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教案

发布 2021-03-05 19:20:28 阅读 6796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很强的活动,是作者真实情感自然而然的流露,如果训练脱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就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那么,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呢?叶圣陶先生说过:

“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然而,许多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留心观察,写作文时就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实话实说。

笔者拟从抓住观察、留心特点、启发思考、实话实说等方面入手,**在习作教学方面的点滴心得。

一、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欲望

教育家斯第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教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任何一次作文,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次生活的体验。

教师唯有善于抓住时机,适时启发、引导,学生才会从中产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学习欲望。在上习作课《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的教学过程中,习作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以及为什么印象深刻等一系列问题。上课时,我故意把班长黄元贤同学叫出教室,同学们都感到莫名其妙,个个瞪大眼睛--“老师今天怎样啦?

”“为什么无缘无故的把班长叫出去?”这时,我转过身,和蔼地问道:“同学们,你们说说,黄元贤同学今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脚上穿的是什么鞋子?”通过这一问,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接着,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之后便是交头接耳,好像在猜测,又好像在后悔着什么似的。

一阵子后,我重新让黄元贤同学进入教室,同学们看到了都恍然大悟了,个个心里就有了想说的欲望……这时,我抓住时机,话锋一**“你们看,连身边同学的衣服你们都没有看清,这叫做‘熟视无睹’。更何况到了具体写作时,你们又怎么能观察清楚所写的人、事或景物呢?

处处留心皆学问啊。”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观察兴趣,唤醒了他们细心观察的欲望。

二、教会学生留心观察的方法

有了对任何事物产生观察的欲望,并不能说学生在习作基础已经牢固了, 这只是观察的第一步。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有话可写,关键还在于教授他们观察的方法。

1 、观察要有顺序 。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观察事物时要善于抓住其特点,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理清其内在结构、本质,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准确、生动。在具体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们认真观察黄元贤同学的外貌,并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同学们在观察欲望被激发后,你一言,我一语,发言踊跃。这个说元贤同学“国字脸,浓眉毛”,那个说“中等身材、小嘴、大眼睛”,也有的说他“穿着整洁、大方……”在观察中,我既肯定了同学们的认真、仔细,但同时也指出了他们观察中的缺陷,即这一些特点都是零散的、无序的,观察事物应有一定的次序。同时,我还结合语文教学中提到的有关知识,让他们知道,观察周围的事物,可按时间、空间或事物的性质、特点、发展的顺序,作者观察的角度等确定观察的顺序,或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或由人及物,从整体到局部……如《可爱的草塘》一文,作者在观察草塘的美景时,是按先整体后部分,从近及远的顺序。

《观潮》的作者则采用“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这一时间顺序来观察钱塘江大潮。而在观察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色则按由远到近的方法。《火烧云》一文作者萧红在观察火烧云上来之前晚霞的美妙奇异的景色时也用了时间这一顺序,在观察火烧云上来时则采用从下到上的方法。

因此,从这次习作课的写前观察中,我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观察要有序,语意才明朗;观察若无序,主次就颠倒。

2 、观察要抓住特点。 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这就要引导学生观察时努力发现与众不同之处。观察事物,要观其景,闻其声,品其味,还要用心思考,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捕捉事物的特点。

如《鱼游到了纸上》中聋哑人之所以能使“鱼游到纸上”,是因为他在分析比较中对金鱼的特点非常了解。

3 、观察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 有了对事物比较清晰、有序的认识,还只是掌握了写作对象表面的东西。任何一篇作文都要表达一个明确的中心,即通常说的主题。

学生通过运用方位观察、主次观察、时序观察等多种不同的观察方法,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的真实地写下来,按顺序、抓特点,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这样的文章只是让我们看到了形,尽管是条理清晰、结构明朗的形,但就犹如一尊雕塑,有骨架而没有血肉。要把我们的观察所得描写得有血有肉,就要展开合理的想象。

少年儿童对物、对人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们的情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人是生来就怀有情的核,如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实的果。

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儿童善联想、善思考的特点,用想象来弥补他们尚未掌握的抒情手法之缺,由物及人,由此及彼,由过去及未来,在想象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就能让一切难以表达的东西在有所思中变得豁然开朗。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事物的色彩之艳,形态之美。如一次习作要求是写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我要求学生写《校园的榕树》。

习作前我带领同学们来到校园的榕树下进行观察,大部分同学都能讲出这棵榕树的特点是高大、粗壮、茂盛。接着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应该怎样把这棵榕树的高大、粗壮、茂盛写具体。学生甲马上举手说:

“校园的榕树真高啊,它差不多有我们三层楼那么高。”学生乙说:“这棵树真粗壮啊,我们三个人手拉手才能把它合抱住。

”学生丙接着说:“这棵榕树枝叶向四面展开,差不多盖住了我们半个小操场,树叶密密层层,犹如一把撑开的绿绒巨伞。”我进一步问道:

“校园的榕树这么大,这么美,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与快乐呢?”同学们有的说春雨绵绵,榕树给我们挡风雨,让我们能和平常一样在操场上游戏、活动;有的说夏日炎炎,有榕树给我们遮太阳,我们在树下活动,觉得格外凉爽……可见,只有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展开合理想象,写出来的作文效果才会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三、培养学生讲真实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指出: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这是作文指导的根本和生命。

这就告诫我们,须把“为文求真”作为指导作文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而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不仅是训练运用祖国语言工具,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作文要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写作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抒发真实的思想感情,塑造良好品德的过程。

由此可看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的种种现象是与语文教学文道统一的原则背道而驰的,也是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宗旨。为此,我们必须充分给予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写真事的机会,树立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好学风。在教学中,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毕竟是有限的,要注意提供机会,引导学生真实地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熟悉生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启发他们独立思考,训练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从而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如要求学生叙写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或参观,教师指导,启发思路,帮助学生构思,这样表达出的文章才会优美、具体、充实。如一位小学生观察了“猫抓老鼠”这一情景后,写出的作文就很有生活气息:

“我原来不知猫捉老鼠后还要玩耍一番才吃掉它。猫捉到老鼠后不是马上吃,而是找一个空地方放开它,当它不敢走时,猫就用爪子拨弄它,当它欲走或走了几步时,猫又马上把它按住,这样往返拨弄,直到老鼠奄奄一息,再也无法动弹时,才把它含到另一地方慢慢地吃起来……”我们要大力提倡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写作材料,敢于独抒已见,言之有物、有序、有理的作文,从根本上摒弃一切“说假、写假”的不良现象。

叶圣陶先生一再强调:学生习作的成功与否,在于方法是否得当。他还认为,教育从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作文的角度来理解,关键在于教会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写真事的具体步骤与方法。仍以上面的例子分析,老师在指导了观察的方法之后又问:“大家为什么对他印象深刻呢?

”同学们一定会说出他的特点:热爱劳动啊,乐于助人啊,关心集体啊……还有一位同学说曾亲眼看到黄元贤在劳动课时,不顾脏臭,动手疏通被堵塞的厕所。我又引导:

“怎样疏通?动作、表情如何?周边同学有何反应?

”学生便立即回想起当日的情景,把自己看到的真实情况一五一十地描述出来。经过这么一点拔,大家都明白了一个方法:原来把平时的某些细节认真地挖掘出来,也可以达到表现一个人思想品质的目的。

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认为:“基础教育主要不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序曲。……它应该为未来的**提供表达自己以及与他人交往的工具。

因此,重点应放在掌握语言,培养观察能力,懂得到哪儿去获取信息……”所以我们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边事物,以丰富习作源泉,真正达到作文抒真情、表实感的要求。

作文写作教案 学习抒情教案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2 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3 善于发现自身 人类 社会及自然的美 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教学方法 写作 修改 点评。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没有无心之文 写作离不开情...

作文写作教案 学习抒情教案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怀。教课设计。教课目的 1 认识抒怀文字的特色和写法。2 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纳多种抒怀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觉。3 擅长发现自己 人类 社会及自然的美 擅长从生活中找寻快乐,感觉幸福。教课方法 写作 改正 评论。教课课时 1 课时。教课过程 一 导入新课。没有没心之文 写作离...

作文 状物作文写作教案

状物作文教案。教学目标分析 1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训练体系低年级 乐于表达 训练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能乐于表达自己看到的 听到的 想到的事物 2 能够把句子写完整 通顺 3 能运用好学过的词语造句 4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 等标点符号。学习者分析 1 学生是7 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