,由关注作文结果转向关注作文过程。让学生伴随写作获得生命、精神的成长,真正把“我手写我心”变**生成长的需要。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
提升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是倡导学生写作生活化,写出生态特征,扭转学生作文城市化倾向,反对学生作文同质化。
倡导学生写作生活化,是针对目前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即使有话说,也多是远离生活、脱离实际的情况而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写作时能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身边人物的生存状态,以作文来表现生活,体现地域特色,反映时代特征,记录社会事件。
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写有准备的作文,引导农村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思考等搜集素材,积累农村生活的点滴,农村特有的风物,亲身参加的劳作以及生活于农村的祖辈身上所彰显出的个性特点等。少教写作技巧,多写内容充实的质朴之文。
在有话说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写作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需要,养成自觉的写作习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话说得好,说得美。要达成的基本目标就是学生作文能写真话,抒真情,释善意,成美文。
学生只要具备一定的生活积累,提升写作能力都是可能的,关键是能让他们找到稳定的写作源泉,能适时地打开写作思路,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关注鲜活的农村生活就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有效之路,本课题的研究将在这方面着力。
三)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学生写作无话可说。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一般会归因于生活单调,阅读太少,没有事件、素材可用。其实用一句俗套的话来说,就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农村学生如果多关注自己熟悉的生活,多关注自己身边熟悉的人,那么写作的素材并不缺少,所以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熟悉的人。
2.所写内容过于浅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不强,认知水平有限,导致习作所写内容过于浅近。有的教师把这个情况归因于学生不会写,表达能力不行,虽然着急,也没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其实这个问题还是跟学生所写内容有关。如果学生所写的是自己不太熟悉的内容,那么他的感悟就很难深刻;如果学生所写的是自己熟悉的内容,那么他对生活的感受就能自然流露,感人的,动情的,深刻的,各种感受就都有了。所以作文教学还是要引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素材,在这样的训练中不断提升感悟能力。
3.学生习作不切题意。学生有时写作内容充实,表达自然,如果从自由写作的角度来看,是一篇不错的作文,但不能准确地切合题意。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很着急,总想从老师这儿获得什么法宝;老师有时也主动投其所好,教一些点题、切题的方法与技巧,其实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如果学生熟悉自己的写作素材,那么写作不过就是“用自己熟悉的生活来解读作文题目”,不会偏题,所以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熟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对生活准确的感悟。
4.写作指导偏重技巧。我们的目标是:倡导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生命的写作教学;倡导摈弃纯知识灌输和纯技巧授受而强调滋养生命、触动灵性的写作教学;倡导保护学生自主表达、创意表达的权利,让学生享受写作的快乐与尊严的写作教学;倡导因循学生的实际,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生活的美,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的写作教学。
四)主要观点。
1.作文教学的核心应该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高中生的生活范围很小,生活内容也比较单一,他们由于背负着承重的升学压力,基本接触不到丰富、火热的现实生活。对他们的作文“生活化”的研究,就是要引导学生从个人的小的生活圈子里走出来,去观察生活,去了解社会,去接触自然,去体验、感悟。
力求让学生做到:做有心者,学会观察生活;做用心者,学会体验生活;做慧心者,学会感悟生活。
2.作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反映真实的生活。学生作文中较少看到鲜活生活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缺少对生活的认识,没有自己的独特体验,缺乏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和个性化评价。在他们的作文中,“见古不见今”、“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己”的现象相当普遍,套话、大话、空话比比皆是,引用名人名言和名人事迹不断撞车,对所了解的生活材料不能有所判别、有所取舍、有所利用。
在作文中不会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加工与分析,不能跳出原材料,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所收集的材料,缺乏用自己的思想来统领材料的能力,所以所写出的作文只有“生活的真实”而无“艺术的真实”。
3.高中生作文应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记忆。目前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人云亦云、言不由衷、胡编乱造,看不到他们鲜活的生命,也看不到他们活泼的身姿,看不到他们年轻的狂热,当然也很少见到他们的青春的悸动。让作文见证生命,让作文记录生命,让作文闪烁个性的灵光,让作文成为学生抒写性灵、张扬个性的最好方式,真实记录下学生成长的心路历程,描画出他们发展的人生轨迹。
三、作文教学的整体思路。
高一写作设计。
1.主题。真:写真言,抒真情。
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写人就是生活中的人,写事就是生活中的事,抒情就是自己的真实情绪。
2.文体。记叙文:高一练好复杂记叙文的写作,掌握写作的规范与方法。
3.记叙文训练点。
上学期。1)写作素材生活化。
2)写真话,抒真情。
3)写出鲜活的人物。
4)写出曲折的事情。
5)写作素材生态化。
6)写出地域特色来。
下学期。7)写景物如在眼前。
8)人物皆着我之色。
9)写作素材生命化。
10)于细微处见精神。
11)夹叙夹议写人事。
12)写作有我的个性。
四、写作训练(任选一题)
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100分)
高一学生,十六七岁的年龄,在父母眼里,我们还是“孩子”;在孩子眼里,我们已是“大人”;在我们眼里,我们就是我们。跨入高中校门,我们有一种忽然长大的感觉。回首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看人、看事、看问题的方式已悄然发生变化,这些正说明我们已经长大!
把我们成长的故事、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吧。请以“长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
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100分)
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请以“我感受到的亲情”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不得抄袭。
五、写作指导。
1.长大。1)解题。
长大”,也就是成长为大人。人的成长既指年龄的增长,也指心智的成熟、思想的发展、观念的进步等,并且后者往往是更关键的标志。
如何体现我们“长大”了?应当通过你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看法来体现。比如说上学,上小学时,我们懵懵懂懂,对父母送我们上学不会产生感恩之心;上初中,为了让我们受到更好的教育,父母可能会为我们择校,这个过程并不轻松,我们可能会体谅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上高中,费用猛然增加很多,教育支出已成为家里的一笔巨大的开支,我们会觉得父母很不容易,会体谅到父母的艰辛,会产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原先对父母的逆反心理,也慢慢变成了愧疚,觉得自己过去太不懂事,——其实这个时候说明我们已经懂事了。
不再孩子气了,那不就说明我们已经长大了吗?不要自己说自己长大了,而要通过事件,通过你的想法、做法,让读者看到你长大了。
2)选材。选择哪些材料来体现自己长大了呢?一定要关注自己的生活,你的生活很重要。
生活中有很多事件让我们与父母、朋友等有碰撞,原先我们小,不理解,就有矛盾,后来我们长大了,能理解了,这样的事就很好。这样的事很多,小到吃饭、穿衣、走路、说话,大到求学、做作业、交友、处理家庭矛盾等。
2.我感受到的亲情。
各人尝试自己审题。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篇我校同学的习作,希望对大家拓展选材思路有所帮助。
锁。高三(11)班谭洁。
金锁锁,银锁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儿时的歌谣依旧萦回在耳边。那时对这首歌的崇拜决不亚于现在对流行歌曲的狂热,但现在我竟有些迟疑了:每把锁真的都有开启的钥匙吗?
至少我和他的锁无法解开。
十八年,他无时无刻不在我身边,但我却没有感觉到他的暖意。也许是我忘了吧,只是童年五彩缤纷的记忆里,没有他的慈爱身影。
我从没享受过被他捧在手上,深深地亲一口,再抛向空中用手稳稳地接住时飞翔的欢跃,虽然他有着一双宽厚而有劲的手;也从没体会过坐在他肩上,得意地到处游荡,像骑马、踩高跷似的张扬,虽然他有高大的身躯、宽阔的肩膀;甚至从没收获过被他牵着小手,到处跟人炫耀他的女儿有多优秀而受到别人夸奖时的自豪,虽然他经常夸奖别的小孩。
写作指导 高考写作素材
高考写作素材1 松本真一是日本航空运行技术部性能组组长。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只知道他拥有和我们同样多的时间,但要做比我们多的事,却不知道他是怎样办到的。松山真一每天阅读一本书,读完后写出书评,然后发送给网络杂志。因见识独到,评论精妙,许多书评被反复 约有十万之众的读者。松山真一每天早上6点起床,赶搭头...
写作与指导 写作素材 时间
写作素材 时间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 凯勒。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流东,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 明日歌 4 杂诗 晋 陶渊明。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
挖掘写作素材,优化写作指导
挖掘写作素材,优化写作指导。作者 周丽玲。中学课程辅导 教学研究 2014年第16期。摘要 农村孩子对语文学习,既先天不足,又后天营养不良。特别是写作,更是雪上加霜。如何让农村学生能够从平凡中发现不寻常,从熟视无睹中挖掘可睹之物,从而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改进写作教学,优化方法指导,提高农村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