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写作

发布 2021-04-15 20:47:28 阅读 2718

第一章新闻采访概论。

一、采访的特点:(了解)

1.目的的差异性;2.时间的限制性;3.项目的突发性;4.需要的广泛性;5.知识的全面性;6.活动的艰辛性。

二、采访的形式:(了解)

个别访问;开座谈会;现场观察;参加会议;蹲点;查阅资料;改写。

第二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真实性(识记)

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通常也叫准确性。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

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真实性的具体要求:(识记)

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等都必须真实;

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甚至动作等都必须真实;

3.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都必须是确切无误;

4.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里活动等都必须是当事人所述的。

5.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三、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理解)

1.初步接触,不明要求;2.作风浮夸,粗枝大叶;3.

知识不足,真假难分;4.道听途说,不经核实;5.追求生动,合理想象;6.

为赶时髦,以偏概全;7.急功好利,有中生无;8.沽名钓誉,胡编乱造。

四、思想性:指新闻报道的政治倾向,在我们看来,即指马列主义、***思想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通常也叫指导性。(识记)

五、如何坚持思想性(理解)

1.传播信息是思想性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

2.抓准问题是思想性强的关键,要求记者抓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3.增强可读性是加强思想性的业务手段。要使思想性和可读性有机统一必须注意三点:引而不发,含而不露;借用知识,纠正偏见;增强趣味,寓教于乐。

六、时间性:(识记)

即指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这是新闻报道所必须坚持的又一个基本要求。

七、如何保证新闻的时效性:(理解)

1.新闻从业人员的时间观念要转变;

2.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作风、修养要提高;

3.采编人员的分工不宜过细;

4.先简后祥地搞连续报道;

5.简化审稿制度;

6.尽可能地更新通讯和交通工具;

7.组织强有力的多渠道发行网。

八、用事实说话(识记)

即指记者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个事实中,让受众通过这一事实自己悟出某种道理。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

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九、新闻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理解)

1.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新闻最基本的内涵,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2.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具有不容置疑、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怎么才能较好地用事实说话(了解)

1.精选事实。

2.巧叙事实。

3.夹叙夹议。

4.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

十。一、用事实说话的方法:

1直接陈述;

2.不能以抽象的概念和议论代替事实的报道;

3 实事求是,按事实本身的逻辑展开新闻;

4 采取第三人称;

5.注明****。

第三章发现和判断新闻。

一、新闻敏感(识记)

通常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即指新闻工作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二、新闻敏感的内涵(理解)

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

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的读者;

3.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4.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5.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想新闻。

三、如何培养新闻敏感(了解)

1.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

2.要立足全局看问题;

3.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

4.知识广博助敏感。

四、新闻价值(识记)

事实构成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五、新闻价值的五个因素: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了解)

六、新闻政策(识记)

即指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该注意什么等待。

七、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的关系(理解)

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的具体关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能否报道,一是看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是看其是否符合新闻政策,两者兼备就报道,缺一则不宜报道,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制约。以往的报道有两种不良倾向是要引起注意的:

一是偏重新闻政策,忽略新闻价值;二是追求新闻价值,不顾新闻政策。这都是要不得的。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应该服从新闻政策。

如果新闻政策有缺陷,则通过一切可行的办法,力促有关部门修订,总之,服从科学,又服从纪律,二者辨证统一。

第四章记者的思维。

一、逆向思维(识记)

就是遇到事物倒过来想一想,从相反的方向和角度来考察问题,从而发现人家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鲜事物,或者找到人家所不曾采用过的表达形式。

二、逆向思维的类型:换质法逆向思维;换位法逆向思维;对立面归纳法。(了解)

三、发散思维(识记)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来的,他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特质,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以一个目标(或任何一个事物)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飞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

四、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理解)

1.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开拓知识面。

2.要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3.克服“功能性固执”

4.横串纵联,进行“相关联想”

5.要不断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是思维的触角四处延伸。

五、统摄思维(识记)

首见于苏联学者鲁克的著作,美国学者把它称为“辐合思维”或“收敛思维”。统摄思维是一种驾驭,吸收并凝聚各种信息的思维方法。

第五章记者的修养。

一、思想作风修养(识记)

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思想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有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思想上同***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就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否则当不好记者。

二、知识修养的重要性(了解)

1.能有效地打开采访通道。

2.能满足读者的求知欲。

3.能避免犯常识性错误。

4.能提高采访写作能力。

三、记者的技能修养包括:(了解)

1.熟悉方言和土话的技能。

2.掌握外语的技能。

3.掌握摄影、录像技能。

4.掌握现代化通讯的技能。

5.掌握驾驶各种交通工具的技能。

6.掌握辨向、测时技能。

四、职业道德修养(识记)

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关系时的行为规范,包括五个方面:坚持真理,忠于事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深入实际,体察民情;互敬互学,积极竞争;摆正位置,不谋私利。

第六章采访的第一阶段。

一、报道思想(识记)

通常是指新闻报道的目的,包括体现和达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等。它是编辑部依据党和**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方针、政策、策略而规定的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要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的大体框架。

二、新闻线索(识记)

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不能把现成的拿来构成新闻报道,它比较简略,没有细节,没有事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常常只是一个片断或概况,它只是将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在记者的头脑中。

三、新闻线索的获取途径:(理解)

1.通过党和**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

3.通过记者耳闻目睹。

4.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

四、采访准备(了解)

除了一定的物质准备外,还要有精神上的准备,一般说来要做好以下几种准备:

1.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2.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

3.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五、采访计划(识记)

即指大体的活动步骤、方式,确定要访问的部门、人员名单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多少字、采写周期等。

第七章采访的第二阶段。

一、访问条件创造(了解)

1.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

2.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

3.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

4.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

5.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

6.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

7.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

二、有意注意:即指有自觉目的和通过一定努力、自制产生的注意。

无意注意:即指那种自然发生,不需要任何努力、自制而产生的注意。

三、提问方式(识记)

正面提:即提问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要转弯抹角兜圈子。适用于记者熟悉的和干部学者演员外宾等采访对象。

侧面探:即运用启发引导的原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地促使采访对象对以往的新闻材料产生回忆。

反面激:即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变“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

激问:记者在其所假设的问题中,投入一定强度的刺激,迫使对方感觉朝相反方向转化。

错问:刺激强度超过激问,要求记者从事实的方面设问。记者故意说错,促使对方的兴奋程度剧增,迅速产生要否定错误、澄清事实的感觉。

四、提问要注意的事项:提问宜简洁;提问宜具体;提问宜间接;提问宜自然。(了解)

五、观察: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行动,是人对现实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是人们直接用肉眼或者借助仪器获取信息的过程(识记)

六、现场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感觉器官同时运用、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在客观实际中进行检验的现场采访形式。(识记)

七、视觉在采访中的功能:(了解)

1.能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

2.能为鲜明、生动的表达事物创造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3.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

4.能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5.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

八、记录的主要范围:要点、易忘点、疑问点、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记者的联想。(了解)

新闻采访写作

二十七。访问的准备 方法及深化 采访准备的实践意义 1.做好准备,是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 2.做好准备,能尽快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 3.做好准备,会使记者成为一个采访的快手 4.做好准备,将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新闻 5.做好准备,有助于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采访的准备工作分为两种...

新闻采访写作

2012年自考新闻采访写作知识点一。2012 04 01 14 15 网络 大中小 我要纠错 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它只是为新闻采访报道担供有待证实 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第一手材料 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

新闻采访写作

一 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5 1 新闻采访。2 采访的 心理控制 3 新闻线索。二 判断题共5分每小题1分 1 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2 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它是一种天赋。3 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4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