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参考社会学复习

发布 2021-03-03 14:42:28 阅读 4492

家庭社会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家庭社会学 2、家庭生命周期 3、择偶4、 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于家庭成员的不同配合和组织的关系而形成的联系模式。

5、社区情理:由地区亚文化决定的某些为在该社区中生活的多数人所认可的行为规范及与此相适应的观念。6、家庭: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及生活在一起的其他亲属。7、家庭关系:8、家庭的核心功能 9、家庭策略 :

家庭面对生存环境的变动和社会变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它体现了家庭对社会的反作用。 10、离婚。

二、问答题。

一)简述城乡家庭策略的共同特征。

1,家庭生存策略(首先是经济策略)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城乡家庭在考虑自己应对措施的时候,首先是基于一种利害上的考虑。2,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发展策略呈现非理性色彩,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投资就形成了不惜代价这样一种态势。3,家庭策略在实施过程中的一致性。

家庭在确定了某项策略的时候,都会贯彻到底。

二) 家庭的性质有哪些?

1)家庭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2)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3)家庭是一种最典型的初级群体。(4)家庭是一种社会制度。

三)家庭的本质是什么?

1) 家庭的本质是经济关系 (2)家庭的本质是人口生产关系。

3)家庭的本质是感情关系 (4)家庭的本质是社会关系。

四)简述城市离婚率高于农村的原因。

1,农村受传统文化和传统家庭制度的影响比城市大得多,因此在婚姻的伦理责任纽带方面与城市有较大差异。2,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加大,导致心理上的紧张,从而引发夫妻互动中的问题,加剧夫妻冲突。3,城市中社会流动的增加增加了异性接触和互相选择的机会。

五)城乡家庭养老功能的差异有哪些?

1,家庭养老仍是主要的养老方式,赡养仍是城乡家庭的重要功能。

2,城乡养老标准和实际水平都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3,农村中的养老标准是依照社区的养老情理建立起来的,所以城乡差距能为农村老人及子女所接受。

4,在抚育和赡养方面,城乡家庭均存在着不对等的情况。即老人抚育子女的付出远超过子女赡养老人的付出。

5,上述的不对等表现为老人进入老年期后,基本上是自己养自己。但城市与农村中自养的表现不同。

6,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而社会保障体系并未建立,城市家庭普遍增加了不安全感。因此城市家庭的赡养功能实际上是加强了。而农村家庭受影响较小,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家庭的赡养功能可能也将有较大提高。

六)简述社会变迁对婚姻家庭有怎样的影响。

1)社会变迁带来的多元化,使家庭类型出现了多元化形式。除了核心家庭外,还有单身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同性恋家庭等形形色色的家庭形式。

2)工业化的进程,使家庭的发展趋向一致。家庭普遍出现婚龄提高、离婚率增加、家庭核心化、功能减少等共同趋向。

3)社会变迁也导致家庭功能的外化。家庭传统功能不断社会化,男女双方越来越趋向于寻求一种不完全维系于家庭生活的个人身份。

4)现代科技对家庭的挑战。网络传媒的发达以及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使家庭面临伦理道德及文化方面的新的挑战。

5)社会变迁带来全球化的深入,造成家庭的不稳定性。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社会流动的频率大大加快,个人与固定地域联系时间的缩短给家庭造成流动、短暂和不稳定性。

6)全球性的人口问题,使国家政策越来越多地干预和影响家庭。各国**人口政策所产生的人为定向给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带来变化;国家和通过福利政策的制定来影响家庭的作用。国家的威力和作用不断加强,家庭已无法独立、游离地以单纯的私人领域的方式存在。

七)、简述家庭的各种社会功能。

生物功能、心理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文化功能。

八)择偶的主要理论有哪些。

本能理论、心理动力论、互补需要理论、角色理论、价值理论、交换理论、序列理论。

三、论述题。

1、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有哪些?试用其中一种分析一个婚姻家庭问题。

1)结构功能论。家庭社会学中影响较大的流派。它从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影响中研究家庭。认为家庭是具有稳定性的社会组织,个人服从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2)冲突论。注重从冲突角度研究家庭。认为在婚姻和家庭关系中冲突是自然的,与其强调婚姻家庭关系中的秩序、平衡、一致或功能主义系统的存在和平衡,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冲突的规律和调解上。

3)符号互动论。一种受社会心理学影响较深的微观分析理论。认为家庭与社会、家庭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象征性的行为来沟通的;强调个人对家庭的顺应,强调家庭内部的协调;认为夫妻之间的行为决定整个家庭的命运。

4)社会交换论。认为家庭关系或家庭行为是一种彼此交换的关系。当一方表现出一种行为时,另一方则以相应行为作为互换。掌握这种互换的度是协调家庭关系的关键。

5)发展论。认为家庭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和自然结束的运动过程,这就是家庭生命周期。家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上有不同的内容和任务。

6)系统论。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由若干子系统所组成的系统,是更大的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子系统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牵制,从而促成家庭系统有序运转,家庭的功能得以充分体现。

7)社会支持理论。把社会支持当作网络资源,这种资源可以帮助个人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危机,增进个人健康和幸福。它有四个主要取向:功能取向、结构取向、主观评价取向及互动取向。

以冲突论为例。对家庭而言,适量的冲突可以起到“安全阀”的正功能。首先,大量的低激烈程度的小型家庭冲突可以释放紧张能量,避免激烈程度高的、破坏力强的冲突的发生,从而对家庭关系起到长期的维持作用。

其次,家庭冲突可以使冲突各方以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了解彼此的立场、观点、情感和行为模式,从而加速彼此适应的过程,促进家庭成员的团结。最后,家庭冲突可以尽快暴露出家庭关系中存在的不合理成分,从而避免这些不合理成分积淀下来最终引起家庭破裂。由于受到冲突的刺激,可以促使家庭关系得到调整和改进,其结果可能会改善家庭的生活质量。

举例大家可以自由发挥)

2、试论现阶段我国代际关系新走向及其影响。

随着家庭伦理观和代际关系在新时期、新时代产生的变化以及迅猛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我国现阶段代际关系的发展有了一些新的走向,其表现如下:

1、分而不离的代际关系。

家庭自古即形成了敬老养老的传统,因而,长期以来,中国老人的供养主要以家庭为主。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家庭模式变化显著,老年人选择独立居住的现象较为普遍。应该强调的是:

尽管养老居住方式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却有别于西方国家代际之间完全独立的居住方式。独立居住的老年人与其子女居住在同一个居委会或同一个区的比例很高。两代人居住距离较近,代际之间既可以互相独立,生活自由,同时又可以经常来往,为两代互相帮助提供了空间上的便利条件。

分开居住但彼此仍然互相照顾与关心,又适应两代人各自的需求,维系代际关系的双优局面,保持着和谐的代际关系。

2、民主和谐的平权家庭代际关系。

改革开放、经济体制变革、商品经济和现代化信息的迅速发展,呈现出多变性的特征。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处事态度、生活方式随社会发展,不断裂变而重新组合,由于每个人社会程度的差异,变裂组合有快有慢,形成了“代沟”。年轻人有超前意识,易于接受现代观念,变裂组合较快,而老年人则反之。

现在一般的老年人能够正视与年轻晚辈的代差,也在努力参与社会,继续终身学习教育,尽力适应新时代发展;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突破既定的思维定势,加速变裂组合速度;改变教育子女的方法,尊重孩子,努力为孩子创造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孩子有各方面的合理选择权利;尽量做到与子女沟通,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减少分歧和差异,建立平等、民主、温馨、和谐的新兴家庭代际关系。

3、隔代抚养关系增加。

近十多年中国隔代户与日俱增,这种隔代家庭主要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户型。隔代户普遍增加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1)人口社会流动增加,大量年轻父母外出务工。对于在城镇工作的农民工来说,他们的待遇并没有城镇居民化。其子女不能在城镇入幼儿园、小学、中学去接受教育,即便能入学,需要交付昂贵的赞助费或学费,很少农民工能负担得起。

孩子只能由祖辈照顾和抚养。

2)城镇双职工的孩子无人照顾,为减轻家庭负担,把孩子送到父母家长期居住而形成隔代抚养。

3)情感需要。老年人退休后,每天赋闲在家,容易感到冷清寂寞,子女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无暇陪伴父母,孙子女可以给老人带来精神寄托,给老人带来天伦之乐,于是老人主动要求为子女照顾抚养孩子。

4)补偿心理。老人退休前忙于工作,对子女照顾相对较少。孙子女出世后,子女工作紧张忙碌,没有精力带孩子,或带孩子缺乏经验,给老人提供补偿机会。

4、代际关系重心下移。

在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中,尊老和爱幼是同时被强调和关注的,处于中间地位的中年人要对他们给予同等程度的关爱与照料。可以说,代际关系的重心支点处于中间位置,中年人就是代际关系重心支点的承担者。但近年来,出现了关注下一代甚于关注上一代的代际关系重心下移的现象,即表现为尊老不足而爱幼有余。

所谓尊老不足,指的是“孝亲”观念的淡化以及对老年人的情感疏离。

形成这种“尊老不足,爱幼有余”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化进程和一系列的社会变化促使家庭伦理关系的重心由长者下移到儿童身上。最主要的原因是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养育孩子数量减少及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增大,儿童的教育在家庭生活中成为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儿童对于父母辈和祖父母辈而言,成为联络家庭亲情、寻找感情依托的核心化载体。

“隔代亲”现象在当今中国家庭生活中表现的极为明显。

5、老年人代际经济关系的理性化。

众所周知,中国的老年群体是一个勤劳、善良、节俭的群体。辛苦一生,并非没有储蓄来养老,只是心理和行为上存在一个消费误区,没有将本应养老的钱用在养老上。将自己辛苦一生节省下来的钱花在子女或孙子女身上。

于是出现了子女结婚,父母掏钱;子女买房,父母赞助;孙子女上学,祖父母资助的现象。而自己将来的养老完全依靠子女“自觉的孝心”,才能得以实现。但是在老人失去经济支持、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时,子女能否自觉地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就不得而知了。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带上了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消除这种不确定性,最重要的还是要引导老年人走出误区,就是经济上的自立。

近年来在老年人基本需求的调查中,涉及到生活中余钱的去向问题时,城市有余钱的老人中,把“储蓄养老”作为他们的第一选择,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改善伙食”和“补贴孙子女”。农村有余钱的老人中,居首位的是用于改善伙食,其次是储蓄养老,补贴子女。从余钱去向的分布,说明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自身收入消费中逐步走向理性化。

以自身安度晚年为前提,最大可能地提升自身养老能力的经济筹码,以备今后之需。

6、代际关系新走向产生的影响。

正面影响 1、“分而不离”的居住方式是消除代际矛盾的好办法。

老少“分而不离”的养老居住方式是不同代际之间为了追求各自合理愿望和要求得以实现,维护了“家和”,避免了两代人之间由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差异而带来的代际冲突和矛盾;平衡了代际之间的利益;也是消除代沟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分而不离的居住方式是比较协调、比较完美的家庭类型组合形式。尽管人伦之情、血缘之亲并不会使两代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趋向一致,但他们以亲情为契机,架起理解的桥梁,通过物质的互济,频繁的接触与联系、精神上的慰籍,不同代人将回在代差依然存在的前提下继续保持较为和谐的代际关系。

劳动社会学复习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 2010年12月整理 题型 单选30分,多选20分,名词解释5个共15分,简答3个15分,论述题2个20分。第一章 p2 劳动者含义 重要 p6 三 韦伯主义第二段第一句 科层制的基本要素。重要 p7 泰勒第一小句 梅耶第一句 霍桑实验 影响 制度学派第一句 较重要 p8 现代劳...

《社会学概论》复习指导

社会学概论。一 名词解释 1.社会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2.社会学 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 功能 发生 发展规律的一站综合性的社会科学。3.社...

南开社会学考研参考书

社会学概论 彭华民 杨心恒主编。社会学理论。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 修订本 社会调查方法与社会统计。侯钧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