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则案例看“双主”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在各门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它也成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育理念。但漫天飞舞的“双主”课堂是不是都高效扎实,科学合理呢?那如何实现“双主”教学模式的最优化呢?
这些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深入研究。接下来笔者就一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来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课堂回放】课题:制作邮票。
教材版本: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
教师出示真实的邮票,让学生具象感知。接着指导学生利用word中的插入文本框、插入剪贴画等操作完成邮票的初步制作。
制作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通过与实际邮票对比的方法来评判自己的作品。随即一位学生置疑: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
师:请讲。生:现实中的邮票边缘都是半圆形的,而按照书上做出来的邮票边缘却是方形。
师:哦,(边说边向那位学生走去)老师来看一看。是的,你发现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非常好,那你有没有想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没想到呢。
师:其它同学呢?你们发现这个问题了吗?(学生点头)你们有没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3分钟后有学生举手汇报问题解决方法。
平静的教室里突然热闹起来,学生同时拥向一台电脑,“怎么弄的?告诉我!”不少同学都说了这样的话。
老师走近一看,屏幕上有几个大大的空心文字,文字中好像还有几个不大的字——“胡万进印”。
师:呵呵,word中原来还有这么有趣啊,这位同学发现了老师也不知道的知识,你们是不是都想知道怎么做?
生:是的。师:
好,老师满足你们的需要。(学生齐说——耶!)但不是现在,别忘了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制作邮票。
课后,老师给大家延长几分钟,请这位发现者给大家讲讲过程。
评析】既然是“双主”模式的课堂,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概念——“预设”与“生成”,因为无论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都是在一个个“预设”的验证中,一次次“生成”的处理中来体现的。而恰巧的是在这一则案例,“预设”与“生成”同时出现了。
学生发现邮票的边缘有问题”很明显是一次成功的预设,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在教师出示实物邮票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提示作用下,“预设”的问题“成功”的被学生发现了,此时教师并没有正面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是把问题又抛给了学生。“纸上得来。
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一来一往的对话中,学生被老师正确地放在了学习的主体位置上。相信后来被学生自己发现并成功实践的操作一定是学生学习该课学习中一个深记得的记忆。
接下来学生上课展示的“胡万进印”这一事件则属于典型的动态生成。所谓动态生成就是预设之外的课堂教学事件,笔者对这位老师的处理方法深表赞同。一是因为学生展示的“胡万进印”与本课的教学内容虽同属word软件但没有关联。
二是教师并没有粗暴地干涉学生的发现,而是采取了“拖延战术”保护了大家的好奇心。在这一“动态生成”事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有效的展示——避免了无序的生成对教学的影响,又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
至此,笔者认为“双主”教学模式其实可以简而言之——课堂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精心的课前预设),更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包括如何做事做人)的方法(灵活的处理生成),因为前者只是短期目标,而后者可以影响学生一生。这就需要学生进行更多的主体参与,而教师则要像船长那样把控前进的方向。
观察日记一则
观察日记一则冯旷霖 10月1日星期一晴晚上放学回家,我在车棚外面抓到一只小巧玲珑的蟋蟀。我把它带回了家,装在一个透明的小塑料瓶里,放了点菜叶,开始观察了 它有两根一长一短的胡须。左边长一些,大约有10公分,右边短一些,大约只有6公分。它还有一双比芝麻还小的眼睛,黑乎乎的。还有两对足和一对强有力的大钳...
日记一则日记
日记一则 日记。日记篇一 日记一则2014年5月25日。今天我来到了奶奶家,我一进门,哇!真是五颜六色,色彩斑斓啊!你猜这是怎莫回事,让我在下面告诉你吧。树可真多啊!有杏树 石榴树 柿子树 和樱桃树,秋天我就可以吃到许多水果了。口水流下来了。月季花可真多啊!红色的 白色的 橘红色的 还有紫红色的,一...
随笔一则作文
随笔一则。年级 初一。字数 体裁 散文。时间很长很长,足够我去忘记一切。我突然恋上风的感觉,那种极致的,寂寞的美。我有点失意,我在思考,我在犹豫。活在这个世界那么累,这里太过现实,我不得不被推出在人生的舞台上,像提线木偶,丑态毕露地狂乱地舞。在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是那么自私,那么虚伪,真实得让人撕心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