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入门

发布 2021-04-15 20:23:28 阅读 2615

怎样选好新闻稿件的主题。

要写好新闻,事先就要想好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什么,无论是写消息、特写、还是通讯,都要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主题。主题,我国古代称?意?

,或叫?主旨?、?

主脑?等。 主题这个词,来自于德国,最早它是一个**术语,表达的是乐曲中的主要旋律。

后来又被借用到文艺创作和文章的写作中。日本从德语中将其翻译过来,称为主题。我国现在使用的?

主题?这个词,是从日本引进的。

一篇消息写什么内容,要先把意思想明白,这就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唐朝诗人杜牧说?

文以意为主?,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说?意犹帅也?

,都说明?意?是作品的灵魂和主脑。

写新闻也是这个道理,由于新闻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作者总是通过对新闻事实的表达来说明某个问题或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任何新闻作品都不可能没有主题。有了主题才有明确的方向。

主题的重要性在**呢?主题对新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它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成为整篇文章的中心。

所以说,主题是新闻作品的统帅,新闻作品的结构安排、遣词选句都要有要受它的?调遣?,即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等等,都要以主题为依据,受主题的约束。

因此,?意在笔先?,主题明确了,才好伏案动笔。

主题从**来呢?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作者头脑里所固有。

的。主题来自人们的生活,来自社会实践。生活和社会实践越丰富,越有利于选择好主题。

新华社记者李峰,当年在国内部当记者时,曾写过一篇《?一厘钱?精神》的通讯。

开始他们只是看到北京墨水厂重视节约,在瓶盖上也力争节约一厘钱。于是想把类似的事写个《一厘钱》的集纳,后来,听说各地种种浪费或占用国家财产的思想同爱护国家财产的思想,矛盾相当突出,全国要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这时又了解到北京墨水厂是把节约一厘钱当作增产节约的口号提出的)。于是,他们对节约?

一厘钱?这件事的看法改变了。认为重视节约国家和集体的一厘钱,浪费或占用国家和集体的一厘钱,是上述两种思想矛盾的焦点,是两种思想的分界线。

在增产节约运动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中,应当大力提倡一厘钱的精神。有了这种行动口号,就有可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于是,就产生了?

一厘钱精神?这个主题。这就告诉我们主题是要费力提炼的。

通讯员容易犯的毛病,往往是事先在家里想好?点子?,再到下面去找几个例子,拼凑成一篇稿子。

如此缺少在大量材料中的反复分析、提炼的过程,主题就难以选好。

那么,怎样去提炼新闻的主题呢?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从政策上考虑。

采写任何新闻都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与党的政策相违背的新闻是错误的新闻,从符合政策出发,这样才能确保正确的新闻导向。所以,炼意、确定主题的正确与否,都要用政策来衡量。 二是从形势上判断。

炼意要以形势为依据,立意具有鲜明的时间性、针对性,形势变了,时间发展了,选择新闻主题也随之而变。凡是新闻精品、名篇,它的主题都具有时代精神,体现了某一时期党的路线、政策的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

象。所以说主题的提炼要放在时代的?天平?

上称一称。 三是概括的方法。立意是事实和作者的主观性相统一的产物。

而炼意则是这一统一的手段。它是在丰富的材料基础上进行概括实现的,经过思维的不断加工,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功夫,由现象达到本质的认识。比如《?

一厘钱?精神》,初稿的第三个插题为《动力》,主要是写那些职工为什么重视节约一厘钱、一分钟和重视一根火柴的质量。李峰同志说:

原来认为这一段写得比较深刻,可是社领导指出,这一段没有把主题思想提高到应有的高度,要重写。最后才写出了?一个真理?

那一段,使一厘钱精神升华到了一个真理:伟大的事业要从最小的事情做起。这样一改就深刻多了。

当然,主题要集中,不能一条新闻写好几个主题,那就杂乱无章了。

导语要抓住读者。

一条新闻要吸引读者必须具备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一条使人非读下去不可的导语。有人认为,导语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导语的写作,标志着作者的水平。 导语的主要作用一是告诉读者这条消息的主要内容,就是?

立片言以居要?。再就是要紧紧抓住读者,使其欲罢不能,引导读者读下去。如何使导语写得吸引人,是新闻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报刊上出现了一生动活泼、形象性强的好导语,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借鉴。

请看羊城晚报的这条新闻导语:本报讯?怪事!武汉市有两幢新盖。

的居民大楼,竟然无人管业,住户要求立约交租,也无人理会。? 这条导语紧紧抓住两幢居民楼交租无人收这一不正常现象,用?怪事!?

二字开头,一下抓住了读者好奇心理,使读者不得不往下看个究竟。 再看2024年8月16日大众**一版刊登的一条会议新闻导语:?今天在济南召开的全省落实离休干部‘两费’工作会议别开生面:

会议规定,对离休干部‘两费’基本无拖欠的市地无需派人参加,不必陪会;凡拖欠离休干部‘两费’30万元以上的市地,由分管书记到会;凡拖欠额在10万元以上的市地,由组织部长或老干部局长参加……?这条导语虽略显过长,但却抓住了会议特点,克服了一般化,写出了些许新意。 根据新闻主体的特点,运用典故,也可使导语增色不少。

羊城晚报的一条导语写道: 本报长沙专电?七月上旬,湖南益阳市传来一桩与追韩信媲美的佳话。?

这条消息是说一位老干部上书五千言,力排左的偏见,保荐贤才,使一位依法办事,遭到非难,因而被迫要求调离的律师,在临走时得到了挽留,并被任命为益阳市司法局副局长兼市法律顾问处主任的事。 导语用了众人熟悉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勾起人们的阅读欲望,使读者想了解今天的?追韩信?

的来龙去脉。 国外新闻**对导语的写作非常重视,往往是反复推敲,力图写活,写得传神。如:

我国**在计划生育政策上提倡二胎。奖励一胎时,合众社就这一问题发的消息导语是: ?

生两个好,生一个更好,这就是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现在制定的生娃娃的新政策。? 把提倡二胎,奖励一胎写成?生两个好,生一个更好?

,把计划生育政策说成?生娃娃?政策,不仅更口语化,而且有新意、有趣味。

国外**有时采用第二人称导语,即在导语中直接称呼读者为?你?,这类导语缩短了文章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读来使人感到亲切,使读者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到消息之中。

例如:在一次男性腺体移植手术。

完成之后,合众社记者卡尔〃里特写了一条消息,导语是: ?百万富翁哈罗德〃麦科米克今天买下了一个穷苦男子的青春。?

导语怎样才能抓住读者呢?至少要具备以下几点才能有吸引力。 一是导语要写读者最关心的,也就是要从一般读者的角度看问题。

报道一条科研成果,一般读者最关心的不是这项成果有哪些单位讨论通过鉴定,而是这项成果对人民生活有何实际意义,导语的写作也应从这点考虑。 二是导语要遵循写新闻先近后远的原则,突出时效性。一个先进人物昨天在北京开代表会,导语就不要先介绍这个先进人物的事迹,那是下文的事。

导语要努力体现一个?新?字。

三是导语要力求形象、生动,增强可读性。这类导语多是抓住新闻事实的特色进行描绘。有的是写出景色、烘托气氛。

有的是声情并茂,新华社发的《落实政策成群鸭子涌进合肥市》一稿导语颇为生动,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初秋的合肥街头,每天清晨可以看到手持竹竿的农民,赶着千百只鸭子穿过闹市。

鸭群一来,满街一片嘎嘎声,大小车辆纷纷让路……?四是导语要短,避免与标题重复。新闻要短,导语更要短。

有的导语不是?立片言以居要?,而是几十字,甚至上百字,详是详了,导语作用也消失了。

也有的导语只是简单的标题重复,读来无味,读者自然不会被吸引。

新闻标题的制作与审美。

新闻写作新闻写作教程

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教程。新闻写作。新闻写作教程。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 新闻写作教程 继承了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汤世英主编的 新闻通讯写作 的优点。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补充了新的内容。突出了新的特点。归结起来。有五大特点。第一。特设 总论 部分。第二。设置专门章节论述当今应用比较广泛的非...

写作新闻写作

1 叙述式 是用摘要或综合的方法,对消息中最新鲜 最主要的事实作扼要的叙述。2 描写式 是对消息中的主要事实或某一个有意义的侧面,作间接的描写。3 评论式 是对所报道的事实,作简洁 精辟的评论,以揭示事物的性质。4 提问式 是把主要事实用提问的方式写出来,使报道的问题更为尖锐,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三 ...

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写作指引

本单元有三个任务,老师在指导学生完成第三个新闻写作任务时,可以采取以下思路指引 1.根据 任务二 新闻采访所提供的素材,选取自己喜欢并有相关素材可以进行写作的角度。2.所选取的报道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正能量,具有一定的启发与教育意义。3.新闻报道的一般要求是 一用事实说话 二是文字应简明扼要,切忌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