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矿复习参考

发布 2021-03-03 12:26:28 阅读 3832

一、名词解释。

1.地质井:在盆地普查阶段,为了确定构造位置、形态和查明地层层序及接触关系而钻探的井。

2.钻井液录井:由于钻井液在钻遇油、气、水层时,其性能将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所以根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来推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性的录井方法称之为钻井液录井。

3.地化录井:是指将室内热解色谱分析方法,应用于钻井现场,根据岩心、岩屑样品分析结果对生、储油层进行评价。

4.理论示功图:抽油泵不受任何外界影响,泵的充满系数等于百分之百,光杆只承受抽油杆与活塞以上液柱重量的静载荷,此时所得到的示功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称为理论示功图。

5.系统试井曲线:就是单井产量、流压、含水率、含沙量、生产气油比等与工作制度的各种关系曲线的总称。

6.**相分析:是以**信息为主,综合地质、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盆地中各种沉积体系的配置和空间展布,进而达到划分**相的目的。

7.断层的生长指数:是指断层下降盘地层厚度除以上升盘地层厚度。

当其小于或等于1时,表明断层停止活动,或无断裂活动;生长指数大于1时,表明断层发生或有断裂活动。生长指数越大,断裂活动越强烈。

8.油气藏的驱动类型:是指地层中驱动油、气流向井底以致采出地面的能量类型。

9.油气层的有效厚度:是指油气层中具有产油气能力部分的厚度,即工业油气井内具有可动油气的储层厚度。

10.探明地质储量:是指在油藏评价阶段,经评价钻探证实油、气藏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很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0%。

二、填空。1. 油气井的完井方式包括套管或尾管射孔完井、割缝衬管完井、裸眼完井、裸眼或套管砾石充填完井等,其中裸眼完井包括先期和后期裸眼完井。

2. 多油层、多旋回是陆相碎屑岩油气层的固有特征,根据油层特性的一致性与垂向上的连通性,一般可将含油单元从大到小划分为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组以及单油层四个级别。油层单元级次越小,油层特性一致性越高,垂向连通性越好。

3. 断层的研究包括井下断层的识别、断点组合、断面构造图的编制与应用、断层形成时期和发育历史的研究、断层封闭性的研究。

4. 绘制构造图的方法有三种:**构造图的深度校正法、井间插值法以及剖面法。

(一)**构造图的深度校正法在勘探程度低,钻井少的地区或在老探区进行深部油藏勘探时,主要依靠**资料进行构造解释。当井较多,编绘构造图往往以**构造图为参考,主要应用钻井资料进行井间插值,一般采用三角网法编制。剖面法适用于被断层复杂化了的地层倾角陡的情况。

5.储层非均质性的油田通用分类方法是将碎屑岩的储层非均质性由大到小分成四类。(1)层间非均质性(2)平面非均质性(3)层内非均质性(4)孔隙非均质性。

6.储层地质建模的基本步骤一般遵循从点到面到体的步骤,即首先建立各井点的一维垂向模型,其次建立储层的框架,然后在储层框架的基础上,建立储层各种属性的三维分布模型。广义的三维储层建模过程包括3个主要环节,即数据准备、地层—构造建模和储层属性建模。

7. 具有统一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的油水聚集的基本单元,即一个单一的油气藏及其底水或边水的组合,称为一套油水系统。从油气藏储层形态及油水产状看,可将油气藏分为:

块状底水油气藏、层状边水油气藏和透镜状油气藏三类。

8.油藏非均质性和开采非均质性是导致油藏非均质驱油的两大因素。油藏非均质性包括构造、储层及流体非均质性。其中,储层非均质性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最重要的地质因素。

9.原始油层压力的确定方法有实测法,压力梯度法,计算法,试井分析法。

10.**异常地层压力的方法有很多中,主要的方法包括钻前的**资料**法,钻井过程中的随钻钻井资料监测法,以及钻井后的测井资料检测法。

11. 有效厚度指油层中具有产油能力部分的厚度,即工业油井内具有可动油的储层厚度。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具可动油气, 现有条件能开采。

12、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描述的方法:(一)精细油层划分与对比,(二)精细构造表征,(三)精细储层地质模型,(四)储层性质动态变化,(五)流体性质动态变化,(六)剩余油分布模型。

三、简答题。

1.岩心录井取心的原则是什么?

在石油钻探中,针对不同的目的,确定取心井段:

①参数井取心主要了解地层、构造、生储盖组合特征、烃源岩类型及丰度、储层岩性及物性参数。

②预探井取心为了了解地层岩性、含油气层段的岩石物性、含油气情况、烃源岩条件和确定地层层位等。

③评价井取心为获得各油层组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等资料,以提供储量计算的有关参数。

开发井取心为了检查开发效果,了解油层物性变化及剩余油分布,为研究油藏水驱效果提供依据。

⑤特殊目的的取心,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确定。如了解构造产状特征和断层情况,取心井应穿过构造和断层;为解决地层岩性、地层时代临时决定取心。

2.地化录井参数在生油岩研究中的应用?

s0:生油岩中吸附的c7以前的烃类量-残量;

s1:生油岩中已生成未运移的c32以前的液态烃残量;

s2:干酪根及残留重质烃、胶质、沥青质的裂解烃;

tmax:干酪根的成熟度指标;

cp:生油岩中能生成油气的有机碳-可热解有效碳;

pg表示生油岩潜在产油气量(产油潜量);

gpi、opi、tpi:气产率指数、油产率指数、油气总产率指数,用于判断生油岩的成熟度。

3.简述合理的完井方法应包括哪些要求?

油气层和井筒间最佳连通,油气层所受伤害最小;

②油气层和井筒间渗流面积大,油气入井阻力小;

③有效地封隔油气水层,防止气窜或水窜及层间干扰;

④应能有效地控制油层出砂、防止井壁坍塌;

⑤能进行分层注水、注气,分层压裂、酸化等措施;

⑥稠油开采能达到注蒸汽热采的要求;

⑦油田开发后期具备侧钻的条件;

施工工艺简便,成本较低。

4.简述河流切片地层对比?

由于河道随机频繁改道,使河道砂体在泛滥沉积中随机出现,任何一个等时单元在侧向上总是出现河道砂体与泛滥沉积的交互相变。切片对比法是简单的沉积补偿原理,以平行于标志层而遵循区域厚度变化趋势的层段切片,取其界面作为等时线控制对比。

1 在两个标志层间控制的大套河流连续沉积带内,等分或不等分地按总厚度变化趋势切成若干个片(相当于砂层组或小层),切片界线就是对比的界线(图4-8)。

2 切片厚度不宜太小,一般要求绝大多数井都有一定层数的河道砂体与泛滥沉积相组合,防止部分井以河道砂体为主,部分井则几乎全为泛滥沉积,这样做可以消除砂、泥岩差异压实带来的对比误差。各井的切片界线并不一定是合理的旋回界线。

3 区域厚度变化较大时,要利用**剖面,选择连续性较好的反射同相轴,大体判别区域性厚度变化趋势。切片时应遵循这一基本趋势,切片界线尽可能参照相对连续性较好的同相轴。

5、简述如何进行**相分析?

**相分析是以**信息为主,综合地质、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盆地中各种沉积体系的配置和空间展布,进而达到划分**相的目的。

在勘探阶段的分析根据**剖面上反射波组的产状、组合关系、振幅、频率、速度、连续性等信息,划分**相类型,研究**相平面展布,并建立**相向沉积相的转换关系,确定不同层段的平面相展布。

在开发阶段的分析。

1)、波形结构分析。

2)、相干体分析。

3)、定量属性分析。

4)、测井约束反演。

6.简述井下断层的识别标志。

断裂活动引起一系列地层与构造变化,也将改变油气层的埋藏条件,引起流体性质和压力的变异。与断层共存的各种标志都将有助于判断地下断层的存在。

一)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二)在短距离内同层厚度突变。

三)在近距离内标准层海拔高程相差悬殊

四)**性质差异

五)折算压力和油水界面的差异。

六)在地层倾斜测井矢量图上的特征

7.简述表征孔隙结构的主要参数?

a.排驱压力b.最大连通孔喉半径c.饱和度中值压力d.喉道半径中值 e.平均喉道半径f.主要流动孔喉半径平均值g.孔喉半径均值h.难流动孔喉半径。

8.简述流动单元的研究?

流动单元定义为储层内部被渗流屏障界面及渗流差异界面所分隔的具有相似渗流特征的储集单元。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应综合分析一切可能获得的资料,包括各种静态资料和动态资料,具体划分方法可分为以下两大步骤。

1、 连通体与渗流屏障研究

2、连通体内渗流差异研究。

9.简述油藏非均质驱油的两大因素?

1)、油藏的非均质性,如构造(构造起伏、断层)、储层(层间,层内,平面,微观非均质性)、流体的非均质性。

2)、开采的非均质性,如注采状况(层系组合、井网布置、射孔位置、注采强度)。

10.简述油藏驱动能量。

油气藏的驱动能量从总体上可分为天然驱动能量和人工驱动能量两大类。

一)天然驱动能量。

1、油层岩石和其中流体的弹性能。

2、含水区的弹性能和露头水柱压能。

3、油藏含油区内溶解气的弹性能。

4、油藏气顶的弹性膨胀能。

5、油藏的重力驱动能。

二)人工驱动能量。

1、人工注水。

2、人工注气。

3、气体混相驱:是利用注入气体能与**达到混相的特性,使注入流体与**之间界面消失,从而驱替**。

4、热力驱:将热量引入油层,降低原由粘度。

5、化学驱:通过注入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碱水等,改变驱替流体与油藏流体之间的性质,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四、综述题。

1、断层封闭性研究方法。

答:研究断层的封闭性,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实践中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断层的封闭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断层两侧的岩性条件:断层两侧的岩性条件是断层具封闭性的基础。断层两侧若为渗透性与非渗透性岩层相接触,通常认为是封闭性的。

但要注意,沿断层延伸方向断面两侧渗透层与非渗透层的接触关系是变化的,因此在断层的不同位置,其封闭差异是很大的。

(2)断层的力学性质:从力学性质来分析,通常认为张性断裂易造成开启性断层,压扭性断裂易造成封闭性断层。但随埋深的增加张性断裂的封闭性会发生变化。

在断层面上,上覆地层必将有一个垂直于断层面的分力。这个分力与静水柱压力之差就是对断层面裂缝的压应力,以p表示。如果裂缝壁的强度抗拒不了这个压应力,断面裂缝将合拢,并逐渐行成封闭。

从地质力学的观点来分析,即使断面承受的压应力小于岩石强度,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时间因素也会使岩石发生蠕变现象。因此,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下断距较小的断层,一般多是封闭性的。

油矿工会工作总结 总结报告

20xx年,我们第一油矿工会在厂 矿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厂工会的亲切关怀下,紧紧围绕经济效益这个中心,认真落实厂 矿党委及厂工会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通过组织职工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参与生产经营管理 以 生产为重点,搞好合理化建议的实施 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陶冶职工情操 坚持开展职工...

口腔复习参考

二,填空。1 龋病的临床特点是牙齿硬组织在颜色 形态 质地各方面均发生变化。2 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3 颌骨骨折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咬合关系错乱其复位固定的标准是恢复正常咬合关系 4 拔牙后主要的并发症是拔牙后出血和拔牙创口感染 5 舌乳头可以分为叶状乳头丝状菌状 和轮廓。6 下颌骨骨折的好发...

美学复习参考

一 填空。1.美学之父是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2.1750年,以 伊斯特惕克 出版 美学 3.国语 楚语上 中记载的 伍举论美 比较早地明确提出了什么是美,美与善,美与功利的关系。4.孔子认为 里仁为美 即是说和有仁德的人在一起,这样才算是善的 好的人。5.孟子认为 充实之谓美 即充实人的品德,也...