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答题方向与注意事项。荒。漠。
化。一、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②动力条件:大风频繁③物质基础: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具体表现在①过度放牧②过度樵采③过度农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当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二、荒漠化的危害。
1.生态环境恶化,威胁基础设施2.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引发饥荒,造成系列经济、社会问题。4.
严重影响荒漠化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经影响到其他国家。
和地区。三、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控制人口增长(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3)解决生活能源问题(4)发展节水农业(5)植树种草,防风固沙(6)设置草沙障。湿。地。
一、湿地的成因。
气候:多雨、蒸发弱②地形:平缓、低洼、排水不畅。③土质、土层:冻土层或透水性差。
或多滩涂)④水文、水系:河网密布、经常发生凌汛、河流泛滥。
二、湿地的作用。
1、生态效益:①调节气候②维持生物多样性③调蓄洪水④降解污染物。
2、经济效益①提供丰富的农产品。②提供矿物资源。③航运。
3、社会效益①旅游观光。②教育与科研价值。
三、湿地资源问题。
数量减少,质量下降造成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
四、湿地资源的保护。
退田还湿地;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③防治水污染;④禁止滥捕滥猎保护野生动植物;⑤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⑥建立湿地保**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一、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①位置②气候③地形④水文水系⑤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条件:①工农业、②人口、城市③经济基础等。
二、田纳西河综合开发的经验的启示是什么?
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3、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1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
一、评价区域优势资源开发的条件:资源的丰富程度与优劣、市场开发前景、交通状况、水资源状况、资金、技术等。
二、分析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单。
一、市场地位下降、生产成本上升、环境污染等。
三、分析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主要有两大途径:①调整产业结构,对能源、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
四、德国鲁尔区兴起的区位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
2、离铁矿比较近3、充沛的水源4、便利的水陆交通5、广阔的市场。
五、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3世界性钢铁过剩4新技术革命冲击。
六、德国鲁尔区整治措施:1、调整整产业结构2、调整工业布局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4、发展科技,繁荣经济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七、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2市场广阔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八、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煤炭运输量大:由于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出省外,目前山西每年外运煤炭约5亿吨。
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
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向西有黄河,向东是太行山,向南是黄河,向北有干旱的荒漠,不利于晋煤外运。
2)水资源短缺。
原因:山西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随着人口的增加、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解决措施:实施引黄入晋等调水工程,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九、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措施:
1、扩大煤炭开采量2、提高晋煤处运能力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十、山西省应采取什么对策实现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
1)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降低开采成本;
2)加强煤炭的深加工和转换,变成电能、煤气、液化产品等,增强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
3)加强煤炭为原料的其他化工产品开发,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区域农业发展。
一、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
1地形:高原、山地、平原地形多样,利于农业多种经营2气候:雨热同季(但有半干旱地区)热量条件满足一年一熟的要求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3土壤:
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高有冻土和沼泽4、植被: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西部有牧草分布。
2二、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国家政策的支持。
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1平原:商品粮基地2山区:林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3牧区:畜牧业基地。
四、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黑土流失、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草地退化、比重下降、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
对策:1、加强黑土培肥,防止黑土流失2、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3、合理采伐,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4、退耕还湿,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培育良种。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一、区域发展条件思路分析。
区域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需要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和城市、交通、工农业基础、历史背景、经济腹地、技术、政策、地区的开放度、生产协作关系等)方面考虑,分析其优势和劣势条件,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出现的问题、原因及措施。
1、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2、出现问题原因:产业基础薄弱、市场腹地小、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措施: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
旅游地理答题模版。
一、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评价方法:①要考虑资源的质量,即考虑其“非凡性”的特点、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其评价性语言为审美价值高(低)、历史文化价值高(低)、非凡性强(弱)。
要考虑资源的集群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资源集群状况是否优良。
考虑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地域组合状况是否优良。
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2、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3、景区旅游环境承载能力。
4、基础设施和地区接待能力。
5、客源市场条件。
其他:政策条件、服务质量、治安等(获取信息)
三、旅游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利:①增加地区的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②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弊:①带来环境污染②对动植物的破坏③对背景环境的破坏④对文物古迹的破坏⑤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四、旅游开发对区域发展出现问题解决的措施:
31立法和政策2建立保护区3排污处理4加强环境保护教育5对环境破坏的禁止6保护规划。
自然灾害答题模版。
一、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人员**、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二、防治自然灾害采取的对策:
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预警系同。2.建立健全各种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3.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减灾意识。
4.实施自然灾害保险制度5.针对各种灾害具体的工程措施。
但也应注意,对于人为造成的自然灾害,应针对人类不合理活动加以治理。如:洪涝灾害——恢复植被。
沙尘暴——恢复植被,(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牧);赤潮——控制污染等。
环境保护答题思路。
一、某地有什么生态环境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水土流失。②土地荒漠化(干旱地区)。③土壤盐碱化(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
④滥砍乱伐森林。⑤草场退化。⑥物种减少(或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⑦湖泊萎缩。⑧湿地减少。⑨滑坡、泥石流。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人口压力大(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环境认识不足,生态意识淡薄、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传统的经济模式,损害环境为代价);④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
三、减轻环境问题的措施:
控制人口数量。②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③清洁生产。④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⑤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
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角度分析问题:
要从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三方面展开,即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效益。
例如:生态持续发展:利用秸秆、粪便制造沼气;沼渣、沼液为稻田、果园菜地提供肥料;地热供暖;经济持续发展:
利用地热温泉、农产品等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服务、旅游等相关产业;社会持续发展:客房、餐厅、酒厂等部门的开发增加了就业机会。
产业转移:1、产业转移的原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2、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①对于转移国来说,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但也可能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
对于接受国来说,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3、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设分厂的原因是: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低廉的地价。
如跨国公司在中国建芯片生产厂、汽车厂,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不是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
14、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①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
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台,靠近东南亚的优越位置;
劳动力丰富廉价的优势条件;
侨乡。15、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问题:对外资吸引力下降,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发展后劲不足。
珠三角地区产业基础(轻工业为主)先天不足;
科研实力比不上长三角地区;
市场腹地不够广阔;
工资和地价水平提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6、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信息产业升级。
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筑大珠三角洲城市群;
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加强规划和管理,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
注意:答题时一定要注意规范,用凝练的语言,总结出所考到的知识点,做到全面答题,不漏题。
高中地理答题模版
地理位置分析 1.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4.交通位置 重要海峡 铁路枢纽 港口5.经济和军事位置6.相邻地区 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 平原 山地 丘陵 高原 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 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
高中地理常用答题模版
1.地形 地貌 特征 1 描述地形类型及分布。2 描述地势高低。3 描述海岸线曲直 弯曲 平直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3.影响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4.气候特征答题模版。5.气候成因答题模版。1 纬度位置 热带 带 温带 2 大气环流 气压带 ...
高中地理必修二考点汇总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影响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的两个因素 2.世界人口增长的阶段特征 3.世界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 大洲之间 两类国家之间 4.世界两类国家的人口问题与对策 5.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 6.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7世界和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8.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