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型作文的写作

发布 2021-03-07 08:31:28 阅读 3048

比喻型材料文的审题立意布局。

天镇三中宋中文

第一部分课时说明。

1.教学目标说明。

近年来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题的作文题,有三大种类型: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其中以材料作文居多。材料作文常见的又分为:

一般型材料文,寓言型材料文,比喻型材料文,名言警句型材料文,漫画型材料文。而命题者垂青的是寓言型材料文和比喻型材料文两大类。从审题、立意方面看,比喻型的材料文难于寓言型的材料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突破比喻型材料文的审题、立意的难关,在以后审此类文题时,有依据,有思路,有方法。立意方面,以典型题例作引导,帮助学生懂得比喻型材料文立意的角度怎么选,立意的切入点在何处,立意的语言怎样形成。布局方面,以教师的“下水文”为范例,分析、掌握比喻型材料文的常规布局方法及文章结构的安排。

2.重难点说明。

本内容的重难点是一致的,一是依据命题者给定的喻体寻找可能涉及到的本体,也就是那种社会生活现象与喻体相似,把它找出来,和喻体形成对应关系,然后从寻到的本体切入,寻找立意的角度。一是找到了相似的恰当的本体之后,为行文立意,这个立意的方法,立意的角度,立意的过程与一般型材料文是一样的,但是这个“意”必须是积极的向上的,有现实意义的,不能是消极悲观的。

3.教学方法说明。

本课时的知识性强,须掌握的要点多。在理解审题、立意、布局的知识和要领时,先由教师慢慢地讲解,学生吸收,领会;在知识巩固迁移时,转换角色,由学生思考,分析,作出结论。

4.教学工具及授课时间说明。

可将课时内容制成课件,加大容量,加快节奏。可将审题、立意、布局的事例印发给学生,以便其有效地思考,作答。本课时采用的是后者。

授课时间,在作文大课上进行。本课时是利用课外活动和自习。

5. 课下作业说明。

课下作业,安排了两个高考作文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高考比喻型的材料文的喻体设置有多难,学生应该怎样备考,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能应对自如。

第二部分课时内容。

一.导语。比喻型材料作文是针对一般型材料文、寓言型材料文、漫画型材料文等形式而言的,是高考作文的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命题者青睐和看重的。近几年全国十八套高考语文试卷,采用这种形式命题的,经常可以看到。

比如,2023年江西题的“雨燕**”,2023年四川题的“点、线、面、立体”,就是这种类型。所以作为应考学生对此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必须了然于心,熟练掌握该类型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二.课时内容。

1.审题。所谓比喻是指文章的题目、话题、命题所给的材料不是写文的直接切入点,而是以比喻的形式出现的,考生须通过喻体,追本溯源,寻找喻体可能涉及到的本体。

比喻性材料文中的比喻不同于一般的比喻句,一般的比喻句是一个本体一个喻体,一一对应的,如,爸爸的头像地球,有山,有水,有河流;或一个本体从多个角度设喻(博喻),如,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因为诚信,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或悲戚,因为诚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或素雅,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而比喻性的材料文的喻体是固定的,也就是命题者给定的,他让考生根据这个给定的喻体去推断可能涉及到的本体,然后依据本喻体的相似性,从本体出发然后立意、谋篇布局。

例1 2023年高考作文题: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侯,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宜,树木就迅速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副标题自定,写在横线上。

题目: 树木·森林·气候。

这样的命题,命题者让你通过树木、森林、气候这几个概念的关系,去**现实生活中与之相类似的人和亊,以树木、森林、气候三者的关系为依托去分析、阐释人类社会中类似的现象。只有这样,才切中了题目的含义。如果你就树木、森林、气候的关系去作文,写怎样栽种树木,栽种大片的树木形成森林,这样可以防风、固土,保护植被,然后再去阐明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义等,就没有审对命题者的意图,就属于走题,跑题。

那么写哪种人类社会现象呢?这就需要你调动生活的经验,运用想象、联想的思维方法,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类似的现象。比如,一个人(树木)反腐倡廉,微不足道,也不能对社会的大气候有多大的作用,如果由一个一个的个人组成一个社会的群体(森林),就会对社会的大气候有所动摇,有所改变。

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成为反腐倡廉的分子,组成反腐倡廉的大森林,那么社会的风气,社会的大气候必然能有所改变。再比如,一个人一天少花一毛钱,看不见也无关紧要,如果全国13亿人每天每人少花一毛钱,一年下来,就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如果用这笔巨款去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必然能给社会的某方面带来大的改观。假如把这笔巨款捐献给我们天镇三中,用来建图书馆、阅览室,用来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用来聘请优秀的高中教师,用来……当然可类比的相关事物很多很多,只要相似就行。

其中“另加副标题”,是告诉考生选择本体,就你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那种现象同 “树木森林气候”由量变到质变的关系相似,那种现象你能把它写好,你的副标题就锁定在“那种现象”方面,比如副标题可以这样拟定——由家庭邻里的和睦相处谈社会的和谐发展,家庭对应树木,邻里对应森林,社会和谐发展对应气候变化,如果就此立意行文且突出辩证法中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就切中了题目的实质与核心。

例2. 一位自认为有才华的青年得不到重用,非常苦恼,他质问上帝,命运为何对他如此不公。上帝从路边随便捡起一块小石子,又随便扔了出去,问青年:

“你能找到我刚才扔出去的石子吗?”“不能,”青年摇摇头。上帝把手指上的金戒指去下来,扔到石子堆中去,又问青年:

“你能找到我刚才扔出去的金戒指吗?”“能。”果然,青年没多久就找到了那枚金戒指。

“你现在明白了吗?”青年犹豫了一阵儿,兴奋地答道:“明白了。

”请以“金子与石子”为话题写文。

该话题属于比喻性的话题,审准题意有一定难度,必须要弄清楚“金子”的本体是什么,“石子”的本体是什么。审题时要从青年说他“明白了”入手,青年明白了什么,是依据什么明白的。明白了以后肯定不会因得不到重用而苦恼,也不会怪怨命运的不公,因为他明白了金子和石子是性质和价值完全不同的两样东西。

金子是闪光的,而石子不能,金子不但颜色耀眼,而且价值贵重,可石子没有。金子正是那些真正有才华有实干精神的人才,而石子却是那些自己不能显露又难以让人发现的庸才。了解知道了金子和石子的本体,本话题立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人要想得到重用,首先要成为金子般的人才,而不是石子的庸才。

2.不奋斗,不努力,自命不凡的人永远不会有真才实学,也不会得到重用。

3.要想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必须努力奋斗,不能抱怨命运,不能恨天怨地。

4.人要多找自己的不足,一味地责怪客观环境是不科学的。

5.人要了解自己,审视自己,不能好高骛远,夜郎自大。

以上立意中没有一条是就“金子”“石子”而言的,所以说,比喻型文题的立意是在依喻体确定本体之后。

2.立意。立意的关键:一是能从不同的角度进入材料,一是胸中要有“意”。这个“意”必须是积极的向上的,有现实意义的,不能是消极的悲观的一家之言。

例3有一位老太太多年来总是嘲笑对面一位女人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也洗不干净,看,她凉在阳台上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无法相像,她怎么会把洗衣服洗成这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太太家里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女人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

“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太太家里的窗子上玻璃太脏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因此我们每个人更应该常检省自己,扪心自问,自己的窗子擦亮了没有?请以“擦窗子与洗衣服”为话题,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该话题属于比喻性的话题,命题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让考生讨论“擦窗子与洗衣服”的本意,而是让你寻找同“擦窗子与洗衣服”相类似的生活中的现象,根据材料中的“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因此我们每个人更应该常检省自己,扪心自问”这句话,我们不难找到“擦窗子与洗衣服”的本体,“擦窗子”可以看成是“发现自己的错误”“检点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自我批评”;“洗衣服”可以理解成“指责别人的错误”“挑剔别人的毛病”,也就是“批评别人”。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就可以从材料中的三个人物入手进入材料,可以作如下的立意:

从老太太的角度立意:

发现别人有缺点有错误,应及时帮助他改正,不要在背地妄加评论。

人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前提下,要尽力地去完善自我,不要把心思用在非议别人的事情上。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为人要宽容大度,对别人的行为不要吹毛求疵。

多寻找自己的不足,多对照别人的行为检省自己,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从细心的朋友的角度立意:

生活中,我们要以善意的心态看待他人的缺失与过错,要帮助其正确地认识缺点与错误,并加以改正。

多关心关怀他人的疾苦,少挑剔指责他别人的毛病。

从未出场的女人的角度——她在材料中是一个虚的形象,虽然没有直接听到老太太的无端指责与嘲笑,但从对待别人的意见方面可以这样立意:

对待别人的意见或建议,不能不分是非地一味拒绝,也不能不辨真假的全盘接受,要用科学的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针对别人的批评与指责,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都要细致地分析与辨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对别人不正确的批评或恶意的中伤,不必介意,要把自己做得更好。

3.布局。文无定法,文章的布局也见仁见智。

但是我认为,作为应考学生,在考前学几种文章布局的方法,掌握几种文章的框架结构,在紧张的考场上必能得心应手,应对自如。就比喻型材料文的布局,我是这样教导我的学生的。

结构:第一部分写喻体的本意。

第二部分写一个过渡句,由喻体的本意过渡到写喻体的喻意,然后以常规文的结构模式行文,就议**而言,按照三步五段法进行。

请看老师的下水文:

例4. 2023年秋高三第一次月考北清卷作文题。

关于写作的比喻句

1 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2 春天像个调皮的小孩,一下子把冬天赶走,一下子又吹出暖暖的风。3 春雨像一个伟大的 师,在为大自然演奏动听的曲子。4 夕阳向大地洒下金辉,整个古城披上了蝉翼般的金纱,大地蒙上了神秘的色彩。5 树上挂满了的柿子,红彤彤的,好像一个个灯笼,为...

写作文常用的比喻句大全

1.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2.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 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3.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4.小姑娘的心灵像雪花一样纯洁。5.庄稼汉们站在地头,望着这片黄澄澄像狗尾巴的稻谷,心里...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领

作者 钟铧南茜。高中生 天天向上 2018年第06期。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几年出现的 新生儿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概念。任务驱动型作文是2015年高考出现的新作文题型。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 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