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写作“S X”模式的尝试

发布 2021-03-07 09:19:28 阅读 4508

初中记叙文写作“s+模式的尝试。

有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锤炼打造的是语言精华;有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垂手而得的亦是妙作佳篇。无论“锤炼”或“天成”的都是在生活阅历的厚积下、审美意趣的触发下、时代思潮的冲击下自主创作而成的。而如今要在短短的初中三年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教师该怎样指导?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能具体明确、文通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重在交流信息。

传达思想,适应社会需要。在这样的目标下。教师该怎样指导学生写作?

没有现成的作文教材,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整理归纳了一个“s(事件)+x(条件)”作文指导体系,以期专家于矿石中能提炼出些许铁质。

一、实践之基点。

人选教材的文章俱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对于承载思想的文字。我们往往将它当作跳板,而聚焦于文章的内蕴。就如同沉醉于演员的舞姿,而不去解析动作本身。

而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做的事是教学生如何舞出美来,如同指导一名舞者,该怎样出场造型,眉目传情,在翻转、腾越或摇摆中显出独特的力与美,动作完成的一刹那摆出一个完美的造型,写一篇文章就像编一支舞曲:指导者为舞者量身定做,并反复替舞者编排指正,这是启蒙;给舞者自编的套路加以修改,这是提携;舞者自己学着组合,形成创作,这是目的。

因此,实践之基点是一个粗浅的想法:让学生有意识地尝试尽可能多的表达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形式,在自觉的练习中强化记忆,逐步在强化中转化为内在的,一旦有内容牵引就呼之而出的外衣。

二、实践要避免的误区。

误区之一是观念上对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僵化认识。从教十几年,我一直认定内容决定形式,在作文教学中总是视内容为第一位,强调写真情实感,以为思路信马由缰,好文章便彰显眼前。多年以后才明白,能够从内容出发运用合适的形式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的学生实在是凤毛麟角。

你能说学生没有生活,没有真情实感?询问学生。固然有说没东西可写的,但更多的是不知怎样写。

单纯地强调内容,而没有一招一式摆弄路数,很多学生最终茫然而无功。

误区之二是形式与内容分离。其表现:①我也曾在作文教学课将“开头法”、“结尾法”等写作技法教授给学生,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运用于作文。

结果却发现学生听得心潮澎湃,可落到具体写作上,就不能及时刷新记忆;②课本所收范文都是经典,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总会总结出许多写作特色,可学生通常是“听”而不“悟”,写作的时候,什么都用不上,依然我行我素。所以,教学的关键是帮学生找到与内容相匹配的表达形式。

三、实践动作。

新课标主张写作与生活结合,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内容、写作三者并轨。这的确是一个方向,但没有具体到操作,这是一个空档,也为语文教师的个人发挥留下了余地。我的做法是:

合理附加作文条件,形成写作技法的渗透。我所说的附加条件即在日常的训练指导中,给学生作文任务的同时附加一个技法方面的条件,在练的过程中同时形成对这一技法的重新的根本的认识。我编排了一个简洁易学的体系,将这一体系称为“·s(事件)+x(条件)”体系:

叙事是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练习叙事为核心,附加不一的条件,进行作文辅导。我作过一些尝试。

尝试一:主体内容为叙事,以较多的篇幅突出对某件事的叙述。篇末以一句话画龙点睛,使全文深意粲然。

如《珍珠鸟》在叙述养鸟的故事后,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一句结尾,卒章显志,将一篇清新的散文提升了一个高度。文章中“s”是一个完整的事件,“×是一个哲理:一句简洁的话,似秤砣,虽小却力压千斤。

这类文章的特点在于叙议界线分明。易于把握,不像有的文章将思想这种精粹砸碎了。揉捏了。

存在于品质中又不露痕迹,成为文章的元素。于是,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写作要求:叙述童年往事,在最后用简洁的话语表述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或体会。

这次练习收效颇丰。一位平时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在叙述了童年跟父母下地干活的经历后,这样结尾:让我们在辛勤劳作中感受快乐吧!

尽管文章有些语句不怎么通顺,但这一结尾却使全文境界豁然。在布置题目前我也担忧,这样的镣铐是否会束缚了那些思想活跃才思如流的学生。但在实践中,我发现让优秀学生戴上镣铐跳舞,其舞之韵也非同一般,尤其对于他们思想的磨砺和提升。

一位学生在写了童年三次失败的往事之后。这样结尾:蓦然回首。

我明白。假如成不了不没的航船,成不了高昂的帆。我就选择去做一名水手,并努力去做最优秀的水手。

假如这一火花只是融于文中而不突兀于篇末。怎能给人那么强烈那么持久的震撼。思想淬淬火,思想的精髓才彰显于文中。

尝试二:朱自清的美文《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图景。其中写春风时,引用了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将春风的描绘由视觉而触觉多方位地沁人心脾。

随后有个作文训练,“s”是描述秋,“x”是引用诗词佳句。

尝试三:插叙是一种叙述顺序,用得好的话,可以使情节紧凑,主题鲜明。但实际写作中,学生往往是平铺直叙,因而掩盖了主体事件。在一次作文训练中,我加了一个用插叙的条件。

总之,将一篇好文章推荐给学生的同时,就把文章的一个最突出的技法进行提示或训练,投石问路,往往能够起到比较理想的写作教学效果。

四、实践之意义。

第一,这种条件限定从其本质而言不是花盆对于泥土的限定,而是坐标之于抛物线的框定,其延展性和开合度是由本身的属性决定的。

第二,以条件的限定的形式出现,就其意义而言是构思引导,对理性渐强的初中学生是一种意识渐趋渐明的引导。是一种认识的整理,认识整理有助于思维的成熟。

第三。条件限定,是限定又是拓展,是对本次作文思路的限定,同时是对作文新形式的拓展。

第四,条件限定体系不是一个闭合的体系,它的放开程度与文学的发展可以同步。受训者的个人成长轨迹与文学发展之轴相形相随。

在实践中,我不断地尝试与感悟写作之本质与技法,以引导学生走向最高境界——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记叙文 尝试的记叙文作文

尝试的记叙文作文五篇。尝试的记叙文作文五篇。很多事情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容易,只有亲自去实践,去尝试了,才能知道其中的甘苦,以后可不能轻易下结论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尝试的记叙文作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尝试的记叙文作文1 人生,是在许多尝试中跌跌撞撞成长起来的,许多机遇只能在尝试中才能抓住...

记叙文写作记叙文结构行文模式 “线索串珠式”的运用

记叙文写作 记叙文结构行文模式 线索串珠式 的运用。著名作家刘白羽说过 生活五花八门,色彩斑斓,可是你要是从中理不出个清晰的线索,得不出个明确的概念,也就无法概括,无法结构,也就不能用具体的形象把生活的真正的 深刻的东西表达出来。未经整理的材料就像散落的珍珠,难以拾起,更难以运用。如能用一根线把它们...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

记叙文应具有的特质。一要体现 记叙 性质。即记人或叙事。记人或叙事,二者必居其一,但又不能以此否定另一面,因为人与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须得以事情为依托,事情的过程又得靠人这一行为主体来推动 当然,人可以是 虚拟化 的人,譬如动物 自然物或想象物等。所以,是否是合格的记叙文,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